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104岁生日来临之际,有机会参加了北京市妇联社会工作部党支部和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组织的“涵养好家风,共筑家国梦”家庭家教家风故事汇暨主题党日活动。

   没想到,在偌大的北京,在五个家庭的分享中,就有我认识的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办人李玲老师。当我看到登台的李老师时,激动的眼含泪花,这就是我崇拜有加的李老师吗?

  虽然初次见面,但我早在2020年就和李玲老师云端相识。彼时,在我们当地一位领导的引荐下,我认识了李玲老师,并加上微信,向她讨教创办银河阅读“鹊山情”文学站的相关事宜。后来,作为银河悦读中文网“鹊山情”文学站的负责人,因为自己的原因,文学站工作疏于打理,乏善可陈,感觉辜负了领导和李玲老师的信任。因为经常浏览银河悦读中文网站上那些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对这个传承红色基因的网站尤为喜爱,从中我也知道李玲老师是一位红二代、一位首都女检察官,对她的敬佩之情也与日俱增。

  然而,让我真正了解李玲老师的红色信仰以及创办银河悦读中文网初衷的却是今天她分享的家风故事《父爱如灯——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家谱》。  李老师用“门缝里”的敬业基因、颐和园里的“民族风骨”、《红岩》里的信仰底色、猪圈里的劳动哲学、病床上的“生死课”5个小故事给我们娓娓道来和父亲相处虽短暂但隽永的日常时光。但每一个小故事背后却又蕴藏着革命者的初心、传承着红色基因、融入着家国情怀!

  作为父亲最疼爱的女儿,一次,年少的李玲带着弟弟妹妹推开父亲办公室的门,想要父亲和他们一起玩,却被父亲训斥了一番。这件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影响,也让她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从事哪项工作,都要把工作放在首位。当30年前,世人瞩目的9.5世妇会在北京召开的时候,李玲作为检察官代表发言赢得了国内外友人的关注和赞赏;在颐和园游玩,当父亲看到迎面走过来几个外国的军官时,他立刻从一位慈祥的父亲切换成中国军人模式,挺直的脊梁、铿锵的步伐、鲜红的肩章,让一个老军人的战斗力瞬时爆棚,也让这几位外国军官侧目注视良久!

  我曾以为,红色家风是那样遥不可及——它高悬于庙堂之上,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与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保持着矜持的距离。这种印象,让我总觉得它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还把红色家风想象成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虽然珍贵,却隔着玻璃展柜,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近。

  今天通过聆听李玲老师的家风故事,真切感受到红色家风的真实温度。原来红色家风并非遥不可及,它其实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里——父亲认真工作的样子、父亲面对外国军人挺直的脊梁、一本书、一句话……

  老父亲虽然66岁就去世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家谱却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后代,李玲老师和弟弟妹妹不辱父亲的一世英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成为行业翘楚。而李玲老师则拿出多年不菲的积蓄、付出所有时间和精力“创办红色网站、传承红色基因”,用行动为自己的信仰底色加持!引领更多人坚定信仰。信仰是什么?信到你自然要抬头!

   会议结束后,我马上找到李玲老师,向她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她也非常激动,马上向身边人介绍“这是我们网站的人”,并让人为我们拍照留影。因为李玲老师还有其他事情,和她道别后,我也匆匆离去。期待有机会与李玲老师再聚,向她学习更多红色家风的故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