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记住每篇课文作者的年代和籍贯。只知道文学常识考试可能要考,所以也就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后来,反而养成了一种习惯,每读一本书的时候总是喜欢先看作者的简介,大致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的地域环境。在品读作品的时候,我逐渐发现每个作者所处的年代和地域,对作者及其作品竟然有深远的影响。

  每个人都生长在一定时代和地域里,我们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而我们在读作品的时候,必然会带着自己时代的特征和地域的影响去解读作品产生的年代和所处的地域,这难免会产生一些歧义。虽然时空对作者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但其影响必然是存在的,而这种影响也必然会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显现。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学会减少时间和空间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做到对时空的穿越。因为“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我们在写作品的时候,可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通过描绘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展现其在历史与现实背景下的命运与挣扎。冯骥才说过:“每个作家的写作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也离不开所处的地域。”由于写作是作家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样才有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文学个性。但是,不管你怎么选择,你都不是超人,离不开你的时代,离不开你的生活环境。你生活在你的时代特有的现实里,你身上带着你的时代特有的色彩与局限。你和你的同时代人纠结在一起,你有意或无意地与他们一同向往与渴望着。

  前些日子读了一些我们辽宁当地作家的作品,深有感触。王太吉老师的散文集《被洪水卷走的情书》,那时代和地域的特征就非常明显。王太吉老师1947年生于四川,后考上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师范做语文老师,晚年居住在河北廊坊。可以说王老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所有事件,对于我这位七十年代生人的人来说,有许多都是历史。王老师一生走过了四川、上海、辽宁、河北等省的许多城市,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而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显现。除去年代和地域的影响,那些爱情、友情、亲情、恩情等又与我们的生活感受非常相似。作为一个读者,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除此之外,我还欣赏了丁宗皓老师的《乡邦札记》和魏德广老师的《古城月色》等散文集。丁宗皓老师六十年代生于辽宁省本溪市,魏德广老师1948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市。这两位老师一位离我生活的年代很近,一位离我生活的地域很近。尤其是两位老师都提到了一些我熟悉的朝阳当地的作家和作品,而他们所写到的一些地方,我也曾经游览过。所以便多了许多更亲切的感觉。这种时空的影响在我们读作品和写作品时必然时时刻刻存在着,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我曾拜读过周作人的《乌篷船》和梁实秋的一些作品。我没有去过浙江,没有看过真实的乌篷船到底是什么样子 ,但通过读周作人的作品却仿佛看到了。我知道,那只是我通过周作人作品中的文字想象出来的样子,不可能与实物相同。而那种文字给予我的想象已经是十分美好了。而梁实秋的一些作品,我也时刻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当有一天,一位文友同我谈论鲁迅的作品已经过时了,应该从学生的课本中删除的时候,我是非常恼怒的。首先我承认,我自始至终喜欢鲁迅的作品,喜欢鲁迅先生的精神和风骨。其次我也承认,鲁迅先生有些认识是偏激的,对于现在有些不适用。但我不认为这是我恼怒的理由,我觉得文友那种忽略作者作品的时空而妄谈作者作品的腔调刺激了我。这让我开始反思所读到的周作人的作品和梁实秋一些作品所带来的美好,让我当时真的惊出了一身冷汗。尤其是想到了梁实秋和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以及鲁迅先生与他们所发生的激烈争辩。这让我更加敬重鲁迅先生,那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人的铮铮铁骨和压不垮的脊梁。当我重新审视周作人、梁实秋和胡适等一些文人的文章的时候,即使现在读来也是一种歌舞升平的美好,但那美好出现在那个年代,难免会有靡靡之音,展露出腰软腿麻的跪拜之姿,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有些不合时宜的。我们一定要静默在一定的时空下,去解读作者和作品。

  时空观念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七十年代初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九十年代初期来到朝阳市里,开始了城里生活。现在回到故乡只能捕捉许多从前的影子,但故乡依然是我魂牵梦绕的温暖的巢。八十多岁的母亲一直吵着要回到农村去居住,觉得城里的“鸽子笼子”住不惯。哥哥一直跟我抱怨,觉得不愁妈妈吃,不愁妈妈喝的,已经竭尽全力照顾他们了,总认为妈妈实在是太能作了,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我理解哥哥的不容易,也完全理解妈妈,更理解一个人所处的年代和所生活的地域对人一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小时候我们爱妈妈,是因为害怕失去妈妈,只有看着妈妈才会消除内心的恐惧;青春期时我们也爱妈妈,但总觉得妈妈对我们的限制太多,妈妈能够给我们自由,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生儿育女后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妈妈,理解父母那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心情;如今我们也会感恩妈妈,不仅仅能够照顾自己,并且还能与父亲相依相伴,让我们少了许多的牵挂;而当有一天父母远去的时候,我想应该还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悔和愧我觉得就好。虽然母爱会贯穿我们的人生,但我们对母爱的感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使自己活得更快乐,更自由,那么就要学会穿越时空。穿越时空的方法不仅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万人交谈,更在于时时刻刻阅读当下的土地,脚下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时空,每部作品都有每部作品的时空,每个作者都有每个作者的时空。生活在时空下的人,终有一天会在时空下活成一部作品;作品,在时空下人的生活,那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穿越时空,我们要有能力穿越时空。不但要穿越作品,更要穿越生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