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史上,中国空军有两次对外作战的经历:一次是1932年2月到1945年8月的近13年6个月里,国民党空军对日本侵略者的空战;另一次是1950年12月到1953年7月的2年8个月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上空与美国空军的对决。两次空战都显示出中华男儿的血性、刚毅与智慧,都可以称为史诗般的重大历史事件。古今中外,凡史诗般的重大事件,其共同的属性是:震动当时,启迪后世,意义深远,难以磨灭。


  国军那4321个“不死的英灵”

  鲜为人知的史实,中日空战的惨烈,拼死搏击、血洒长空的国军飞行员,渐已被淡忘的英雄们。

  在对日作战中,血洒长空的空军健儿达4321人,7897人伤残,无一人投降。前苏联、美国、韩国也有1843名航空义士献出了热血。抗战中牺牲的中国空军斗士的平均年龄23岁半;开战后从航校毕业参加作战的学员,能活过6个月就算长寿。

  13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共出动飞机2.1万架次,击落日机1599架,击伤1110架,炸毁627架,击沉击伤敌舰船8013艘,击毁击伤敌坦克、军车8456辆。而中国空军共损失飞机2468架。上世纪30年代,日本就建立起强大的航空兵,其陆军有142个中队,海军有65个中队,飞机性能不输于西方同时代战机,战争初期,日本年产量即可达600架,主要机种有95、96陆攻机,96、97、99轰炸机等,1940年装备先进的零式战机。

 (当年,笕桥航校的学员都喜欢在这个誓言前留影)

  侵华战争开始时,日军拥有飞机2700余架,其中战斗机近2000架。而中国空军不但兵力十分有限,飞机陈旧,机型杂乱,性能落后,机种配备比例失调,能够参加作战的老旧战机仅有305架,而且是“万国牌”的,我们连飞机零件都不能生产。可以说,在对日空战中,国军空军是以弱战强,以少胜多,誓死拼杀的一支劲旅。

  自知无力对抗战中的中国空军进行全景的追踪记录(很难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转而对于具体个人的关注。可在总计6164名英烈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件很难的事情。从选取的约20个人物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有热血、有激情、有智慧、有头脑、负责任、敢担当,在国难当头之时,勇于牺牲,发出“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的誓言。他们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无私为人曰大仁,舍己为人曰大勇。他们中大多受过较好的教育,家境一般都较富裕,其中有不少还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一批人;还有出身知识阶层家庭的名牌大学的学子。另外,还有一批战斗主力来自海外的华侨子弟。不知道,今天重提他们这种慷慨赴死的大丈夫气概,是否会令那些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惟利是图,移民海外、蝇营狗苟的小男人们汗颜呢?

  空战英雄们都是男性,但与他们相关联的女人们也折射出那个年代女性的善良、追求、典雅、坚韧和识大体,顾大局的牺牲精神。无论是高志航的白俄罗斯人前妻葛莉娅,还是以后的叶蓉然;刘粹刚的爱妻许希麟;被称为空军的光荣的曾培孚的妻子,著名的小提琴家、女高音歌唱家费曼尔;日机轰炸时,扑到受伤的丈夫陈瑞钿身上,替他阻挡弹片而死的伍月梅;给最后的飞鹰吴其轺以坚定支撑能活到93岁的裘秋瑾。还有李桂丹、乐以琴和周志开那深明大义的母亲们。特别是陈怀民与敌机相撞牺牲后为他殉情的恋人王璐璐,还有哥哥牺牲后改名为陈难并有所作为的妹妹。她们也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今天的那些什么“美美”“露露”“兽兽”“今日芙蓉花,明日断根草”之类折腾着的小女子们是多么浅薄和令人鄙视。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也只能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那一代的中国男儿们,凭着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陆地,中国步兵用大刀和鬼子博杀;在空中,中国飞行健儿用勇敢和智慧与日机缠斗。涌现出许多骁勇善战、捐躯沙场的战斗英雄。所以要重提中日大空战,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这些后人对此知知甚少,甚至完全不知。二战中,中国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的陆军中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和英勇的战士,但被诟病之处也不少,有些仗打得确实很烂,很窝囊。当时的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就不在一个量级上,无力与之对峙。唯有空军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

  周恩来在1939年也曾高度评价:“我国的空军,确是个新的神鹰队伍,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浓厚,而能建树了如此多的伟大成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


