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柏
3月17日距离蛇年的春分还有三天,但是,满山遍野已是花舒香溢,生机盎然。昨夜因码格子熬夜,午饭后我洗个澡就睡了。“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临近三点,一曲电话铃声把我惊醒。
“大作家还在做美梦啊?电话这么难接!赶快出来吧,俩美女在门前等你呢!”我接过电话,那边是县朗诵协会秘书长小玉老师的慈音。“莫名其妙!又搞什么鬼呀?”因为常开玩笑,所以,刚醒来的我,直接呛了她一句。
“老哥,真是服你了。好事送上门不领情,反而送我呛药吃啊?别磨叽了,到山里赏花去,再晚就来不及了!”我听得出那边的急切。知道她是个急性子,于是,胡乱穿搭后,又扯上外衣就出了门。
车上除了她和司机,还有“伟人风采”土作家“赵树理”。司机是电力公司的小韦,像个摇摆葫芦,弥勒佛的画像,个子不高却嘴巧精干,人缘和车技一样出名。唯一不见“俩美女”的身影。
“别瞎操心,咱这就接美女去!”我正在审视的疑惑眼神,被“红辣椒”小玉的眼睛逮了个正着。虽说她不是交际花,却是一个人见人爱的机灵鬼,人缘好到邻居家的鸡狗都喜欢她。除了到杜家台看花,我忽然想起日前我们邀约的其他日程安排:一个是登太行山莲花峰,另一个是拜访老文友霍总。
一路向东,从桥东龙海小区上车的美女小萍,像是划船从水路过来的,一上车就弥漫了水藻的味道。半小时后,摩登小艳也从桥西园丁花园上了车。她一身工装,时尚出众,养尊处优之态。像是宫廷装饰的尊贵门脸,距离感油然而生。驱车一路向西,言出游之欢,发赏花之慨,大家满脸都是从心脏汁液里溢出的血红。七弯八拐,半小时后车“沉浸”在赏花之地——杜家台的山坡上。山坡东北不远处巍然矗立着一棵高大茂密的柏树,像是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的蘑菇云。
小萍告诉说,她确是从水产品门市过来的,这是疫情后时代她历尽艰难得来的一份养家生意;而小艳则是机关干部,朝九晚五,阅历丰富到“无所不知”。
霞光中欣赏杏花,倒是另一番景象。这是我有生以来,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人群陪伴下,第一次体验夕阳下赏杏花的特别感受和特殊体验。
杏花果然美食可餐。大家都忘记了时间、沟通和交流,一切都聚焦于白的世界,沉浸于霞的红海,陶醉于香的和风里。白白的花、红红的霞、远山的影、嫩绿的芽、淡淡的香,微微的风,交汇在一起,大家都沉溺于自拍、互拍与合拍的忘我之中。
在小韦介绍下,我们认识了杜家台村护花员和春和老先生。春和是小韦之前认识的老朋友。女人喜欢表象美,而男人更侧重于灵魂深处的特质。春和就是这杏花世界里“灵与肉”的守护者传播者和揭秘者。他给我们讲述了那棵“仙女柏”的故事。
这棵柏树大约三搂粗,倔强而又孤独地生长在坚硬的片麻岩地貌上,枝叶繁茂,苍翠挺拔。相传这棵树是战国将士所栽,树龄两千余年。英雄拼死于沙场,而妻子则把思念全部寄托于此树上,逐渐把它当成了丈夫,白天在农田养种庄稼,夜晚在树上纺花织布,日夜守护,不离不弃。饱受思念之苦的妻子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附近山坡上长满了杏树,开遍了鲜花。
春和介绍说,这棵古柏夜晚总是发出“嗡嗡”声,村民以为是鬼在哭啼,十分畏惧。后来还是八路军跟踪之后,为了消除村民的恐惧心理就用仙女纺花的声音作解释。从此“仙女柏”的故事才彻底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春和介绍说,因这棵古柏长在山坡上,水土流失严重,树根裸露,树枝干枯,春夏季节面临干枯的威胁。是他继承了先辈意愿,不计报酬,竭力拯救这棵“仙女柏”,才有了今天的健壮“相貌”。特别是他利用给太行高速和扁鹊庙景区运料做工那些时间,每天收工总是不忘给“仙女柏”场地捎回沙石,积攒原料,用于修补和加固“仙女柏”四周地形。然后起早贪黑,砌石、填土、固沙、植被。付出之多,投入之大,无法统计。这才保住了水土流失,护住了肥绿植被,让“仙女柏”有了稳固的根基。
护住了“仙女柏”,下一个目标就是对它进行包装和美化。是他制作红灯笼挂满了树身,营造了“茫茫花海一点红”之特效;是他在石墙上装裱诗文,制作了一幅幅聚草、木、花、霞、灯、诗为一体的美丽画卷;又是他在树下编制摆放了荆条粮仓造型,创造了古朴典雅的风景绝配……
我看着满脸自豪的春和老先生,想起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名句,春和这个名字不正是“春光和煦,风景秀美”的代名词吗?再仰视这棵千年古柏,对这位护花匠更加敬佩,心中发出无限感慨。
夕阳似秤砣,它压下了秤杆,却把秤盘里的风景托了上来。我们带着“仙女柏”的故事和感动,驱车驶向下一站——莲花峰。

