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我们迎来了第98个“八一”建军节。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不仅激发了我们对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回望与铭记,也牵出一段与我和许多战友相关的温暖记忆——自2013年5月启动《绽放的军花》女兵故事汇编书的征文与编辑工作,至2014年8月1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恰逢该书出版11周年。《绽放的军花》作为第一本讲述女兵故事的专辑,是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新世纪初人民军队女兵风采的一个历史缩影,也是民族文化、军旅文化和女性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回望这本书诞生的前后,潮水般的感慨和感恩一并涌上心头……
一、出书概况
2012年8月1日,由新浪博客“革命后代”老兵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军旅回忆录博文集《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我担任该书编辑委员会主任)问世,为第一部共和国老兵回忆录博文集,读者反响很好。之后时任上海现代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的罗际明同志找到我,说明上海人民出版社拟给我颁发聘书,由他和我共同担任主编,编辑一部女兵故事集,初衷为共同书写人民军队的历史,打开一扇读者了解现代女兵战斗、工作、生活、情感的窗口,就是写写人们眼中的“现代花木兰”。
罗际明是参加过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大校,又长期从事出版工作,资历高,经验丰富。我只是普通退役老兵、业余写作爱好者,非出版专业人士,对这件事开始有些犹豫。承蒙罗书记一再鼓励,完全信任,我还是下决心接受了。要在2014建军87周年之际,为广大读者奉献一本兼具思想性、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的女性军旅纪实汇编书,并非易事。这将是第一部综合性人民军队女兵故事集(此前已经有抗美援朝等局部题材女兵故事图书出版)。时间紧,任务重,只能编好,不能出问题。
我们从2013年5月开始通过网络和在现实中面向全国征文。征文对象从1927年8月1日起义参加者到新世纪女兵。作者可以是女兵,也可以是熟悉女兵故事的男作者。各地作者闻讯后踊跃投稿,罗书记和我抓紧时间与作者联系和审定修改来稿。各地作者们也都积极配合修改文稿,精益求精,千锤百炼。
投稿人遍及国内二十多个大小城市,还有旅居美国、澳大利亚的作者。然多数稿件最终未被采用,她们也无怨言。对这些女兵战友,我们应特别表示尊重和感谢!
罗际明主编在2014年4月专程赴京拜访了百岁老红军、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并托人请到贺龙女儿贺捷生将军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为《绽放的军花》一书分别题写书名、题词和作序。三位共和国女名人对本书的认可,不仅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纪念意义,更彰显出本书所具有的较高政治规格。
本书起名从《女兵的故事》到确定《绽放的军花——人民军队女兵故事集》,最终从全国各地和海外几百份来稿中,采用了71篇文章,近百幅照片。文章按内容分为“战火青春”“血染风采”“和平女杰”“无味军旅”四部分。有战争年代的流金岁月,也有和平时期的御敌佳话;有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感人事迹,也有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情趣叙述。
文章主人公都是有从军经历的女同志,其中有身经百战的女革命家,有军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有知名的女科学家和女作家,也有各军兵种的普通一兵。不论是女作者还是男作者,他或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普通人,她们的故事,或感天动地,或幽默风趣,或催人奋进,或令人深思。
《绽放的军花》第一篇是第一代女兵彭文回忆南昌起义(遗作),最后一篇是2013年仍在军队服役的女兵胡娟的生活感悟。
经努力,《绽放的军花》赶在2014年上半年定稿付梓,八一节前正式出版,全国发行。军报军网等官媒都对这本书的出版进行了报道。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主持下,在北京作者理灵、王希萍、柴英等人积极策划及各地作者参与下,我们先后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和上海书展举办了两场《绽放的军花》新书发布会,广大读者纷纷到场热情助阵祝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本书列为2014年十大优秀图书之一。当年《绽放的军花》共发行4500本,其中包括首版3000册,本书作者刘季琰之子、作者张忆红的弟弟、广州著名企业家张忆平先生一人就订购加印1500本,是读者对我们莫大的支持。
二、上海人民出版社让《绽放的军花》横空出世
上海人民出版社将《绽放的军花》列入2013年选题,购买书号,印刷出版及组织京、沪两场新书首发式,完全是由自负盈亏的出版社出资。上海人民出版社任学刚担任责任编辑,傅惟本为设计装帧。
虽然书的印刷数量仅四千多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为出版这本书一路绿灯,并且把它列入了2014年上海书展重点推介的图书和上海新闻出版局牵头举办的“书香上海全国行——沪版图书精品展”书目。
《绽放的军花》一书打开了一扇了解我军女兵的明亮窗口,人们可以从这些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中,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人民军队各个时代的女兵。《绽放的军花》中的女兵主人公,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女兵,其中有名人和英模(比如我党我军第一代女革命家曾志、百岁红军妈妈王定国、我军第一位以身殉职的女飞行员陈志英、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等),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女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成长经历。通过她们真实且生动的军营故事,我们看到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和大熔炉,对她们的历练和捶打,更看到她们的成长、成熟和成功。
总之,这本书不是“高大全”的英模事迹汇编,也不是“假大空”的说教式政治读物,而是一本全面、立体又蕴含正能量的女兵故事集,向读者讲述了真实可信、平凡可爱的几代女兵丰富多彩的成长故事和甜酸苦辣的人生感悟。
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女兵世界里,《绽放的军花》提供的只是“一滴水”,我们希望她能够闪耀出女兵精神的光芒。
三、《绽放的军花》是全体作者的心血结晶
出书工作是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和精神创造,要付出很多辛苦,承担许多压力。衣带渐宽终不悔,耕耘收获乃确幸,与2012年编辑出版首部军旅回忆录博文集《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一样,我本人对全体编者、作者怀揣十二分感恩的心。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参与主编出版《绽放的军花》这本关于弘扬理想信念、弘扬军魂、全方位展现当代花木兰精神面貌之书,为社会为读者奉献最好的军旅文学汇编精神食粮,也使我得到一种精神升华。
我们这次征文的作者中,有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志愿军女兵前辈,有新中国几代各军兵种普通军转女兵,也有个别定居海外的退役女兵作者。有为年迈的女兵前辈口述历史代笔的男女作者,也有好几位成果丰硕的中国作家协会军人会员。其中著名大校作家张聿温、著名“红墙作家”顾保孜等作者2014年8月1日亲临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现场助阵《绽放的军花》首发式。
无论是专业作家还是文章初次上书的普通一兵,无论男女作者,都为此书的编辑出版奉献了多年实践的心血之作,智慧结晶。通过《绽放的军花》,讲好建军八十多年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女兵故事,为社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给广大读者以心灵的启迪,精神的滋养,也为军旅文学宝库培育了一朵新葩。当然,出书过程中,也难免各种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要特别提上一笔的是,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始人独上月楼(理灵)、柴英、王希萍和驻站作家天路过客、碧古轩主人等,也是本书作者,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做出了贡献。
西单图书大厦首发式上,理灵还引荐自己的家人、亲戚和发小同学一起到会祝贺支持,订购了近百本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奋斗没有止境,军花永远绽放。一代代女兵在成长,人民军队永远向前进!
(2025年7月17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