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八路军晋东北游击司令部 4、5、6大队组建以后,赵尔陆率部在晋东北地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主动出击,四处骚扰日军据点和运输线,严重打击了日寇的疯狂气焰,游击战、夜战、袭击战,经常出其不意地打敌人要害部门,消灭了大量敌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赵尔陆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10月11日,4大队3营11连在李和辉的率领下,攻打代县城,日军十数日惊恐万状,紧闭城门,不敢出来。
1937年11月,日军为保障其后方和铁路运输安全,调集2万多兵力分八路由平汉、正太、同蒲、平绥等铁路沿线据点出动,对晋察冀边区实行大规模“围攻”,企图摧毁新生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机关从五台山转移到阜平县城,聂荣臻指挥各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展开反“八路围攻”作战,在西面同蒲铁路线上,由代县、原平、忻县等地出动之日军第一〇九师团一部1000余人,兵分两路:一路由代县向繁峙进攻,占领繁峙城;另一路由忻县出动向东北方向进攻,进占定襄城。
1937年11月底,赵尔陆奉命率领二分区部队和游击队参加西线的反“围攻”作战,主动出击,多次破坏日军铁路线,割电线。
12月14日,赵尔陆在宏道镇接到情报说,原平镇日军防备松懈,随决定夜袭原平镇日军,当天晚上,赵尔陆率六大队在滹沱河东的大莫村住了下来,司令部设在老同学冀浴泗家中。当天半夜,六大队在大队长刘东纪、政委赖维雄的带领下,借着夜色掩护,一举突入原平镇内,激战4个小时,消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枪支50余支。黎明时,等到住防繁峙的日军赶来支援时,赵尔陆已经率部转移多时。第二天,原平镇内传出消息说,日军把死亡的日军放在东营粱上,生火焚烧,一直烧了一天,烧尸体的焦臭味四周村人都能闻到。
1938年5月中旬,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由周立波陪同,从延安到晋察冀军区参观考察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卡尔逊曾任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卫队副官,与罗斯福私交甚密。卡尔逊特别仰慕八路军的抗战精神。到过延安,到过八路军总部,是到华北敌后对八路军进行实地考察的第一个外国军人。为了使他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实况,毛主席指示刘白羽、周立波、欧阳山尊等人陪同他巡访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
赵尔陆不敢大意,他亲自护送,从二分区秘密交通线通过,卡尔逊身材高大,手拿一个烟斗,穿一套帆布短外衣,衣服上有很多口袋,放着《圣经》、地图、笔记本、笔、烟、药及口香糖,脚穿一双厚厚的翻毛皮鞋,肩上背一架照相机。这个美国人好奇心十分大,一路上,他不顾同行人员的忠告,总是爱好大声说话,不遵守队伍的纪律,他经常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卡尔逊吹一手好口琴,喜欢吹《游击队之歌》,一有空就吹一阵儿。赵尔陆一路上小心翼翼,都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在过日军据点时,生怕有一点闪失,最后,护送人员终于安全将他送到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阜平县,交到聂荣臻司令员手中,卡尔逊很感动,临分手时,这个美国佬将自己心爱的一只精巧的小水笔送给了赵尔陆,并且与他拥抱告别。
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1896.2.26 - 1947.5.27)曾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美国驻华武官。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深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跋涉2000英里,获得许多第一手资料,回国后竭力宣传八路军的英勇善战和禁止对日贸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运用八路军游击战的战术两次率部袭击马金岛和瓜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著有反映中国两党合作抗战的书《中国的双星》。
1938年6月上旬的一天,赵尔陆接到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打来的电话,给他交代了一项特别任务:护送从延安出发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和另一位国际友好人士包瑞华。原来,白求恩接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到达延安后,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白求恩提出建议,建立一支战地医疗队奔赴抗日最前线,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要求,白求恩组建了一支“抗日战地医疗队”,准备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展开医疗救护工作。