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多年前,就听说在扬州东郊杭集镇,老牌民营企业三笑集团建了个规模不小的涵碧园。今年春天,它终于开门迎客,我赶紧在抖音上抢了几张早鸟票,并选了一个晴好周末,和家人一道去踏访。

  汽车沿着文昌大道丝滑向东,我的心里却暗自打着“小鼓点”。为啥?说实在的,由于近些年与园林界来往较多,我先后逛了不少园子,尤其是对扬州城区那些闻名遐迩的盐商园林颇有感悟。相比之下,我对三笑集团的认识,和很多人一样,仅来自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赵本山、“小燕子”代言的电视广告,知道它是一家从牙刷小作坊起步、后享誉世界的牙刷和卫生护理产品大型制造企业。蝶变是绚丽的,但它的根仍属于杭集泥土,它建的园子,和那些经典园林会有着怎样的异同?

  在这份疑问和好奇的驱动下,车行似乎更加迅速,不一会便到了街容开阔整洁的杭集镇,再一转弯,一座高大巍然、上书“涵碧园”三个大字的古典门楼跃现眼前。车刚驶近,就有引导员热情相迎,指挥泊车。下车步入,验票员熟练扫码,快捷放行。“管理还挺规范哦。”一个小惊讶在我心里布灵一闪。

  原以为,这样的惊讶只是此行的偶然,但随着脚步在园中不断深入,一个个新的感叹钻出我的心底,并腾起细细的浪花。

  先说它的规模吧。我以不慢的速度在里面走了一圈,去除逛展厅的时间,仍花了一个多小时。总体感觉像个迷宫,大园里套若干小园,园园相连,稍不留神便会走岔了路。从北大门入内,顺右而行,枫园、晴光园、漱玉园等依次展开,每个小园均有轩廊树石点缀其间,堪称移步换景。其中的晴光园,还有一方莲花绽放、曲桥通幽的池塘。据好友、园子辅理人红姐介绍,涵碧园目前开放的面积为3万平方米,在造园机械普遍适用的当下,建造时间竟长达20年,可见工程量之巨。

  再说它的造园艺术。纵观涵碧园,它的风格是南方的、古典的,工艺是传统的、讲究的,若干细节可作明证。比如,园子入口处,一座重达48吨、形若洪荒巨兽的太湖石端然矗立,这既是镇守园门的气势象征,更是欲扬先抑的障景手法。又如,园子南部的池塘边,端庄大气的晴光阁、灵动俏丽的石舫船、玲珑婀娜的九曲桥,与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植物相互映衬,顾盼生辉。理水、建筑、植物等中国传统造园要素,在同一画面中融合呈现。

  还有它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个游憩的空间,更是一片洗涤尘俗、寄托雅怀的精神家园,因此,在山水树屋等“硬件”之外,是否拥有引人遐思、使人增知的文化“软件”,是衡量一座园林之品位的重要标准,而“三笑”当家人深谙其理。在涵碧园,所有建筑均配有名家高手题写的匾额、楹联,精彩文辞与精湛书法双璧共辉,令人目悦神怡。更令人开眼的是,园子里还有一条“古街”,两侧的十多间“铺面”里,主人多年来收藏的化石、木雕、根雕等,悉数向世人展露着灼灼光华,其中不少都堪称稀世之宝。

  游罢涵碧园,我由衷赞叹“三笑”的手笔,但我最意外和最感慨的,是建在园子里的企业发展史陈列馆。馆计8间,分为“源起”“筚路蓝缕”“蒸蒸日上”“创造辉煌”“回馈社会”“二次创业”“创新发展”“智改数转”等篇章。墙上一幅幅发黄模糊的照片,无声讲述着1936年以来,“一支牙刷”在乡野泥土上栉风沐雨顽强成长的非凡历程。其中的每一步,都是胆魄与汗水的交织,智慧与勤奋的共鸣。

  除了照片和文字,展馆里还有相当数量的实物,如手工、半机械化、从国外引进自动化设备等各时代的生产工具、产品。这些物件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连贯有序,就连每次展销会的产品推介宣传页,虽鲜艳不再,却依然不缺一角,无损展陈。我在它们面前久久流连,我被其中承载的浓浓情感深深打动。这种情感,是对每一滴汗水的珍爱,是对踏遍坎坷来时路的铭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功成名就者回首过往,有人看到的是云烟,有人看到的是葱茏。但“三笑”在自己精心构筑、向社会热忱开放的园子里,用一个展馆总结了经验,并提示着未来。这,是涵碧园的灵魂,也是它区别于众多园林的亮点所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