  日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野蛮残暴的蛮夷之邦

  中日开战后,有两个人没有牺牲在对日作战中,一个是后来回到美国的陈瑞钿,他于1997年9月3日不幸病逝,享年84岁,是在60年后才被誉为美国二战中的空战英雄;另一位是最后的飞鹰吴祺轺,他也是我在2009年时唯一采访过的当事人。他讲述了他的战斗经历。并告诉我,他从来不看电视里的战争剧,他说:“那都是玩玩的,真的打仗不是那样的。”老人家在告诫我,好的纪实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真实。

  2010年10月13日,我正在昆明采访高志航的大女儿高丽良女士的时候,接到他儿子吴缘的电话,称其父于当日凌晨离世,享年93岁。吴祺轺1948年去美国空军学院学习,回国的时候,特地绕道日本,在东京待了一天。在空中和日本人打了几年仗,他就是要亲眼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野蛮残暴的蛮夷之邦?

  1938年5月19-20日,中国空军第14中队中队长徐焕升带领2架轰炸机对日本进行“人道远征”“纸片轰炸”,先后在日本长崎、福冈上空撒下数百万份传单,震惊世界。徐焕升因此成为二战期间“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战后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战期间最为著名的 12名飞行员之一。飞行员们是神勇无畏的英雄,但在今天看来,此举的国民党决策者们还是有些不可思议,日本人已经炸了你的首都南京,追着你又炸到武汉,炸到你的陪读重庆,你还有哪怕是微弱的能力飞到日本的本土去轰炸,如果不是纸弹,而是真的炸他一下东京、炸他一下参谋本部又会如何呢?同样是轰炸,美国人扔了两颗原子弹,就此中止了二战,而且战后几十年来,日本一直俯首帖耳跟着美国人走。日本人自古就养成了习武弄刀的尚武精神,同时崇拜强者,臣服强者是这个民族的天性。所以他们宁愿臣服对他们使用原子弹的美国(有人说,这也许是一段时期内,当它羽翼丰满,力量足够强大时说不准还会报复美国人的),却瞧不起以德报怨不求赔偿的中国。时至今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硬的日本右翼势力对于过去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侵略罪行,不认罪、不服输、不反省、不赔偿、不道歉。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过度强硬过,儒家思想讲以德服人,喜欢用仁爱示好求和。日本人不会怕中国,就像狼永远不会怕羊,这一直是个困扰我们后人的问题。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对手是狼就狼一般地嚎叫;对手是夜莺就夜莺般地啼鸣。”我们到底应该是哪一种动物呢?大自然的规律是,食肉动物追得食草动物到处逃命。

  从“9·18”“1·28”“7·7”“8·13”事变到“偷袭珍珠港”直至今日的“钓鱼岛”,哪一次不是日本人蓄谋已久,首先发难,制造事端,惯于偷袭而又嫁祸于人呢?我们不得不时刻警惕我们这位近邻。

  看过一部有关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作战的记录片,其中有一个镜头特别“刺眼”,中国军人的坟墓大多残破失落,无处寻觅,而日本人后来在那里建起一座很精美的纪念碑。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祭奠把战犯都供奉在靖国神社里,究竟是一股什么“邪劲儿”,到底要干什么呢?而我们对于抗日战争那段伟大的历史不应该冷漠淡忘,对于我们民族的牺牲不能够轻描淡写,对待英勇捐躯的同胞更不可以不敬甚至蔑视!我们不止要在祖国的大地上,建造起高耸的抗战纪念碑,我们还要在每个人的心底,建立一座神圣的抗战纪念碑。


  在烈士墓前的沉思

  2010年的深秋,一个雾蒙蒙的日子,作者随多年的同学战友,著名的空军作家王玉彬,来到南京国际抗日航空烈士公园。在寂寥的纪念碑前,伫立默哀良久,觉得无以表达对英烈们的追思和怀念,在三个台阶上点燃三支香烟,袅袅的白烟在墓地升腾。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不死的英灵”魂魄常在。

(点燃起香烟祭奠抗日航空先烈们)


  开启抗日空战序幕的雄鹰们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场抵御外侮的空战。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战争,我以32架战机迎战日军的300多架先进战机。我损失6架(1架失事)战机,5死 1伤;日军损失4架战机,4死1伤。

  首战,腾井大尉成为第一个被中国空军祭刀的鬼子。

  再战,我第二队队长石邦藩和第六队中校飞行员赵普明与15架日机苦苦缠斗,两人均被击伤。赵普明不治,时年23岁殉国;石邦藩被截去左臂,人称“断臂将军”。


  空军战神高志航

  “八·一四”空战,一战成名,他首开击落日机的记录,他是王牌飞行员,他是军魂,他是空军战神,他亲手锻造的四大队屡建奇功,威震天下。

  (在南京国际抗日航空烈士公园中竖立着高志航的纪念塑像)

  他从东北军的少校飞行教官到中央军的少尉见习飞行学员,屡受压制和打击,然航空救国之志不减,这其中有着怎样艰难的经历?