在八路军的护送下,医疗队由延安出发,东渡黄河,一路晓行夜宿,越过同蒲线,来到晋察冀边区二分区境内。聂司令口气十分严厉地说:一定要严密保护国际友人过境安全,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一定要万无一失。接到命令后,赵尔陆不敢怠慢,让人称“黑老虎”的猛将四大队长李和辉精心挑选了一个战斗力强的连,亲自带领来到接头目的地----滹沱河边的停旨头村,见到了白求恩大夫一行,白求恩身穿灰粗布军服,脚登草鞋,鞋头扎一个红绒球,全副八路军武装,白求恩与赵尔陆来了个拥抱礼,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你好!你好!”,与其他人一一握手后,又与护送队伍告别,李和辉马上带领队伍保护白求恩一行人越过奎关岭,进入同川,6月18日,一行人风尘仆仆,一路经过上庄、都庄、中三村、枣坡、刘河底,一直沿同河岸边行走,傍晚时候,到达东崞县县政府所在地朱东社村,东崞县县长马志远早已等待在村边。
在马志远县长的亲自陪同下,来到一家农村四合院内,进行了亲切热烈的交谈,一会儿,马县长说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房东已经等待在外。迎接客人进家后,大家一看,在一张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五盘五碗,一盘海带丝,一盘莲菜,一盘豆芽调细粉,一盘麒麟,一盘干粉条。一海碗红烧肉,一海碗大烩菜,一海碗炒鸡蛋,一海碗炒豆芽,一海碗豆腐汤,一壶当地土制的薯干酒,主食是白面馍、面条。白求恩不习惯使用中国的筷子,弄得手忙脚乱,在主人的盛情款待下,客人吃饭吃的很开心,赵尔陆问起白求恩的姓名时,随行翻译在纸上写下白求恩的全部字时,赵尔陆风趣地说:“你的名字里有个尔,我的名字里也有个尔,看来咱们两个还是有些亲戚关系的”,经过翻译的解释,白求恩哈哈大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晚上,一行人就在朱东社村住下,安顿了白求恩等人后。赵尔陆抽空又同老朋友马志远进行了长谈。马县长是五台县永兴村人,是徐向前沱阳中学同班同学,抗战爆发后,他回家乡参加动委会,并组织建立乡村义勇队,马任队长,赵尔陆在东冶镇建立晋东北抗日游击司令部时候,两人开始认识,一块工作吃过饭,互相相当熟悉,1938年1月,马志远担任崞县县长。他风趣地说:“你在我的家乡当司令,我在你的家乡当县长,咱两是你来我往,礼尚往来!”,说罢,哈哈大笑起来。当马县长向赵尔陆问询起家乡的亲人情况时,赵尔陆沉默片刻,说;“我家中父母双亡,听说我的老家院宅已经被日本鬼子放火烧毁,我的两个哥哥现在逃难在外,有家难回,值此国家危难时期,我这个作弟弟的也无能为力,希望你能够照顾照顾我的家人,给他们尽可能的一点帮助,使他们能够渡过难关”,马县长连连点头应承。不多久,赵尔陆的大哥赵尔昌就被安排在东崞县粮食局,参加了革命,为抗日政府工作。
第二天中午,赵尔陆在房东家设宴,马县长和县委书记李庚尧陪同白求恩一块吃饭,房东老太太是个驼背,听说大个子外国人是手术高明的医生,提出让他治疗自己的驼背病,白求恩说;“现在没有治疗你这个病的设备,所以很难治好”。马县长开玩笑说:“有一个土办法,就是下面放一个石碑,铺设地毯,请病人睡在上面,然后盖上被子,上面再放上一个大石碑,这样一放,就能治疗好你的驼背”。老太太一本正经地说;“驼背治好了,那人不也压扁了吗”,赵尔陆和马县长听说后,笑的前合后仰,喘不过气来,翻译给白求恩一说,白求恩大夫也哈哈大笑起来。赵尔陆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就拿了两个白面馍馍给了房东老太太了事。
吃过午饭后,白求恩大夫一行起身继续赶路,马县长一直将他们送到村口,握手告别,一路上,穿过敌人交通线,进入五台县境内,先到阳白、善文村,后过门限石,2天后,到达五台县城,受到五台县抗日政府县长左障之的热情接待,左障之命人在政府食堂准备了丰盛的酒菜,五盘六碟,七荤八素,准备停当后,张罗着入席,推白求恩坐了首席,赵尔陆、左障之一左一右相陪,当白求恩看到桌子上摆着炖肉溜鸡时,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大声说;“我是来帮助中国抗战的,现在,八路军的条件这么艰苦,你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好的饭菜招待我?我不吃,我要吃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一时间,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赵尔陆打了个哈哈,说:“你是远方的朋友,中国有一句谚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左县长也是一番好意,盛情难却,请白大夫随乡入俗吧!”见白求恩执意不吃,只好叫左障之把宴席撤下去,另外换饭吃,左障之无奈,只好命大师傅另行准备,不一会儿,一盘炒土豆丝,一盆子大烩菜端了上来,另外还加了一个地方特色菜----炖台蘑,一大盘莜面鱼鱼,一大盆面条,白求恩这才脸色缓和过来,吃的津津有味,连声夸奖说;“好吃!好吃!”,吃完饭后,休息片刻,白求恩是个急性子,就急忙跨上了大红马,赵尔陆见状,命令队伍继续前进。经河东,过阁子岭,6月17日上午10时,赵尔陆、白求恩一行来到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金冈库村,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带领部下来迎接,聂荣臻拉住白求恩的手,让他坐在一把太师椅上,问寒问暖,又叫来了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将白求恩大夫一行人进行了妥善安排,赵尔陆见白求恩大夫已安全,同大队长李和辉与他手下的一连人马快速赶回二分区驻地,赵尔陆完成了护送白求恩大夫一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