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回故乡,在陪老爸到村外散步的时候,看见弯弯曲曲的小河泛着银光,立刻便有了拍照的冲动,随即拿起手机拍了两张照片。
今早起,翻看这两张照片,仿佛听到故乡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此时,记忆的U盘好像也被激活了,于是,赶紧打开笔记本,敲出这段文字。
故乡的小河,从绵延起伏的大山里流淌出来,带着泥土的芳香,蹦蹦跳跳地从村南经过,一路向西,汇入柴河,再融进辽河,直奔大海。
小时候不知道这些,故乡的小河留给我的只有欢乐。夏天的中午,妈妈端着一盆衣服向河边走去,我光着小脚丫跟在妈妈的身后。到了河边,妈妈先跟几位大娘婶子打了声招呼,便找了几块石头围出一方小水泡,把要洗的衣服都扔在水里,然后坐在一块石头上,脚伸到河里,开始在石板上一件件地搓洗起来。我只穿个小裤头,站在清澈见底的水里,眼睛盯着水里穿梭的小鱼。见一条小鱼儿钻进一块小石头下,我便悄悄地用小手去翻开小石头,可调皮的小鱼儿一闪就没了。有的小鱼儿竟然钻到我的脚底下,感觉痒痒的。妈妈和大娘婶子说笑着,她们说啥我也听不懂,只见她们笑得好开心。
小学一年级的端午节午饭后,我跟一帮小伙伴偷偷地跑到河边,脱下唯一的小裤头,一个个光着屁股在河里打闹。真倒霉,被高老师看到了。高老师把我们扔到河边的小裤头都划拉到一起,又冲我们喊道:“都给我过来!”玩兴正浓的我们,一听是高老师的声音,一个个都傻了眼,都灰溜溜地从河里出来。高老师让我站成一排,开始训起了我们。记得最清楚的话是,高老师说五月节不是洗澡的时候,河水这么凉,过节又吃了油炸糕和鸡蛋,很容易坏肚子。训了一通,高老师让我们把裤头穿上赶紧回家。
最开心的是小学三四年级的盛夏酷热时光,因为学校就在河边,午休期间,男生们都跑到河里洗澡。河中一转弯处,水深刚好齐腰,而且还有一个高土台,我们便从高土台上往水里跳,跳到水里扎一个猛子钻出来,特好玩。可惜,没有跳水教练,要是有人教,兴许都成跳水运动员了呢。
每到汛期,小河也发大水。记得一年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山洪爆发,原本不足3米宽的河水,一下变成几百米,南岸已经结了棒子的玉米眼见着一片片地被冲走。不知事的我们远远地站着看热闹,只见爸爸和一伙男劳力踉跄地站在水里打木桩子,再用树棵子做拦水坝。因为水太大,效果也不好,好好的土地和庄稼还是被冲走了不少。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村里当大队会计、当支委的几年里,村里的“东方红”75马力链轨拖拉机每年都在治河,可仅靠拖拉机推出的沙堆一遇洪水便随波逐流了。
幸运的是,几年前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把村里几条河两岸都砌上了一人高的石墙,故乡的小河即使发洪水也无虞了。
灿烂的阳光下,故乡的小河像温顺的银龙蜿蜒西去,见证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和荣光。
2025年5月27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