莲花峰
登高望远,真正体验一把“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车从后山寨门沟村绕过蛇状陡坡,几番周折到达一家庄停车场。
这里是我30多年前工作过的地方。那时候扁鹊庙其实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县办神头中学。因为食堂燃料基本靠师生上山砍柴供给,学校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组织砍柴活动。那时候,“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据在神头中学上学的一家庄小山父亲讲,那个时候此地确实荒凉恐怖。太阳落山前猪圈、牛圈和鸡舍必须筑牢,否则就会成为黄鼠狼和野狼的美食。夜间更加可怕:森林深处狂风呼啸,枝叶作响,雷电轰鸣,夹杂着不知名的吼叫声和豺狼的尖叫声,他们躲在三间小屋浑身都在发抖。野狼冲撞门窗发出的声响,以及眼睛里发出绿光更加可怕。尤其是冬季,雪山、寒风、怪叫,几乎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恐怖的世界里。
如今的变化,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车辆从后山狂奔而上,停车场就修在一家庄。购物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肩挑背扛。95年县旅游局成立后,一家庄全迁下山,在村里盖起了新房,过上幸福生活。遗留的小屋被新建的大小庙宇所取代;用绳子提水的太子井也安装了自动上水系统;山顶上复建了多个神庙,既满足了香客之需,也为登山者提供了遮风挡雨场所;就连乔家洞也安装了栏杆,确保了人身安全;从山顶到山下还装上了游玩的滑梯,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
如今神头中学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就是按照扁鹊庙古老图纸复建的原貌状态,这里已经打造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领导支持,归功于三贾的倾心助力。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媒体多有报道。我为他们的付出表示由衷敬佩,对扁鹊庙景区的变化感到震惊。
沿停车场向北拾阶而上,如在云端盘旋。这里台高阶密,峦怪嶂险,喜鹊歌唱。小韦最小,爬得最快,每到一处庙堂,必先投币功德箱,跪拜神灵,积德行善。小玉不断埋怨小韦跑得快,不给她欣赏拍照的机会。埋怨归埋怨,她是个有主见之人,只管按照自己的节奏远瞧赏景、合影拍照。小萍因爆超体重而落伍,小艳左右为难。为了二者兼备,她总是跟一阵子小玉,再停下来等一阵子小萍。
更为难的是我,夹在男人和女人的缝隙里无法左右逢源。跟不上小韦,又等不来“赵树理”,我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或者两个女人拍照,又情何以堪呢?幸运的是,40分钟后我们终于在莲花峰凑齐并合影留念。“赵树理”美其名曰:晚霞峰影。小艳提出“晚”字太悲,他解释说,夕阳是储能蓄力的载体,为的是有一个更好的明天。三个美女本来累得要死,听了这番解释,霞光染红的脸庞又多了一层红晕。此刻,她们更像是“红人国”里的“仙女”。不过,这“红人国”里的“仙女”和“仙女柏”故事里的仙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她们一喜一悲,一幸一哀,一今一古,一实一虚。
“赵树理”催着要下山。毕竟霍总通知他已经备好了晚宴。夕阳缓缓西下,晚霞也发出了邀请。
日月仙阁
上山快,下山慢,这是山里人都知道的常识。虽然黄昏狠心要赶走晚霞,但是我一再提醒,这里台阶多、山坡陡、拐弯急、须慢行;任何时候,安全第一;否则,一切归零。
下坡拐弯,拐弯下坡,反复了几十次,终于穿过寨门沟直入隆昔路。此刻,田白芷村的隐隐灯火已近在眼前。霞光映红车厢,每个人都像扎了鸡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小萍嘴里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大家也都跟唱起来,这歌声象七彩皂泡,一路飘散在公路上,引来无数蝴蝶前来助兴……
过了獐貘岩南桥右拐,上坡三分钟就进入了霍总的地盘。得知我们下山的消息,她早已经迎候在路边了。
