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常听妈妈给我讲外祖父陈宝仓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将军。

他戎马一生屡建功勋,是驰骋疆场、威震南疆的抗日爱国将领;抗战胜利时主持青岛日军受降仪式,见证青岛历史重要的一页;解放前夕潜伏台湾上演真实版的潜伏;最终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无畏。

这便是外祖父一生中,闪耀于青史的三个身份。然而,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将军的生平事迹,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近年来,得益于我妈妈及后代的持续研究和媒体的深入报道,外祖父那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逐渐为公众所了解。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铭记这位为青岛的接收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亲自见证了青岛的山河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彻底洗刷了青岛近代史上所遭受的耻辱。

外祖父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在抗战爆发后,便投身抗战大潮中,立下汗马功勋。

1940年秋,日军占领越南,这时中越边境紧张起来了,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外祖父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前线指挥所并出任中将主任,代表张发奎司令官处理中越边境地区军事、政务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陈宝仓驻防广西中越边境靖西,显示出治理地方的才能,他怀着与靖西共存亡的决心。在全民抗战的方针指导下,立即调整布防,修筑防御工事,推行经济反封锁,严禁和打击武装走私资敌,开展抗日宣传,深入发动群众,加强军民联防。在岳圩战役中指挥军民击退日军,毙伤日军三四百人。

驻越日军疯狂叫嚣‘三天拿下靖西’,但他们没有想到工兵科出身的陈宝仓将军修建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难以攻破。当地的老百姓说陈将军当年修筑的工事到现在还存在。这个工事可以三点火力支援。陈宝仓镇守边关靖西四年,日本人始终不曾攻破这个边陲重镇,使广西靖西成为从未被日寇铁蹄蹂躏的一块净土。

靖西父老引以为荣,为表彰其功绩特制作了“扬威塞外”的匾额赠予陈将军。

 1942年,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中越边境靖西,此时外祖父大力支持越南的抗日武装力量,帮助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培训爆破技术及其他军事项目的人才,同时暗中保护胡志明、黄文欢等人的安全。
         由于外祖父对越南共产党在广西境内活动的“放纵”,被国民党特务告发,于1945年4月29日晚十时接到蒋介石下达‘灭共、擒胡’的命令,即做好各项准备,次日清晨派人到平孟盆河乡弄依村一带去‘搜捕’,也正是外祖父多方掩护,并护送胡志明、黄文欢等六名主要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越出国境,安全到达越南的北坡。此次行动名为“搜捕”实为武装护送。

1945年7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法庭传讯陈宝仓。军事法庭传讯的理由是:指责他“放任越共四处活动”,违抗“灭共擒胡”的指令。在看管和追捕越南共产党一事中有渎职行为,致使胡志明、范文同、武元甲、长征等六名越共主要分子脱逃。外祖父随即去重庆军事法庭报到,等待传讯。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全世界人民欢天喜地地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时全国要分11个战区去接受日军投降。外祖父的保定军校同窗学长、军政部长陈诚,深知外祖父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是难得的人才,且精通英语,就推荐陈宝仓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去接受日军投降。至此,外祖父的这场法庭危机,也借抗战胜利的东风,化险为夷,官复原职了。

1945年10月25日,青岛日军投降仪式在汇泉跑马场隆重举行。此次仪式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陈宝仓中将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司令谢勃尔少将共同主持,日方代表为青岛日军司令官长野荣二。

 

202504211745231066941191941191.jpg     202504211745231066873975873975.jpg

中美双方在汇泉跑马场西北角搭起受降台,受降台两侧是两国国旗。台上前部有长桌,摆放着降书10份,每份11页,均为道林白纸,封皮封底为皮黄色硬纸,前扎精致美丽的蓝调小花,另有水笔、毛笔、墨盒等文具。长桌后有坐椅两把,是受降官陈宝仓和谢勃尔的主座。主座之后32把坐椅分列两排,台上左右两侧备有特别来宾席。台下前方有一桌,供摆放日军投降代表呈献的战刀之用,左前方为新闻记者席,右前方为日军投降代表立候之处。受降台正面为军乐队。受降台西侧设有阶梯式观众席,虽距离较远,但因层层加高,受降情形一览无余。受降台左前方共陈列坦克40余辆、卡车及通讯车各100余辆,受降台右前方陈列钢炮40门,高射炮15门,各种卡车、通讯车900辆。当时的报纸称“气象之庄严,诚为亚洲近代罕见之隆重仪式”。

