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治通鉴》进入到卷十八。这里记载了汉武帝迷信方术的事,还有如何对匈奴作战的情况。原文如下: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
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匿其年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馀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九十馀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寿可益,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于是天子立其祠长安东南郊。
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臣闻全代之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树以时,仓廪常实,匈奴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然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韩安国曰:“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七日不食;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故遣刘敬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恢曰:“不然。高帝身被坚执锐,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人之所隐也。故曰击之便。”安国曰:“不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接兵覆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臣故曰勿击便。”恢曰:“不然。臣今言击之者,固非发而深入也。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其戒。吾势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禽,百全必取。”上从恢议。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致的意思是: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冬季十月,汉武帝到雍地祭祀五帝。
李少君凭借祭祀灶神、延缓衰老的方术拜见汉武帝,得到皇帝尊崇。李少君本是深泽侯的门客,隐瞒自己的年龄和身世,以方术周游诸侯间,没有妻子儿女。人们听说他能驱鬼化物、长生不老,争相赠送财物,使他常有多余的金钱衣食。因他不从事生产却生活富足,又身世成谜,众人越发相信他,争相侍奉。李少君擅长巧妙猜测并说中隐秘之事。曾与武安侯宴饮,座中有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竟说起与老人祖父一同游猎的地方;老人幼年随祖父去过,确认地点,满座皆惊。他对汉武帝说:“祭祀灶神可招来神物,神物降临则丹砂能化为黄金,可延年益寿,还能见到蓬莱仙人;见到仙人后举行封禅大典,便可长生不老,黄帝便是如此。我曾在海上遇见安期生,他给我吃的枣像瓜一样大。安期生是仙人,往来蓬莱,有缘者可见,无缘则隐去。”于是汉武帝开始亲自祭祀灶神,派方士入海寻找蓬莱仙人和安期生,并命人将丹砂等药物炼化为黄金。不久,李少君病死,汉武帝认为他“羽化成仙”而非真死;此后,燕、齐两地更多怪异荒诞的方士前来谈论神异之事。
亳地人谬忌上奏建议祭祀“太一”神,称:“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五帝是太一的辅佐。”汉武帝于是在长安东南郊设立太一祠。
雁门郡马邑县豪强聂壹通过大行令王恢进言:“匈奴刚与汉和亲,信任边境,可诱之以利引其深入,设伏袭击,必能破敌。”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王恢说:“我听说战国时代国全盛时,北有强胡,内有纷争,仍能按时耕种、养老育幼,粮仓充实,匈奴不敢轻易侵犯。如今以陛下威德,天下一统,匈奴却不断侵扰,只因未受震慑。我认为应出兵打击。”韩安国反驳:“高皇帝曾被匈奴围困平城七日,解围后并无忿怒报复之心。圣人以天下为重,不因私愤损害天下大局,故派刘敬和亲,至今五世受益。我认为不应出击。”王恢说:“不然。高皇帝披坚执锐征战近十年,不报复平城之仇,并非力不能及,而是为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如今边境屡遭侵扰,士卒死伤,运棺之车相望于道,仁人痛心,故应出击。”韩安国说:“不然。用兵之道是以饱待饥、以治待乱、以静制动,故能不动声色击败敌军。若轻兵深入,长途奔袭,难建大功;队伍紧凑则易受胁迫,分散则易被截断,急进则粮道断绝,缓进则贻误战机,未到千里已人马乏食。《兵法》说‘孤军深入必遭俘获’,故不应出击。”王恢说:“并非如此。我建议的袭击,并非深入敌境,而是顺着单于贪利之心,诱至边境。我军选精锐埋伏,据险设障,分兵围击,可生擒单于,必胜无疑。”汉武帝最终采纳王恢的建议。
古代的皇帝大多迷信,他们想通过方术实现长生不死。但是,客观规律是不可改变的。汉武帝也免不了受到当时认知上的局限,被迷信与方术所欺骗。李少君就是以虚妄方术骗取了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其“病死”却被汉武帝视为“成仙”,揭示了帝王对长生的执念易被方士利用,也反映古代迷信思想对统治阶层的影响。
文中记叙的王恢与韩安国对匈奴作战的争议,体现“主动出击”与“保守防御”的战略考量。前者强调威慑与止损,后者注重民生与时机,警示决策需权衡利弊、兼顾长远。韩安国以“休天下之心”反对战争,王恢以“士卒伤死”主张出击,凸显战争对民生的双重影响,长期的和平需实力支撑,而穷兵黩武亦伤国本,需寻求平衡。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