  他为何没能战死长空?却死于日机的轰炸。他被匆匆葬于湖北宜昌,却至今也没有找到遗骸,而在南京、台湾、通化,他还有三处衣冠冢。

  他有三个女人,尊父母之命的妻子死于非命;邂逅一见钟情的白俄贵族后裔葛莉娅与他共舞一段热烈、浪漫、多情、幸福的跨国之恋,葛莉娅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可为什么又生离别去,音信渺茫;第三位妻子叶蓉然为他带大了他与葛莉娅所生的二女儿,又为他生养了一儿一女。

  他有四个儿女,又有怎样不同的经历?大女儿对父亲又有怎样的记忆和怀念?她又为父亲做了什么?

 (2010年10月,作者在昆明采访高志航的大女儿高丽良)


  飞将军刘粹刚

  又一个关东大汉,又一个飞行奇才,他是高志航的得意弟子,为人讲义气,特哥们,人称“刘爷”。

  他作战勇猛顽强,胆大心细,机敏灵活,两个月内就击落11架敌机。为支援忻口会战,他奉命率三机掩护八路军反攻娘子关。在天气恶劣,无法联络通讯,油料燃尽的情况下,把生的希望给了那两个战友,自己撞上“魁星楼”,壮烈殉国。

  (南京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里刘粹刚的塑像)

  他的英勇善战不只在战场上,只因为在火车上多看了她一眼,便认定:“这就是我的女人”,运用在军校学到的“侦察学”跟踪并打听到她的姓名,不懈地写信不止。为表示追求到底的决心,竟驾机到她家上空表演特技,尽显风流。终于抱得美人归,他百般柔情,以最大的能力宠爱她、呵护她。更难得他没有沉迷于儿女私情而忘记自己是肩负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危的军人。

  美丽才情,妩媚温馨的妻子许希麟在他死后,痛不欲生,在经历了一次未遂的自杀之后,坚强地活了下来。后来,一直担任“粹刚小学”的校长……

  

霹雳斗士乐以琴

  一个武状元的儿子,一个把家乡铁链吊桥荡得无人敢上的楞小子。由于他冒四哥的名字考学,四哥只好冒六妹的名字了,两人先后都考入航校,一时传为佳话。

  (南京国际抗日航空烈士公园内乐以琴的塑像)

  “八·一五” 空战,他一人击落四架日机,举世瞩目,被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在南京陷落之前,他单枪匹马,独战九架日机,在击中一架日机的同时,他的油箱也被打中起火,跳伞后为避敌攻击,想晚些时打开降落伞,不料,伞却没有打开……


  慷慨壮士阎海文

  又一个东北人,1937年8月17日,他在完成轰炸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任务后,被日军地面炮火击中,跳伞后落到日军占领区,日本兵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一心要抓个中国空军俘虏。他用左轮手枪打死五个敌人,给自己留下一颗子弹,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后壮烈牺牲,年仅21岁。日本记者发回国内的报道称:“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东京新宿区还举办了“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 

  (南京国际抗日航空烈士园中阎海文的塑像)

  如此勇士却有一个“含羞草”的绰号。敌人还在他的飞行帽里,发现有一张珍藏的纸条:“南通州安东巷三号刘月兰”。是初恋情人,还是他的未婚妻?令人遐想……由于他牺牲在日军阵地,中国空军的记载是失踪,这位姑娘曾四处去打探他的下落。女孩的父亲被问道阎海文生死当如何的时候,他坚定地说:“生,登报招为东床;死,全家为其戴孝。” 


  清华学子沈崇海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就是有点斯文胆怯,小时很怕狗,妈妈不顾他的哭闹,让一条大黑狗就蹲在他面前,他无计可施,突然大叫一声,吓跑了狗。从此也记住了妈妈的教诲:“为人处事,唯怕怯懦与猥琐;天地之间,万物竞长,人兽争活,恶者有,霸者有,唯有凛然正气为强者。”

