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潋滟露华浓,晓色初开万境融。"当第一缕曦光穿透薄雾,如金纱般倾洒在老旧的土墙上,斑驳的纹理便化作时光的诗笺。这面饱经沧桑的土墙,墙缝里生长的青苔是岁月题跋,剥落的泥灰是时光钤印,每一道裂痕都藏着"物换星移几度秋"的喟叹,恰似刘禹锡笔下"苔痕上阶绿"的静谧,无声诉说着村庄的前世今生。墙上凹陷的手印,是过往孩童攀爬时留下的印记,深浅不一,仿佛是时光按下的指纹,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轨迹。
一墙之隔,老杏树傲然挺立,虬曲的枝干如蛟龙腾空,撑起满树翡翠。它扎根于这片土地已有数十载,树干上的纹路如同老者脸上的皱纹,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枝头缀满的杏子,在晨光中褪去青衿,被染成"玉盘露水,金丸生烟"的橙黄。它们或含羞藏于叶间,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闺秀;或俏皮垂于枝头,似"娇女踏春拾花忙"的孩童。鸟儿穿梭其间,啁啾声与枝叶沙沙声交织,演绎着"鸟鸣山更幽"的自然乐章,引得路过的风也驻足流连。偶尔有成熟的杏子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咚"的一声坠落在松软的泥土上,惊起几只正在觅食的蚂蚁,又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清脆的童声划破晨雾。几个孩童雀跃而至,他们穿着样式简单却洗得发白的衣衫,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土,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眼中闪烁着"点漆星辰"般的光芒。为首的阿勇搓着小手,望着枝头垂涎欲滴,恍然间便化作"少年攀摘何限,况美人经眼"的急切。他效仿"猿猱欲度愁攀援"的灵动,手脚并用攀爬土墙,粗粝的土疙瘩硌红掌心,却挡不住"为得琼浆忘险阻"的执着。衣袂在风中翻飞,似要追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去拥抱满树甜香。攀爬过程中,他的膝盖不小心蹭到了墙面上凸起的小石块,蹭破了一层皮,渗出点点血丝,但他只是皱了皱眉头,稍作停顿便又继续向上攀爬,仿佛这点伤痛根本无法阻挡他对杏子的渴望。
墙下的小伙伴们仰着"红酥手,黄縢酒"般稚嫩的脸庞,眼神中交织着"怕得鱼惊不应人"的紧张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期待。阿桃紧攥布袋,里面装满先前采摘的野果,鼓鼓囊囊的模样恰似"盈盈一水间"的期盼。她扎着两条麻花辫,辫梢系着褪色的红头绳,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最小的阿虎急得直跳,口中念念有词,活脱脱"儿童急走追黄蝶"的翻版。他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袖子长得几乎盖住了手,却依然阻挡不了他对杏子的热情。一旁的小黄狗摇着尾巴欢跑,犬吠声与孩童笑闹声此起彼伏,为这场"偷杏"的冒险谱写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欢快韵律。小黄狗时而围着孩子们转圈,时而用鼻子嗅着地上掉落的杏子,时不时还会发出几声欢快的叫声,仿佛在为小伙伴们加油助威。
阿勇终于登上墙头,"手可摘星辰"的快意涌上心头。他小心翼翼地伸手,指尖触到杏子的刹那,凉意裹挟着果香袭来,恍若"清泉石上流"的清冽。摘下的杏子如"流星落玉盘"般飞向墙下,孩子们纷纷伸手,那专注的神情恰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期待。咬开果皮的瞬间,酸甜汁水在舌尖漫开,让人不禁想起"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酣畅,只不过这里的主角换成了金黄的杏子。有些性子急的孩子,顾不上擦拭杏子上的灰尘,便直接塞进嘴里,酸得皱起眉头,却又忍不住继续吃第二颗;还有的孩子将杏子捧在手心,仔细端详,仿佛在欣赏一件珍贵的宝物,迟迟舍不得下口。
欢声笑语如"间关莺语花底滑",顺着窄巷飘向苍穹。此时的村庄在这灵动的音符中苏醒:"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与薄雾缠绵;田间老农扛起锄头,践行着"晨兴理荒秽"的辛劳;老槐树下,棋枰落子声与谈笑声交织,演绎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而老杏树始终静静伫立,看孩童嬉戏,任阳光在地上绘出"疏影横斜水清浅"的画卷。村里的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口,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时不时还会喊上一句:"慢点儿,别摔着!"那声音里满是关切与疼爱。
这些年复一年成熟的杏子,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具象化呈现。每到盛夏,土墙与杏树便成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追逐时,衣袂扬起"弄花香满衣"的诗意;分享果实时,眼中流转"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谊;编织梦想时,心中涌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时光悄然流逝,土墙愈发沧桑,老杏树的枝干也布满"霜皮溜雨四十围"的褶皱,却依然年年捧出"黄金缀满枝"的馈赠。每到春天,杏花盛开,粉白色的花朵挂满枝头,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灿烂的云霞,引得蜜蜂、蝴蝶纷纷前来采蜜,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香甜的气息之中。
