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七七事变88周年的纪念日。硝烟散尽八十年,和平光芒永长存,又快到九月的胜利日,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壮烈与光荣,化作杜鹃花绽放于历史长卷中。在七七事变88周年的今天,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一天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占领卢沟桥事变的日子,也是我们的国耻日!

  八十八载岁月如梭,抚摸着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仍能触到温热的血迹。那时天倾西北,山河破碎,饥饿的婴孩在废墟中啼哭,殷红的江水里漂着断桅。先辈们攥着小米步枪,在枯树下埋地雷,在青纱帐里唱军歌,白桦树皮写血书,红缨枪尖挑黎明。平型关的晨雾中,战士们裹紧破袄,以胸膛迎接钢甲;台儿庄的月色下,八百名壮士用刺刀刻写尊严。松花江凝结着泪痕与火光,八位投江的女战士冷云和她的战友们,二十岁青春定格成冰雕。狼牙山的云雾缭绕,五位少年裹着春风纵身一跃,山桃花年年开在断崖。不是所有人都有姓名,有人尚未摸过新娘的红盖头,有人再尝不到娘煮的腊八粥,只把年轻的笑脸嵌进大地,长成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天安门前的礼炮惊醒和平鸽,将士们的帽檐缀着晨露般的光辉。

  履带碾过长安街的霞光,新式武器闪耀科技的光芒,不是张牙舞爪的威胁,而是守卫安宁的盾牌。受阅机群在湛蓝天幕画出彩虹,像当年穿梭云海的飞虎队,只是今朝的羽翼载满橄榄枝。在故乡听过去的老人常说,村口的老松树下有个伤兵嚼着草根忍痛治疗,借一付老花镜读《论持久战》。那些泛黄家书中,字字浸透对和平的渴望:“待驱逐倭寇,我们栽满山核桃树”。如今的核桃林摇曳生姿,替他们看着学生捧书过石桥,新娘撑着红伞回娘家,货郎摇铃唤醒古镇的黎明。历史是最沉默的老师,烈士纪念馆的青砖沁着露水,仿佛先烈们永远十八岁的泪滴。不是要我们握着旧恨,而是教会珍惜鸽子溜滑的羽毛,街道绵延的烟火气,守住和平不忘国耻,世世代代都必须牢记!

  “七七事变”88周年在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距离那段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历史已经过去了88年。今天,我们怀着沉痛而崇敬的心情,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民族抗争史,铭记那些为了民族尊严和民族解放英勇斗争的先烈们。1937年的那个夏天,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畔,声声炮响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随后,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那一刻,民族的尊严与荣誉成为了双方交战的导火索,也点燃了中华大地上空弥漫的狼烟,此时也激怒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决心和热情……

  在随后的抗战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流血和牺牲。他们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乐章。“七七事变”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标志性事件。它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赢得了胜利。今天,站在“七七事变”88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应该深刻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铭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普通民众;铭记那些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的奋斗与牺牲,铸就了今天的辉煌,也有了今天中国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当五星红旗掠过维和部队蓝盔,当撤侨舰船升起“祖国接你回家”的横幅,新时代的和平之歌在五洲回响。礼堂铜钟又敲响九记,那是代代相传的和平密码。少年们将白菊轻放在烈士墙前,指尖扫过密密麻麻的名字,如拨动历史的琴弦。春风携着蒲公英的约定:铭记战争苦痛,守护和平甘甜。我们不怕豺狼窥伺,因钢铁长城已化作未来眼中的星光,掌心的温度,笔下激扬的文字。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甘心落后于前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的精神。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战火中苦苦挣扎。

  如今,中国已走出了血雨腥风的阴霾,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又是靠什么换来的呢?是用革命英雄的生命与血泪换来的,是用中国人民的双手和汗水换来的。今昔对比,我们怎能不感叹呢?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曾有过的一段屈辱,不要忘了我们肩挑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少年强则国强”,告诉下一代,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七七事变八十八年之际,我的一定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血债血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