记得80年代末我路过这里时,路边山根处只有三间毛坯房,四周全是树枝和圪针围栏;满地落叶给小院绘出一幅狼藉画像;一只干瘪的小黄狗无精打采地安卧在折了主干的槐树下,像是讨饭的饿鬼,苟延残喘;院子里除了两三个破筐篓,几乎看不到像样的家当。尽管不认识这家人,可是,我心中还是引来无数阵疼。
眼下这里早已鸟枪换炮,毛坯房变成了豪宅,这家主人也成就了梦想,当上了20多年的老总。
我与霍总20年前初识。那时候她已经是县城著名“金海湾”饭店老总,我是在“赵树理”文友介绍下与之相识的。后来才知道她爱好写作,诗文偶见邢台日报。至到2018年我也加入了县作家协会和诗词学会才与她彻底熟络起来。她中间曾经去单位找我,让我帮她学会知识产权登记。中午她还邀请了作协主席及几位女作家一起吃饭。
霍总实现了华丽转身,院落面积也扩大了五倍多,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个方向,面积足有十亩以上。
临近隆昔公路是农家乐,设有五间门脸,四个雅间,八间客房。灯光下,门脸上方“日月仙阁”四个大字异常夺目。门外宽敞的广场已经停满了车辆。屋里屋外,影影绰绰,忙碌有序,分明这家酒店的生意相当火爆。
霍总告诉我,农家乐是从村里征用过来的。她曾经在此当酒店老板20多年,如今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疫情之前她就对外承包出去了。自21世纪初,她“功成名就”后就拾起了中学时代的爱好,加入了县作家协会和诗词学会。还把“日月仙阁”的匾额挂在工作室门头,时常与文友齐聚一堂,或研讨交流,或主题沙龙,或外出采风,或娱乐活动,或研学诗文。雅兴来了,也会练练书法,临摹作画,其乐融融,乐不思蜀……今天我们就是相约来给霍总捧场的。
霍总把工作室建在东依树林的山坡上,九级台阶,居高临下。坐在工作室,外面的世界一览无余。这里隔着通向豪宅的甬路,与西边农家乐正好垂直。农家乐——工作室——豪宅,构成了稳固的“勾股弦”模式,“三足鼎立”,遥相呼应,既象征稳固永恒,又彰显风水宝地。如今她已在此“修身养性”多年,这里就是她的“百草(乐)园”。
甬路两边几盏太阳能灯板闪烁着暖光,把里里外外照耀的通亮通亮。因为是夜景,尽管路边的菜地、鸟笼、花园、池塘、树木、水井等看上去不够清晰,但是,我们已经对霍总油然而生敬意。
甬路尽头是一座依山而建,十分考究又装修豪华的四合院,这就是霍总的豪宅。快到家门的时候,突然有人惊呼“好香啊!”原来我们走近了一棵丁香树。这棵树似乎不见枝叶,树冠全是绽放的花朵。这花香令人沉醉,使人痴迷。小玉和小艳早已把鼻孔贴到了花蕊上,嘴里赞叹不止。霍总接着解释说,这棵丁香树是她在山东考察时带回来的,每年初春花枝招展,清香四溢,时常引来客人驻足观赏。
大家坐在茶桌前,霍总把准备好的“大红袍”一一倒在每个人的茶杯里。话叙过往,其乐融融。
当谈到创业环节时,她的表情突然凝固起来。我当时有些吃惊,大家也都屏住了呼吸。她用低沉的语气讲述了她创业路上最黑暗的时刻: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结婚后一无所有的她,决定大干一番事业,实现富裕目标。她们夫妇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又从银行贷了款,在县城开了“金海湾”饭店。可惜由于经营等问题,拖欠下不少债务。为了还钱,也为了心中的梦,她们夫妇毅然决然地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那时,蛇口正在建设之中,她们横下一条心,持之以恒,赚到了第一桶金。
为实现更大抱负,她们决定回家创业。她们先后跑过省农科院、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地考察学习。因为打工期间学到很多养殖技术,积累了不少酒店管理经验,再加上寒山、杏峪、扁鹊庙等名胜开发;黄岔、石盆、白鹿角等红色旅游创建;百果庄园、富岗苹果、公子峪等农林公司创办;酸枣、咖啡豆、王不留等中药材基地产生等逐渐热络,她们夫妇研究发现,岩南村正处于深山区、丘陵与平原的交汇中心位置,特别临近黄岔、富岗、扁鹊庙景区,得天独厚,是名胜、红色旅游及物流运输等必经之路,非常适合开一家酒店。
于是,开设“日月仙阁”酒店成为首选。酒店的开设又促使她建成养猪基地,而养猪基地更催生了她开办售卖饲料门店。酒店——养殖——饲料,形成了一条龙生意模式。三驾马车开足马力运营,财富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这一干就是20多年,快速实现了资本积累。
餐厅满桌子都是馋人的美食——香猪肉烧板栗、竹笋红烧肉等一应俱全。如今她在抖音上学会销售自家非遗产品——獐貘日月茶面等,已经成为本地为数不多的网络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