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出现了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文景之治。为消除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还全免田租。共免收全国田租十三年。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资治通鉴》卷十六记载了汉景帝执政时期的一些作为,今天看来很有借鉴意义。这段记载原文如下(删除部分与主题无关的文字):

孝景皇帝下后元年

春,正月,诏曰:“狱,重事也。人有智愚,官有上下。狱疑者谳(yàn审判定罪)有司;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谳而后不当,谳后不为失。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卫尉南阳直不疑为御史大夫。初,不疑为郎,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稍迁至中大夫。人或廷毁不疑,以为盗嫂,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帝居禁中,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亚夫,亚夫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欧血而死。

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女工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zī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类)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五月,诏赀算四得官。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汉景帝后元元年

春季,正月,景帝下诏说:“刑狱,是国家的重大事务。人有聪明愚笨之分,官吏有官职高低之别。对于有疑问的案件,要呈报给有关机构进行评议;有关机构不能决断的,移交廷尉处理;经过评议而做出的判决如果不恰当,也不追究评议者的责任。这是想要让审理刑狱的官员务必先做到宽缓。”

八月,壬辰日,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任命卫尉南阳人直不疑为御史大夫。当初,直不疑担任郎官时,同住一处的郎官中有人告假回家,误拿了同屋另一位郎官的金子离开了。不久后,那位丢金子的郎官发觉金子不见了,就怀疑是直不疑拿的,直不疑向他道歉并承认自己拿了,还买了金子赔偿。后来告假回家的人回来归还了金子,丢金子的郎官非常惭愧。直不疑因此被称为有德行的人,逐渐升迁至中大夫。有人在朝廷上诋毁直不疑,说他与嫂子私通,直不疑听到后,说:“我根本没有兄长。”但始终没有为自己辩白。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并赐给他食物,只放了一大块熟肉,没有切碎的肉,又不给他筷子。周亚夫心里不高兴,回头叫管宴席的人拿筷子。景帝看着他笑着说:“这难道不能满足你吗!”周亚夫脱帽向景帝谢罪,景帝说:“起来。”周亚夫于是快步走出。景帝目送着他说:“这个人如此愤愤不平,不是能辅佐年少君主的臣子啊。”过了没多久,周亚夫的儿子为父亲从制造皇室器物的工官尚方那里买了五百套可以用来陪葬的铠甲盾牌。雇来搬运的雇工为此受累,却又得不到工钱。雇工知道这是私自购买官府的器物,心中怨恨就上书告发周亚夫的儿子,事情牵连到周亚夫。景帝得知后,将此事交给官吏处理。官吏按文书上的罪状责问周亚夫,周亚夫不回答。景帝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把他召到廷尉那里。廷尉责问他说:“君侯你是想要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陪葬用的,怎么能说造反呢?”官吏说:“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就是想在地下造反罢了!”官吏逼迫他越来越紧。当初,官吏逮捕周亚夫时,周亚夫想自杀,他的夫人阻止了他,因此没有死成,于是被关进廷尉府,周亚夫就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

三月,匈奴侵入雁门郡,太守冯敬与匈奴交战,战死。朝廷征发战车骑兵和步兵,驻扎在雁门郡。

春季,因为收成不好,禁止内地各郡用粮食喂马;若有违反,将马匹没收。

夏季,四月,景帝下诏说:“追求雕刻彩绘等奢侈行为,是损害农业生产的;精美的丝织品和花边,是损害女红纺织的。农业生产受到损害是导致饥荒的根源,女红纺织受到损害是导致寒冷的根源。当饥寒交迫的时候,还能不做坏事的人是很少的。我亲自耕种,皇后亲自采桑养蚕,来供应宗庙祭祀用的粮食和祭服,为天下做出表率;不接受进献,减少太官的膳食,减轻徭役赋税,希望天下百姓致力于农桑生产,平时有所积蓄,用来防备灾害。(这段文字表现了汉景帝率先垂范的精神,让人感动)让强者不欺凌弱者,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老年人能安享天年,年幼的孤儿能顺利成长。(这是古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如今有的年份收成不好,百姓的粮食很短缺,过错在哪里呢?有的奸诈虚伪的人做了官吏,把贿赂当作交易,掠夺百姓,侵害民众。县丞,是县里的重要官员;却知法犯法,与盗贼无异,这太不像话了!命令二千石的官员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那些不称职、昏乱的官员,丞相要向我报告,追究他们的罪责。向天下宣告,让人们清楚地知道我的心意。”五月,下诏规定家产达到四万钱就可以做官。

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开明皇帝汉景帝的形象。景帝强调司法程序和对疑案的处理,要求宽缓,体现了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说明司法应当严谨且有人性化的一面,避免冤假错案。在大臣方面,我们看到,直不疑面对误解,不急于自辩,用自身的品德赢得他人的认可,表明品德高尚的人即便遭遇误解,最终也会得到公正的评价,而过度辩解有时反而无益。景帝通过赐食试探周亚夫,周亚夫的反应让景帝觉得他不适合辅佐少主,反映出君臣之间微妙的关系,臣子不仅要有才能,还需懂得顺应君主的意图和态度,否则可能会带来灾祸。景帝对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以及对农事和女红的重视,尤其是汉景帝与皇后“朕亲耕,后亲桑”的行为,得到了民众的拥护,说明官员的廉洁和对民生的关注对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官员的不当行为会损害百姓利益,影响社会和谐。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