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冈是水浒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又是一块浸润着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在抗日战争期间,英雄的黄泥冈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这方热土,红色的历史让她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黄泥冈位于郓城、梁山、嘉祥、巨野四县交界地带,古称黄土岗,位于八百里水泊南岸,是宋元时期水陆交通要塞。明《郓城县志》记载:北顾比肩梁山之巅,南瞰下卑巨野之陂,东襟通汶河济水之津,西带接廪丘帝丘之虚,中央堆突坦荡,四周隐隐伏伏,纵缩广袤,支连于金线岭之脉。黄泥冈,因水浒英雄晁盖、吴用、白胜等在此智取生辰纲而声名海内外。黄泥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在抗战时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黄泥冈河畔、树林、芦苇荡、青纱帐里成了抗日杀敌的主战场。
乙已清明时节,我同两位文友驱车来到黄泥冈河畔的革命烈士曹志尚陵园,纪念缅怀这位抗战英雄。四月的鲁西南大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茁壮成长,微风中弥漫着麦苗的清香,道路两旁树木葱茏,鸟鸣声声,黄泥冈河畔红的、粉的、紫的野花竞相绽放,河水清澈湛蓝,波光粼粼,静静地流淌……
在黄泥冈河东岸,革命烈士曹志尚墓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环境清静幽雅。碑体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曹志尚之墓”,背面镌刻着烈士的丰功伟绩。墓两侧的栏杆上镌刻着“名垂青史黄河汶水留战绩,气壮丹霄泰山微湖吊忠魂”的对联。我仔细地阅读着碑文,仿佛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存亡危急的抗战年代,碑文铭刻着曹志尚的英名和他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也诉说着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英雄的黄泥冈儿女不畏艰险、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曹志尚,1903年出生于黄泥冈河西岸曹庄(今属嘉祥县老僧堂镇)一个农民家庭,15岁考入郓城县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国家与革命》《农民之友》及共产党的重要宣传资料,对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和敬仰之情,后任教于本乡小学。在教学期间,他尽职尽责,诲人不倦,不仅向学生传授学业知识,而且运用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曹志尚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真正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立即响应共产党“脱下长衫,拿起枪杆,武装抗日,保家卫国”的号召,在征求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意见后,与共产党员刘星等秘密筹建“郓汶巨嘉”抗日游击总队,活跃在黄泥冈河流域黄堆集、老僧堂、梁宝寺、孟姑集等一带。1938年2月5日,在陈伯衡、刘星、曹志尚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梁山永安寺起义,打响了反抗日寇的第一枪。这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先后转战于郓城、汶上、嘉祥、梁山等黄河之滨,一次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后经几次整编,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陈伯衡任团长,刘星任政委,曹志尚任参谋长。1939年3月,由孟晓东介绍,曹志尚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11日,八路军115师师部和部分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在肥城陆房不足1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处境十分险恶。曹志尚率六支队一团迂回到敌军侧面进行袭击,为115师胜利突围创造了条件,敌我双方鏖战一个白昼,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曹志尚因作战勇敢,指挥有力受到代师长陈光的表扬。
1939年8月2日,日伪军由汶上向梁山一带进犯,遭到我军主力痛击后,退至梁山西南独山庄。曹志尚率领六支队从青纱帐出击,配合主力部队击毙日伪军400余人,俘虏日军24人,缴获全部轻重武器,受到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嘉奖。
1939年11月,曹志尚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侯宪明任支队长,曹志尚任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奉命开创运西抗日根据地(济宁大运河以西,今嘉祥县梁宝寺镇、大张楼镇、汶上县南旺镇等一带)。曹志尚率部队先后攻克驻南旺镇胡田局、郓城县黄堆集(黄泥冈)、济宁长沟和汶上县马村(今属嘉祥县)等日伪据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开创了方圆百余里的运西抗日根据地。11月26日,新华社以《坚持平原游击战,八路军鏖战鲁西》为题,报道了“郓汶巨嘉”抗日游击队开创运西抗日根据地的事迹。
为彻底剿灭这只抗日队伍,1939年12月,日军出动5000余人,从郓城、巨野、汶上等县调集大批伪军,配有坦克、汽车及骑兵,大举扫荡南旺湖区,八支队遭受重大损失,侯宪明投敌叛变。曹志尚转任队长,与刘星率领八支队在运西地区坚持战斗。
响水口,鲁西南平原上的一个村庄,黄泥冈河在此汇入赵王河,最后注入京杭大运河,此地势落差较大,水势向下游流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故得名响水口。1940年春天,反动会道门头子、伪区长李建德操纵红枪会在此发动暴乱,破坏抗日组织并杀害地方干部和八路军战士。曹志尚率连队到达后,红枪会裹挟大量群众将其包围。在突围中,曹志尚不忍向群众开枪,命令战士用机枪向无人处开枪示警无效,后被包围在响水口村西一大坑内,壮烈牺牲,年仅37岁,曹志尚和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响水口水域,也让这片土地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事后,八路军及其亲属将其遗体运回大曹庄村,安葬在黄泥冈河畔,1995年12月,嘉祥县人民政府为曹志尚重修坟墓,立花岗岩墓碑,栽种青松翠柏,以纪念这位英勇的抗日英雄。
上午9时,嘉祥县老僧镇党政班子和中心小学师生80余人,手持鲜花,在哀乐声中,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面向纪念碑庄严肃立,镇党委副书记陈现举主持仪式并宣读革命烈士英勇事迹,随后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默哀。在深情庄重的献花曲旋律中,人们依次缓步迈向纪念碑,将鲜花整齐地摆放到纪念碑基座上,表达对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接受精神洗礼 赓续红色血脉。
青山不语,丰碑永铸。从陵园出来,我们行走在黄泥冈河畔,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汩汩不竭地流淌,自西北向东南汇入京杭大运河。曹志尚与“郓汶巨嘉”抗日游击总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光辉业绩和抗战精神也已汇入历史的长河,默默地滋养着一代代黄泥冈儿女的血脉,激励他们循着红色足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