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定西扶贫开发纪念馆,像是一头撞进了时光的漩涡,往昔与今朝在这里激烈碰撞,也让“明天的天空蓝吗”这个问题,在心底不停回响。
一帧帧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诉说着曾经的定西。那是被贫困狠狠扼住咽喉的定西——缺水,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成,土地干裂,庄稼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挣扎,收成寥寥。百姓们守着微薄的收入,在破旧的房屋里为生计发愁,孩子们缺衣少食,上学的路漫长又艰辛。彼时的定西,天空仿佛被厚重的阴霾笼罩,看不到一丝希望的亮色,“明天”仿若遥不可及的幻影,未来被贫困涂上了黯淡无光的色彩。
然而,定西人民从未向命运低头,他们骨子里有着坚韧不拔的坚韧不拔的劲儿。缺水,就集众人之力打井修渠,肩挑背扛,一寸一寸地改变着土地的模样;土地贫瘠,便不断尝试新的作物品种,土豆、中药材,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成了脱贫致富的“法宝”。领导干部们扎根基层,深入调研,为脱贫出谋划策;帮扶人员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赶来,带来资金、技术与物资,为这片土地注入生机;当地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黄土地上挥洒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开垦梯田、改良土壤。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像是在为驱散阴霾添一把火,为灰暗的天空染上一抹希望的曙光。
如今,再看定西,早已换了人间。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星罗棋布,大片的土豆田、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机勃勃,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崭新的学校里书声琅琅,孩子们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医院里设备齐全,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宽阔的道路连接着乡村与城市,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村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曾经的贫困如同过眼云烟,此刻的天空,是澄澈的蓝,那是奋斗的成果,是幸福生活的底色。
走出纪念馆,阳光洒满大地,暖在心头。我坚信,只要奋斗的脚步不停歇,定西明天的天空,必定会更加湛蓝。这湛蓝的天空,是发展的蓝图,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定西人民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