记得那年盛夏,"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暴雨突袭村庄。狂风呼啸,似要将天地搅碎;电闪雷鸣,仿若天神擂鼓。豆大的雨点砸在屋顶上、地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孩子们躲在家中,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的狂风暴雨,心却系着老杏树。他们担心老杏树是否能承受住这狂风的肆虐,担心那些即将成熟的杏子是否会被打落。次日清晨,雨过天晴,阳光重新洒在大地上,他们如"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般急切地奔向土墙。眼前景象令人心碎:粗壮的枝干横卧地上,满地金黄的杏子如"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残花。孩子们看着这一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们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的杏子,将折断的枝干搬到一旁,还从家里拿来麻绳,想要把受伤的树干固定住。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扶着树干,有的缠绕麻绳,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
此后,这方天地成了孩子们的"秘密花园"。他们效仿"晨兴理荒秽"的勤勉,定期浇水施肥;用木棍围起防护,恰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守。春天,他们会为老杏树松土,小心翼翼地除去周围的杂草;夏天,他们会在烈日下为老杏树浇水,看着水珠洒在树叶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芒;秋天,他们会收集落叶,将其埋在树根下,为老杏树提供养分;冬天,他们会用稻草包裹树干,为老杏树抵御严寒。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老杏树重焕生机,次年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嫩芽悄然萌发,盛夏时节又挂满"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的果实。那一刻的欢呼,比任何时候都响亮,似要冲破云霄,与"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情共鸣。孩子们围着老杏树又唱又跳,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仿佛他们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
岁月流转,孩子们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征帆,各自奔向远方。阿勇在城市经营餐馆,每当看到杏脯,眼前便浮现"儿童急走追黄蝶"的画面。在城市的喧嚣中,他时常怀念在土墙下与小伙伴们一起摘杏子的日子,那是他记忆中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光。为了留住这份回忆,他在餐馆里推出了以杏子为原料的特色菜品,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杏子的美味,也能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回味起童年的味道。阿桃成为教师,常带着学生在杏树下讲述"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故事。她会给学生们讲述自己和小伙伴们在杏树下的冒险经历,讲述老杏树的顽强与坚韧,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让孩子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培养他们爱护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曾经欢脱的小黄狗,永远沉睡在杏树旁,续写着"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守护。每当孩子们来到杏树下,都会想起小黄狗,想起它陪伴他们度过的欢乐时光,心中满是怀念。
村庄在时代浪潮中蜕变,新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但那面斑驳的土墙与老杏树,始终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存在。它们是时光的坐标,镌刻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乡愁;是记忆的琥珀,封存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纯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古老的建筑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但这面土墙和老杏树却依然顽强地伫立在那里,成为了村庄的象征。它们见证了村庄的发展与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情感与记忆。
当晨曦再次轻吻土墙,那些斑驳的纹理仍在诉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故事。杏树枝头依旧热闹,橙黄的果实沐浴着阳光,宛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绚烂。曾经的孩童虽已不再年少,但那份镌刻在土墙与枝桠间的记忆,永远是生命中"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柔港湾,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永不褪色的童年诗行。即便多年后,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遍布天涯海角,但每当杏子成熟的季节,他们的心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老旧的村庄,回到那面斑驳的土墙和老杏树旁,寻找那份遗失已久的童真与快乐。因为在那里,有他们最美好的回忆,有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