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菊花岛,悲壮菊花岛。

    金秋菊花岛盛开金灿灿的野菊花。看过兴城海滨,必看菊花岛。菊花岛曾叫桃花岛,由于桃花岛名字太烂,改来改去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觉华岛。

  觉华是一位高僧的名字,辽金时期,他率众僧在此弘扬佛法,寺院兴盛发展到17座之多,僧侣近千人,觉华大师还被封为“国师”。为纪念觉华大师,1290年桃花岛更名为觉华岛。觉华岛现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从兴城码头望去有40海里之遥,我们坐上渡轮不停地向船舱外举目眺望。终于,在船头的正前方,一座两侧隆起、中间低洼的“笔架”型绿岛渐渐凸现在海面上。伴随着海浪有节奏地拍击船舷的阵阵涛声,我们终于登上了菊花岛。

  菊花岛初秋盛开满岛的是金灿灿的野菊花,岛上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故事契合在一起,而筑就了一个神话王国。

  传说中,指使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曾到菊花岛上避难、唐太宗李世民发迹前曾在唐王洞里避雨、辽圣宗昔日也曾登临过菊花岛。另据考证,菊花岛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至今有清晰可辨的辽古城遗址、明代屯粮古城遗址、明清大战清兵沦陷菊花岛时的古战场遗址。

 

    菊花岛喋血战,军民殉国无一生还 

  天启末年,公元1627年,菊花岛是明朝关外的重要后勤基地,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应对金国的军事威胁,当时辽沈已然沦陷,菊花岛主要负责对关宁和辽东海中的皮岛等地提供后勤保障,岛上储备大量粮草和物资,驻扎有水兵为主的7000士兵,同时有为这些士兵和物质储运提供服务和后勤保障的商户平民大约7000人,全岛共有15000人驻守。

  后金努尔哈赤一向刚毅自恃,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却在宁远之战遭到袁崇焕明军重创,努尔哈赤重伤致死,金军难以忍受损兵折将之耻,誓以血洗雪兵败之辱。他们决心以攻泄忿,以焚消恨,以胜掩败,以戮震威。 

  当年正月二十五日寒夜,金军一面派军队彻夜进攻关宁,一面将主力转移到龙宫寺一带扎营。龙宫寺距觉华岛最近,便于登岛;而且龙宫寺也有囤储粮料,佯装劫粮。此计确实迷惑了明军,领兵高第塘发现奴贼在龙宫寺一带扎营,约有五万余骑。此地靠近驻岛海岸,决定冰俱凿开,使贼寇不能过海。

  时值隆冬,海面冰封,从岸边履冰,可直达岛上。姚抚民等守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15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袭。然而,天气严寒,冰濠凿开,不久又复合。姚抚民等率领官兵,“日夜穿冰,兵皆堕指”。

  二十六日,后金一面派少部分兵力继续攻打宁远城;一面命大部分骑兵突然进攻觉华岛。后金军由武讷格率领蒙古骑兵及满洲骑兵,约数万人,由冰上驰攻觉华岛。明军凿冰为濠,列阵以车楯卫之。

  辰时,武讷格统领的后金骑兵,分列12队,武纳格居中,扑向位于岛“龙头”上的囤粮城。岛上明军,“凿冰寒苦,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战,且以寡不敌众”;鏖战之际,不料大雪纷飞,冰濠重新冻合。后金骑兵,履冰驰进,很快从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冲进城中。

  后金骑兵驰突全岛,见人乱斩,岛上水兵阵脚遂乱。后金军一把火焚城中囤积粮料,顿时浓烟蔽岛,火光冲天。旋即转攻东山,万骑驰冲;巳时,并攻西山,一路滥杀。 

  后金军的驰突攻杀,受到明守岛官兵的拼死抵抗,明史载“且岛中诸将,金冠先死,而姚与贤等皆力战而死。金冠之子,会武举金士麒,以迎父丧出关。闻警赴岛,而率义男三百余人力战,三百人无生者。其忠孝全矣!”

