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迢迢步履艰,
雨风簌簌水漪涟。
忠魂铸史洪福地,
试看今朝艳丽天。
沙心乡,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处于都县境最东部,全境除西北角与宽田乡相接外,均为瑞金市的岗面乡、九堡乡、万田乡所环抱,距县城47公里。
2025年4月25日,正值谷雨过后几天,气温回升,降水增多。这天上午正下着雨,我们一伙人怀揣着对革命先辈赤诚的敬意与追思,冒雨乘坐段绍敏(又名春敏,烈士段昌发后嗣)的小车,从县城出发,沿着323国道达黄麟,随后进入507县道经过瑞金县万田乡,然后再顺着蜿蜒曲折的沙合段公路来到了于都县最僻远的沙心乡政府驻扎地沙心圩,这是我第一次来过沙心。
我们顺便来到沙心中小学,刘校长热情地接待着我们,尔后他为我们讲了该校这几年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还带我们在校园逛了逛。
在沙心中小学吃好午饭后,我们又顺着507县道,先前往于会瑞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沙心村新屋组)瞻仰。
最后到达东布村陂下小组看望红军烈士段昌发的儿子(继子)段箕生。红军烈士遗属耄耋之年段箕生近照段箕生,1938年生,今年88虚岁,身体健康,耳聪明,口齿清晰。论年纪比我父亲小两岁,我应叫他叔叔;论子辈,我该叫他高祖父(段氏派行:圣贤道统昌,箕裘绍先德,他“箕”字辈,我“德”字辈)。我与段箕生虽是初次见面,却似一见如故。
(图为烈士段昌发的证书)
他们一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端上一盘山区果子,递上一杯清香热茶,还敬上了他家中自制醇香清甜的糯米酒,那米酒里藏着深情的秘密,每一口都唤醒着心中家乡亲人情。
烈士遗属段箕生及一家人与我们促膝而谈,从他父亲参加红军谈起,谈至北上无音讯。谈着谈着他流下了泪水。段箕生的大儿子段裘莊(又名九金)也为我们介绍了许多他爷爷红军烈士段昌发的故事,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许多信息。
红三军团,1930年以红五军为基干组建,直属中央红军,1935年整编时改为红三军。段箕生告诉我们说:他父亲段昌发生于1907年,27岁时即1930年参加红色警卫营,当时就是这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的战士。1934年10月10日,这支红三军团在宁都南第一作战区进行整顿,12日移动至达葛坳、曲阳、上脑(于都北部)地域;13日到15日,经三贯、水头圩,移动至古嶂村、三门滩(于都西部)完成集结;16日由孟口至三门滩渡过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段昌发北上后就无音讯了。
1931年,小于段昌发八岁的同胞弟弟段昌贵,21岁也加入了红军独立师,当时为红五军团战士。红五军团在1934年10月16日从兴国县撤退,转移到兴国县潋江河以东集结休整,进行战略转移前的准备工作。在1934年10月18日晚,红五军团到达于都县步前一带集结,并稍作休整补充,担任整个野战军后卫任务。19日至20日晚23时许,红五军团全部渡过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途,段昌贵北上后也无音讯。
(照片从左往右:段绍敏、段箕生、段裘莊、段裘莊妻 )
1983年6月30日被于都县同时追认为段昌发、段昌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并为段昌发颁发了烈士证书,持证人是段箕生。(说明:段昌贵未颁发烈士证书,我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咨询,领导说按文件规定一户人只能持一本烈士证书。) 2017年12月18日,于都县民政局为烈士子女段箕生颁发了“江西省优抚 优待证”。段箕生拿着证书给我们看,感激地说道:党非常关心我及我家的生活,政府领导常来问寒问暖,每逢过年过节都会送来慰问品,每个月我都能领到500多元生活补助,今年生活补助提高到645元。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党的恩情深,党的恩情要永铭心中。我也常教育儿孙们,要不忘英烈,珍惜如今美好生活,感恩党,努力奉献,回报社会。
段箕生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更有趣更有情的故事:
段箕生实际上是段明山捡养的,而段明山原籍是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段庄村人。据县档案馆资料记载:段明山 男,生于 1905年8月,1930年于东胡加入红军模范师八团一连,任连长职务。中共党员,文化程度初小,负伤时间1932年,残废等级为贰等乙级。
(图为红军烈士段昌发(法)墓碑)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占领了瑞金,并进行了疯狂的屠杀。瑞金人民为坚持斗争,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在中共中央分局和瑞金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瑞金游击队和游击司令部,大部分集结在九堡铜钵山一带。在九堡红军后方医院,许多重伤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重新回到了战场。段明山就是在江西安远那次战役中,右手中弹,除拇指外其它四指致残弯曲伸不直,更严重的是两睾丸右边一个中弹,差点丧命。他受伤在这九堡红色后方医院治愈后,当时退伍原想在九堡定居改姓钟,后因九堡钟氏不愿接受他,经多方打听到沙心有姓段的,便从九堡来到沙心。三生有幸,千里缘分落居于段同林家。那时,段同林亲生的两个儿子段昌发、段昌贵都参加了红军,北上后都无音讯,于是段明山就认段同林为继父。
综上所述:段统林生于两儿段昌发、段昌贵参加红军均牺牲在战场,为不使段家断了香火,老天爷特意安排了红军残废军人段明山为他传宗接代。而段明山未生儿,在老祖宗的护佑下,使段明山捡养一个孩子段箕生(字盛茂)繁衍后代。段箕生育三子,长子段裘莊(字美丽,号九金)生育两子,次子段裘芬(字美清,号北京)生育两子一女、三子段裘芳(字美香,号冬长)生育一子一女。现段箕生一家四代同堂,人丁兴财,真是好人有好报,吉人自有天相,善人自有天助。
我们在气氛十分融洽下聊了一个多小时后,烈士遗属耄耋之年的段箕生长子段九金、长孙段春敏等,带着我们冒雨登上了后山那片静谧之地。在那墓碑前,共同缅怀追忆红军烈士段昌发、段昌贵。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天空如同一幅深邃的画卷,漆黑的云层宛如被泼了墨水染过,更显示着这片红色土地的沉静与神秘。在烈士墓碑前,我们打着雨伞先向先烈们鞠了三躬,然后都在默默许愿:愿先烈们的英魂永驻心间,忠魂长存天地!我们要继承遗志,砥砺前行,让盛世如您所愿!
正如伟人说道: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从沙心回到了于都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