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和褚兄夫妇到青海、甘肃旅游了一趟,饱览了七彩丹霞、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翡翠湖、茶卡盐湖、青海湖、塔尔寺等自然风景。同时,我们还欣赏到民族团结、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老乡情结等另外一种风景,甚至自己还是别人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6月12日晚8点,旅行社将我们从西宁机场接送到酒店。我们这个旅游团由散客组成,游客来自四面八方。导游是一个藏族小伙,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瘦削精干,汉语比较流利。见面后,褚兄问他:“帅哥,请问贵姓?”他说:“阿伯,我是藏族人,我们没有姓,只有名字。我叫才让多吉,你们就叫我阿吉好了。”旅途中,阿吉首先给我们科普了一下藏族人取名字的知识。藏族人男性取名扎西、女性取名卓玛的较多。阿吉说:“从现在起,我们的团队就入乡随俗一下,男人叫扎西,女人叫卓玛,大家说,好不好?”大家齐声道:“好!”“扎西德勒!”车厢里洋溢着藏汉一家亲的热烈氛围。

  从敦煌出发,车行五个半小时,到达青海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境内的翡翠湖。翡翠湖好似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富含钾、镁、锂等矿物质的湖水,在阳光的精妙调配下,呈现出淡青、翠绿、深蓝等艳丽色彩,如同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散落在大地上,美得动人。漫步在一洼奶蓝色的盐池边,妻子特意拣起几粒较大的盐粒,从背包里翻出小塑料瓶,放了进去。她说要留作给即将回国的外孙女们欣赏。我说:“天这么热,等我们几天后返家,恐怕盐粒就要化成水了。”她说:“不会的,到家后我立马将它放进冰箱。等两个宝贝回来,我还要给她们讲翡翠湖的故事呢。”

  我们这个旅游团中有一个家庭来自厦门。年轻的父母带着高考完毕的女儿和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儿子,游完青海、甘肃,还要游陕西等地。在青甘这几天,每天的饮食大都较辣,适合小朋友吃的菜很少。我们四个爷爷奶奶与他们一家,每天吃饭都是同桌。每顿饭会有一两个不辣的菜,我们都让小朋友多吃一点。小两口见我们如此关爱小朋友,连连道谢。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关怀幼小是我们的天职。”

  同游的徐州老弟,不小心崴了右脚,不知所措。我妻懂医,主动上前给予指导,告诉他二十四小时内只能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到旅馆后立即处置,不能让毛细血管出血。一天后再用热毛巾敷,坐在车上,把脚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到了最后一天,他的脚不那么疼了,走起路来比较顺畅。他向我妻竖起大拇指说:“感谢你这位‘随团医生’。”17日下午游完塔尔寺,我们来到出口处。当几个游客从遮阳棚里经过时,遮阳棚突然倾倒,金属横杆正好砸中一老年妇女头部。老妇用手捂住头,一声不语。我妻上前问询,同行游客说老妇有心脏病,口袋里有速效救心丸,但不知如何给她服用?妻子见状,立刻教她倒五粒放至老妇舌根下。约莫五六秒钟,这位女游客慢慢抬起头来轻声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谢谢这位大姐的热情相助!”

  说起随团司机,确实很辛苦,一天要开车五六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到景点后,我们去游玩,他才能趁隙休息。中午,天气炎热,他不舍得一人享用汽车空调,而选择躺在大巴车行李舱里,虽然背着阳光,敞着门,但还是比较闷热。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每次到达旅馆,司机都帮大家一一拿出行李,并将车内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天,一位老大爷拉肚子,将座位弄脏,到景点后,司机找来清水,认真擦洗,毫无怨言。他的举动虽然平凡,形象却很高大。

  18日晚,我们在入住酒店附近一家餐馆用餐,遇到邻座一对60多岁夫妇,他们来自广西南宁。丈夫从我们的对话中,得知我们是扬州人,便主动与我们搭讪。他说他祖籍扬州蒋王,从小跟着父母到了广西,父母至今乡音未改。所以一听到我们的口音和他父母一样,就感到特别亲切。他们说扬州很美,有瘦西湖,有大运河,还有东关街;有烫干丝,有汤包,还有老鹅……两三年前回来过,过一两年还要回来,准备多住几日,多玩几个地方,享受扬州的美好。他乡遇老乡,乡音未曾忘,交流故乡事,心中忒舒畅。我们说,希望你们常回扬州,“扬州是个好地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