上午11时,军乐队奏礼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陈宝仓中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司令谢勃尔少将乘车至会场,共同主持受降仪式。受降典礼开始,全场肃立,军乐队高奏中美两国国歌。长野荣二走上受降台,向中美受降官鞠躬,分别在10份投降书上签字。长野荣二签完字,陈宝仓、谢勃尔作为受降方也一一签字。签字完毕,长野荣二解下所佩战刀,双手端起,向受降官鞠躬呈献,摆放在桌上。盟军摄影师捕捉并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202504211745231199537466537466.jpg   202504211745231199697846697846.jpg

台下10名日本军官依次将战刀交出,摆放桌上。交刀完毕,长野荣二从谢勃尔手中接过投降书退场,观众席上掌声经久不息,军乐队奏中美两国国歌及美海军陆战队赞美曲。长野荣二等日军军官11人,由美国宪兵引导返回驻所。

典礼举行时,有美空军飞机6个中队在青岛市上空飞行,每中队有3个小队,每小队由3架飞机组成,另外还有指挥机3架。它们时而在胶州湾、汇泉湾、太平山上空盘旋,时而低空飞行,掠过会场。下午1时,受降典礼结束。相比南京受降典礼,青岛受降典礼要多出80分钟。中美两国的部分记者参与受降典礼的报道,美国记者还对这次受降进行全程录像,原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2009年青岛市档案馆赴美征集复制受降照片和影像。

在青岛市档案馆保存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外祖父陈宝仓将军的飒爽英姿。身穿中将呢子军装,身材魁伟,英俊威武,典范的中国军人风貌使人感到扬眉吐气,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借着老照片,青岛日军受降仪式的各种细节得以呈现,隔着80年的山河岁月,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生动表情。

随着内战的爆发,外祖父仓的思想和身份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他身着国民党的中将军装,内心却是中共的忠诚卧底。

1949年春,外祖父受中共华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行使我党爱国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潜伏台湾,配合“大舅”(吴石的代号是大舅)开展情报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其实他心里十分明白,这一去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毅然担负起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

1950年1月,由于叛徒的出卖,使得台湾局势骤然紧张,陈宝仓因“吴石案”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枫(女)一同被特别军事法庭宣判死刑,同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外祖父曾写下“浮云夜夜变,征战古今同”的诗句,或许从他选择前往台湾担任卧底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预见到这是一条充满风险、无法回头的道路……

“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剑锋削骨峻,云海荡胸清”“旧事渐随岁月淡,忠魂长伴野云眠”吟诵着将军留下的诗句,缅怀英雄的事功,心绪难平。

这些诗句不仅是对外祖父一生忠诚与勇敢的写照,更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军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

202504211745231279204013204013.jpg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后,这些在台湾牺牲的隐蔽战线的英雄和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终于可以被我们公开纪念。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普天同庆的新中国诞生的时刻,他们始终坚守隐蔽战线,直到用热血映红黎明前的天空。广场中央的汉白玉基座上,外祖父陈宝仓将军的雕像目光如炬凝视远方。正是这些湮没于历史尘烟的忠魂,用脊梁托起了华夏大地的朗朗乾坤。

 

陈宝仓(1900-1950),字自箴,河北遵化人,出生于北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教育科长兼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第八集团军参谋长、第四战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靖西前线指挥所中将主任,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第四兵站中将总监,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参等职。1949年春,受中共华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赴台行使我党爱国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潜伏台湾。为吴石情报组重要成员。1950年3月被捕,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

 

作者: 陈宝仓将军外孙女  李敏

中共党员。退休前系中国航空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酒店管理公司经营效益主管。现为家风家国讲师团成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