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初夏的梅雨似甘露洒向饥渴的水乡大地,把干渴多日的韭菜从梦中吵醒。它在月挂中天的夜晚,复活新绿,舞起翠色彩带,捎来炎热盛夏的信息。

  家中花台上那一畦畦新韭,挂满欲滴的露珠,晶莹亮泽,带来食欲的振奋。韭菜绿油油的动人景致,让我想起秦少游的词:“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被冠以素中之荤的韭菜,是人们喜爱的食物。

  每年第一茬韭菜,味正香浓。能吃上韭菜馅饺子,成了全家的期盼,也因此格外重视韭菜地。每天傍晚,我甩足力气,拎来四只大水桶,母亲灌足水壶,连同汗水浇入韭菜田。

  我家屋前后花台宽长,阳光充足,母亲说适合栽种韭菜。严寒季节,韭菜冬眠,只能等到春天,买了两个蓝色塑料条形槽子,把韭菜粒种在里面,过很久,韭菜并没有长出来。后来询问种田的老同学得知,韭菜必须嫁接栽培。我才如梦初醒,开车去陶庄乡找老同学,索要韭菜根。回家栽到槽子里,真的长出了韭菜,长成齐刷刷的细叶,如梳过的头发般整齐,只待主人来割。但有些弱不禁风,又稀又细。老同学说,一茬比一茬结实茂密,果然第二芷韭菜粗壮起来,等到三茬韭菜,翠绿且茂密。割下第三茬韭菜,全家包了一顿自己种的韭菜饺子,当时很兴奋。以后逐渐多起来,做菜有时割一把提味,这两槽韭菜一直到今天,依然长势喜人。

  当初,我搁笔从耕的开垦花台菜地,房前屋后充满着无限生机。花台菜园被母亲侍弄得井井有条,种满常吃的各种蔬菜。从夏到秋,什么季节种什么菜,这是全家一年的给养。常吃的当属美味的韭菜,客人来了,没什么准备,割一把韭菜炒鸡蛋,方便快捷。

  据说,韭菜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名人对韭菜给予了高度赞扬,《诗经》就有“献羔祭韭”的诗句,宋代刘允成《夜雨剪春韭》日:杜老情何恨,东风夜雨春。炊梁留客款,剪韭荐时新。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的名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郑板桥诗曰:“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从不同的角度,肯定韭菜价值。

  《山家清供》中记述,六朝的周颙隐,居于中山,清贫寡欲,经年食蔬。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来最胜了,他答曰:“春之早韭,秋末晚菘。”把早春的韭菜和秋天的白菜当作最佳的食蔬享受,可见韭菜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韭菜,别名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扁菜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强烈气味,条形,扁干,种子可入药。

  韭菜的种植,需要投人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其他无论什么菜,除章、施肥、捉虫、浇水的环节一样也少不了。唯有韭菜,闲时,你可以拿只小板凳,坐在畦边,挪动着小锄头,做些松土、除草的活儿,忙起来时,不必太在意韭菜的长势。因为,哪怕你一时把它忘记了,待想起来时,韭菜奉献给你的,依然是一畦的蓬勃。虽然,这蓬勃中会有不少的青草,掺杂在韭菜齐整的绿叶中,与韭菜争锋,一样的旺势。韭菜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一茬割倒,新的一茬应运而生。活得洒脱,活得自信,不放弃任何的生命机会,永无止息,它顽强的精神,值得人类去学习。

  韭菜的吃法,因了主人的口味,各有不同,或炒鸡蛋,或包饺子、吃法多种多样。也有用韭菜做汤的,滴上几滴酱油,鲜美的味道更加浓郁。种下一畦韭菜,平时也不用多问,什么时候需要吃菜了、割上一把,回来挑挑拣拣,配上辣椒、豆腐、鸡蛋,翻炒几铲子,上桌就是一道菜。若是客人突然造访,再来不及,韭菜炒鸡蛋,随时可以伺候。

  韭菜可食用的季节极为长久。当其他种类的蔬菜对季节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要求,并按照自身的节律适时隐退的时候,唯有韭菜,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呈现出它不同的姿采。

  春韭的感觉最好,包饺子的时候,春韭是一道上佳的美味。来客了,割上一把,切碎了,不用下锅,只滴上几滴酱油一拌,就奇香扑鼻,成就一道时令佳肴。

  夏韭呢?整个炎热的夏天,韭菜与鸡蛋、豆腐、辣椒、土豆轮番搭配,以它那炫目的绿,演绎出了餐桌变幻无穷的一世界的缤纷。那韭菜的绿、豆腐的白、鸡蛋的黄、尖嘴椒的辣、酱油的香,伴随着院子里老槐树上撕心裂肺的蝉鸣、斑驳陆离的树影,就这样,深深烙在脑海深处了。秋天的时候,端上桌的一定少不了腌韭苔或是腌韭菜花。开饭了,主人会小心翼翼打开一只圆口瓷罐子,多是深酱色的,用一只洗得十分干净的长柄勺子伸到罐中去舀,每次,只要舀上那么一两勺,满屋子就弥漫了鲜香之气,入口时,那腌制的韭菜花特有的味道让人的胃口顿时大开。冬季来了,一种叫韭黄的东西上桌了。不知人们用什么办法种植出了如此鲜嫩无比的韭黄,让那一地的绿又换了身装束,赢来了主人的又一番夸赞。

  韭不但美味,对人类还有着良医的作用。它内含的纤维素,有效阻碍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具有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在中医眼里,韭菜对人体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但于寻常百姓而言,它是源于土地的割不尽的绿,是年久饭桌子上少不了的菜,是腌制在酱色罐子里精心待客的佳肴,是“家”这个蕴藉了无数深意的精神之地抹不去的韵味。

  这就是我家种的韭菜,一年中的春韭和夏韭充满着家的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