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看到闲人免进的牌子,可那时候却忙得脚打后脑勺,发出咣咣的声响。我并不在乎那闲杂人等 ,只渴望哪一天能够真正成为闲人。而如今,早已经不见了那牌子,只是每天喝喝茶,看看店,读读书,写写文章,虽然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反而做起了闲人。
老婆经常夸奖我说,是不是闲得蛋疼?这种悠闲的时光,这种清闲的生活,已经几十年如一日了。这可能与我六七岁时就开始读闲书是分不开的。妈妈对哥哥读闲书管得极为严格,最后让哥哥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哥哥虽然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可他却跟我说,一拿起闲书就闲得头疼。而妈妈对我读闲书从小便是放任自流,以为树大自直。没想到长大后却是痼疾难医,病入膏肓。让我的人生充满了闲情逸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正如宋人魏野所说:“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
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时候由于年龄太小,并不明白人闲,为什么桂花会落?夜静,春山如何会空?长大之后才逐渐了悟: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空”的境界,尤其是在夜静的时候,外境与内心融合为一。真正闲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颗心。《菜根谭》中有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能做到此种境界的,一定是内心坚定而平和的人。这类人头脑冷静,凡事拿得起放得下,不被情绪左右。这才是真正的闲人。
无意间从网上读到了一首诗,非常喜欢,有的人说是苏东坡写的,有的人说是现在的某某某人写的。其实是谁写的并不重要。看内容:闲庭独坐对闲花,清煮时光慢煮茶。不问人间烟火事,任凭岁月染霜华。你品,你细品。大概没有几年的闲工夫是做不出来的。那种忙里偷闲,气定神闲,都在悠闲的时光中,闲庭信步里。这让我想起了王建的“闲着中庭栀子花”,李涉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以及杨万里的“闲看儿童捉柳花”。如此意境,反而更激发起了我的斗志,如苏东坡一样“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许只有苏东坡这个闲人,才会如此有闲暇,有闲心。有闲暇不等于有闲心,而有闲心又不一定有闲暇。而真正的有闲暇又有闲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闲人。而真正的闲人又必定是有闲趣儿的。不然,又怎么能会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呢?更不会领略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了。
现在人经常把休闲度假挂在嘴边,也确实有许多人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尤其是那些刚刚退休的人。开始过起了“慢生活”,放慢脚步,等一等自己迟缓的灵魂。我很羡慕他们那种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不管世风如何浮躁,都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的心境。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清风明月为伴,与自我对话。如此,我们便能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有闲阶级”。梁实秋在《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象人》一文中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甚至有时连头脑也不再忙,做一些既不费力也不费神的事,乃至于走一会儿神,忆一会儿往,发一会儿呆……”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老婆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然后留到以后, 坐着摇椅慢慢聊。在我看来,与有产阶级相比,有闲阶级才更像神仙。有闲不一定是身体闲下来,但一定是心境闲下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却发现有些退休的人,一旦闲下来却不知做什么了。整天无所事事,患得患失,颇有老婆夸我的那种闲得蛋疼的感觉。人,一旦无所事事,就容易胡思乱想,杂念丛生。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看来,人不能不闲,又不能太闲。
闲,是一种福气,而太闲不是。曾看过一个“挠痒定律”:本来并不觉得痒,但是闲来无事挠了一下,结果就越来越痒。烦恼也是如此,太闲容易胡思乱想,老是去想那些烦恼,结果越来越烦躁。这绝对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一位禅门大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看来做个闲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正如毛姆所言:“愚蠢的人一旦无事可做,就百般无聊。做一个闲人,需要多才多艺而且修养非常高,或者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头脑。”古诗云:“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此时,我正坐在书桌前,写着这篇文章。实在是没事儿,闲得。而我如此清闲,却是因为有人在为我负重前行。首先是老婆。老婆实在是太能干了,目前世界上就没有老婆不能干的事情,这反倒把我逼成了甩手掌柜。虽然老婆脾气不太好,让我不得不忍气吞声,但我却乐此不疲。现在老婆极力培养我收拾家务的才能,可我也只是会涂脂抹粉,至于脖子和脚丫子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往往会视而不见。老婆也只是经常嘴上说说不跟我一般见识,自己再过过细而已。其次就是老妈。老爸今年八十六岁,虽然还能自理,但有些痴呆,一切都需要人来看护。而老妈也已经八十二岁了,年轻时就有操不完的心,现在更是心事操不完,而我什么也帮不上忙,只能是三天两头地听听老妈的抱怨。其次就是我的老哥、老嫂。老爸老妈在他们身边,不但花钱还要操心,最难为的是要听老妈的抱怨。哥哥从小就特别内向,说不出道不出的,也只能跟我抱怨抱怨老妈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这些为我负重前行的亲人,我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清闲。就像前几天一个文友向我抱怨说,天天为生活奔忙,天天为各项事情操心,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一写文章。我说我能够理解,我是真的能够理解。让我理解了所谓的闲人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闲的。
当个闲人其实不难。难的是你要先吃饱了,然后有直面人生惨淡的勇气,那么任何事儿就不再是事儿;当个闲人其实很难。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那份闲心?一颗闲心离不开吃饭,又不仅仅在吃饭上,到哪里去找那份闲心?没有闲心的人自然成不了闲人。那也只能是“闲人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