(一)我出发了
2020年6月,挺进飞仙关、叫板特高含硫的消息传来,如夏天的一记重磅信号弹,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狠狠地。
冉波坐不住了。作为冉波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川东北那片土地。他知道,一切的0,都必须重新出发,那个1,才能破境而生。这是0和1的归宿与使命。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他没法拒绝和选择。他背上了他的笔记本,向着川东北奔赴而去。
高明坐不住了。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后,成都的夜很黑很静,可是他的心,却再也没法平静。他的心中,老有一个声音在回荡,“是种子,就要播撒出去”是时候了,向铁山坡出发,去实现从种子到果子的胜利突围。
廖小军坐不住了。作为一名通信建设的管理者,他深知,大军出发,通信先行,这是川油通信铁打的纪律,他的阵地,必须得靠前,靠前,再靠前。
……
巍巍铁山,沟深坡急。双向奔赴,舍我其谁?因为,他们都深知,只有走向气田,走在路上,才能成为大海的一滴。这是他们出发的誓言,更是他们与气田无悔的约定。
(二)谁知胜利果,颗颗皆辛苦
“飞仙关,离天三尺三,手可摘星星,号子一喊,人在白云边。”
这是罗文镇当地的一句顺口溜,咱们的工程技术专家“眼哥”任胜忠,就时常挂在嘴边。你还别说,一提起铁山坡,这个平时戴个眼镜、沉默是金的汉子,就会判如两人,不但话速轻快,眼睛还会发着光呢:
“常年在外跑工程的人都知道,每天上报的工作量,字数不多,可是,一个字,真有一海碗汗水。铁山坡这个通信工程项目,分四期,我都全程参与了。说实话,当时的施工条件,困难一个接一个,幺不倒台。我记忆深刻的是,施工的关键期,正好是三伏天,真的是,天天都在洗免费的高温桑拿。工衣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不怕别人笑话,人在大山中,半身泥来半身汗,整个儿就是一大花猫,哪儿像一个技术专家哟?”
跟“眼哥”一起搭档的现场监督陈良,最喜苦中作乐,他有他的“老三篇”。第一篇,雷打不动,就是收工后写施工日志,何处开沟,何处打洞,沟槽多宽,洞体多深,一笔一笔,记得那叫一个详细。第二篇,晚餐前后,他会开“言子大会”,会时不时拿工作中的得失,来幽它一默。听懂的,会抿嘴一笑,没弄明白的,好吧,那就再来一回。第三篇,晚上八点正,他会准时打开视频,与远在重庆的妻子,热聊半个小时,吓,爽朗的笑声,听得一条街都会耳热。
这就是第一波到铁山坡“打卡”的普通工作者。他们把他们的故事,都留在铁山坡的山坳坳里,成了白云还在悠悠的回忆
(三)上坡下河的石油人
我来时,铁山坡之战已落下了围幕。我并没有遗憾,因为,另一个更大的战役,渡口河的通信建设,正在沸腾腾地拉开了战阵。当然,闻风而动的,并非只有我和渡口河,更多的人,如潮水般,正在走向自己的阵地。
背着笔记本的冉波,从铁山坡转战到了渡口河。三年的打磨,他已突破了0,成了那个归来的1,成了独当一面的“冉总”。“达州净化厂厂区的通信建设,周界视频、张力围栏、对讲系统、智能定位、反无人机等系统,本已化整为零,做好了模块化的建设安排,原以为会顺风顺水,进展神速,没想到哟,现场有现场的脾气,有时呢,你急得火冒三丈,工程却纹丝不动,有时呢,又一日千里,让你幸福得想哭。”冉波如是说。
那枚出发的种子,我们的高明,也来到了渡口河。他如愿地收获到了秋天的果子。“渡口河集输的通信建设,毫不夸张地说,比三个铁山坡还要大。管道监控212个点,社区报警103个点,12个站场的信息化建设,再加上坡更陡,沟更深,施工难度,更是直接拉到了天花板。老鹰岩我爬过,V型沟我下过,沿途的光缆杆路,我一一定过点,一一勘查过。”高明的话不多,招牌式的微笑,是胸有成竹最好的证明。
廖小军的“前线指挥所”,还在向前,就设在了田间地头,设在了离前线零距离的地方。“向前一大步,工作没难度。这不,渡1井23点位管道监控设备杆,被挖机扯断,人在现场,响应就能一步到位,没有一点卡顿。这不,文凤村老周的李子林,咱们的光缆经过时,伤了他家的李子树,第一时间沟通,第一时间处置,老乡的事无小事,老周很满意,每次路过,都要招手喊我们吃宵夜。”
……
前河的水,流向了达州,达州的水,流向了江河,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
你看,咱重庆总站工程办的沈婕,把党小组会,开在了下八阀室的施工现场,党的春风,形成了云,又化成了雨。你看,数智分公司建设部的郭学宁,把作业票证考核的考点,创新性地设在了施工一线,有落地的温度,更是入心的支持。
你看,咱们总站的领导,又在下一盘更大更长久的棋。在哪里做眼,在哪里打劫,章法有度,堪堪的,都是“数先锋”的棋局。这不,早已在铁山坡和渡口河两处,布下了强兵猛将,推行了“坡长制”和“河长制”。
你看,三军过后,我上场了。我翻过了老鹰岩,穿过了V型沟,在胜利到达千家万户的炉火旁时,我就会幸福地说:大巴山啊,清风牵衣袖,我没有忘记,你殷殷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