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不可轻用。胜则罢了,败则万劫不复,正如悬在颈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之后,便再无威慑。

  战争是国内政治的延续。现代政治概念诞生于15世纪的欧洲,究其本源,就是通过政权合法取得国家暴力,以此为基础征税并进行二次分配。一旦征税和分配机制出现问题,内求不得,就需要祸水外引。从两次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从罗马与迦太基的灭国之战到中世纪群雄争霸,从三十年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所有战争都围绕税收展开。所谓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不过是为了扩大税基。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战争远不是双方将士在战场的浴血搏杀,而是综合国力在狭小空间的投影。二战时期德国的闪电战,表面看是战术思想革命,其实是兵力投送的科技实力比拼;苏联横扫欧洲的钢铁洪流是国内战时工业的外显,二战结束直到苏联解体,苏联都走不出以战时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体系阴影,最终民生弊端,分配不均,国家解体。最近的以伊战争,伊朗的国土面积是以色列的66倍,人口是以色列的9倍,但被以色列摁在地上摩擦,只因综合国力衰弱,大而不强。

  战争是国民意志的较量。一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往往决定战争的烈度。比如三十年战争中,国土贫瘠、民风彪悍的瑞典几乎以一国之力挑翻整个欧洲,德意志地区人口损失近半。近代国际政治伦理的奠基文献《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就是古斯塔法和他女儿克里斯蒂娜打出来的。二战初期的捷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一众欧洲国家在希特勒的铁骑下几乎传檄而定,毫无斗志。同一时期,弹丸小国瑞士以激烈的反抗逼得德国改道。这便是民族意志。

  战争是人性的集中暴露。人戴有多种面具,在战争这种极端环境下,本性就暴露无余。坚韧、勇敢、无畏、牺牲、团结与自私、仇恨、残忍、暴虐、杀戮在狭小空间对决,留下无数让人激赏、愤怒、惋惜的情绪。无论战争性质,最终都会为参战双方心理留下阴影。如果没有及时干预,退役军人的心理疾病发病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人终究是血肉之躯,个体的感受与宏大叙事并不完全相同。

  战争是指挥艺术的极致体现。战争是残忍的,但战争的指挥艺术又是绝美的。智慧在极短的时间和有限资源支撑下激烈碰撞,对垒双方以万千士兵的生命为筹码,于方寸之间调动穿插,围追堵截,生死鏖战,创造出一个个经典战例。对于士兵来说,遇到一个像101那么爱惜士兵生命的将领是一种幸运,遇到一个像斯大林这样只要最终结果不管过程的统帅就只能自求多福。

  新时期战争有了新的形态,但战争的本质并未改变。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