  此战,明军损失惨重。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斩尽杀绝;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此后因毛文龙不顾东江镇已经十分艰危,毅然出击策应袭击后金后方,迫使后金回师沈阳。

  冷兵器时代,明军宁远大捷,而菊花岛却惨败,令人扼腕。

  晚清有诗曰:

水色苍茫碧四周,临风独立瞰危矶。

乍惊白鹭冲波去,旋见鱼舟逐浪飞。

  更有夕阳晚赋:

岸柳浮沉借野绿,横帆出没挂斜晖。

遥望日落双峰外,醉拂春日踏月归。

  诗是好诗,景是美景,情亦是真情。今日我来菊花岛吊唁391年前那场海战,满满的都是壮怀激烈,海风吹来像呜咽的挽歌,金灿灿的野菊犹如吊唁的黄花。

 

    菊花岛的八角井、菩提树、大龙宫寺 

  岛上人总爱说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条恶龙做怪,逞凶施暴于沧海陆地之间,闹的百姓流离失所,粮田荒芜,人们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有一位名叫菊花的姑娘目睹了凶残的恶龙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决心除去恶龙。

  为此她历尽千辛万苦,丈剑而出,七个日夜同恶龙做殊死搏斗,三战三捷,最后一战终于杀死恶龙。可是菊花姑娘却因伤痕累累,精疲力竭而沉入海底。后来在她沉下的地方陡然升起了这座小岛,百姓怀念她的善良与勇敢,便把这座小岛叫作菊花岛。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连串更为丰富、生动的细节和渊源,菊花岛俨然就是一部漂浮在海上的充满神奇色彩的大书。

  而比传说和古遗址更让人惊叹的是那棵生长在八角井旁的千年菩提树。它虽已千年高龄,却依然葱郁茂盛。原来,这都是八角井的功劳。此井的神奇之处在于,仅与咸涩的海水相隔30余米,且随着海水潮涨潮落,却独自在心中生出甘甜来。千百年来,八角井日日夜夜滋养着相依相伴的菩提树。用一口甘甜的井水喂养一棵不弃不离的菩提树,他们把柴米的日子,过成了人们千年的羡慕。

  小岛上虽鲜有花香,却有数不尽的小蟹钻出石缝,钻进你的眼眸;虽难见蝴蝶,却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贝壳裸露在你的脚下;小岛虽说远离陆地,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直陪伴着它令它声名远播。海水轻轻抚摩着脚背,海浪簇拥着我的情怀,小岛为我送来了天堂般的美妙与恬静。

  菊花岛上的所有风景让人们给予了它足够的美丽想象。现在的菊花岛,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亮点,逐渐被更多的人关注。菊花岛的未来发展之路还很遥远,好在蓝图已经绘好,一篇更大的文章正在等待菊花岛的建设者们去精心书写、描绘。

  在菊花岛半天的乘船往返和观光的美好时光里,我依然感觉是来去匆匆。看来,我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观赏一下菊花岛的大致容貌,而这位“菊花女”的更动人的丽姿与文化内涵,则需要来菊花岛住下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欣赏、品味。 

  思绪萦怀,归来仍念此事。明代天启六年(1626 年),后金大军突袭觉华岛(即菊花岛)。当时岛上不仅有明朝驻军,还有来不及撤离的百姓和商民,共约一万五千人。他们面对后金铁骑的猛攻,依托冰面和简陋工事拼死抵抗,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殉难,岛上粮草物资也被付之一炬。

  这场战役是辽沈之战的延伸,岛民与将士们用生命诠释了 “宁死不降” 的气节。如今再回望,除了痛惜,更多的是对这些无名英雄的敬意 —— 他们或许只是普通军民,却在绝境中守住了尊严。

  慢慢地回味这次难忘的碧海之旅,细细品味这凄美悲壮的菊花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