  (清华学子沈崇海)

  清华大学毕业后,他立志把知识献给祖国,曾远赴西北,来到绥远省。七·七事变后考入笕桥航校第三期。

  1937年8 月19日,在对日军舰的攻击中,他驾驶的904号座机突然发生故障,机尾冒出一缕黑烟。他和轰炸手陈锡纯一起,开足马力,连同那颗没投下去的500磅炸弹呼啸着直向一艘逃窜的敌舰撞去。


  忠勇骁将李桂丹

  他不仅是高志航的同乡、学生、战友,而且是高志航的得力助手和爱将。他是“八·一四”空战击落日机第二人。他目睹高志航惨死在日机轰炸之下的悲壮情景……他是志航大队的第一任大队长。他下定决心要追随他的“高大座”而去,他多次咬牙切齿,激励弟兄们要为“高大座”报仇。 

  (李桂丹 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 

  他为什么对代表军委会授予他二级云麾勋章的空军副总指挥毛邦初怒目相向,随后把勋章往箱子里一扔就去了机场。

  二·一八空战大捷,他率队出征,四大队击落11架日机,但他和吕基淳、巴清正等五人牺牲,这一天也成为国殇日。


  凤凰涅槃陈怀民 

  他是个传奇人物,曾一次次死里逃生,他是个年轻的王牌飞行员。在武汉“四·二九”空战中,他击落一架日机后,遭到五架日机群起而攻之,人、机均负伤。他咬着牙,拼尽气力,把油门推到底,猛拉起机头,向上翻转180度,撞向从他身后扑来的一架敌机,两架战机化作两团火球,坠向滔滔的长江水。

  (陈怀民烈士)

  他殉国后,他的女友为他殉情,穿着他送给她的旗袍,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江水中……

  他与敌人高桥宪一同归于尽后,他那善良而坚强的妹妹用血和泪给高桥宪一的妻子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长信,这封信连续刊载在《武汉日报》上,并译成几国文字在武汉向全世界广播。成为强大的反法西斯的舆论,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坚毅精神,宽阔胸怀和争取和平的美好愿望。

 

  正义之剑库里申科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苏联人与我们并肩战斗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多少人还知道。 

  1937年11月组成的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作战,直至1942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中断。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有211名苏联空军志愿飞行员在中国牺牲。

  他是轰炸机大队长,外表上像个俄国的农民,也有些像中国的山东大汉,偶尔笑起来像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深为中国军方指挥上的混乱而担忧;他对中国空军小伙子们是满意的,为了让他们尽快掌握杀敌本领,他对他们有时严格到严厉的份上。他终于带领这些雏鹰升空作战了,每次胜利返回,他都快活得咯咯笑个不停。

  在一次遭遇战中,面对三架日军攻击机的进攻,他的轰炸机击落一架日机的同时也被日机击伤,他驾机迫降在长江里,领航员和射击手得救了,战机也保全了,可他却……


  华侨雄鹰梁添成

  抗战期间,华侨飞行员是中国空军的作战主力。他是从万隆走来的顽皮小子,他敢跑到神庙去吃贡品,甚至敢拔掉神像的胡须。后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投考笕桥航校后,飞行学习成绩都是甲等,但品行却是常在丙等以下,教官给他的评语是:自由散漫、年轻气盛、办事鲁莽、却胆识过人。

  (梁添成遗像)

  八·一五第二次笕桥空战中,梁添成击落两架日机,以至于兴奋得着陆时忘记了放起落架,来了个“机腹迫降”。由于他机警敏捷,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深得高志航的喜爱。

  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他几乎每战都有收获。新婚后还在休假中,当得知敌机来袭,跨进战友的战机,英雄一怒冲天去。


  空中骑士周志开 

  出身豪门,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得健壮而俊美,能文能武,一度曾想当电影明星,他也确实有那范儿,很有女人缘,人称空军四大美男之一,他却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迷一样的他很迷人。

  他打仗用头脑,冷静、机敏、果敢、迅速、凶狠。他的战绩是击落轰炸机5架,侦察机1架。在一次日机偷袭我梁山机场时,正在降落的他,推开自己没有油的战机,跳上另一架飞机就紧急起飞迎战,干掉了三架日军轰炸机。蒋介石亲手把青天白日勋章挂在他的少校制服上。

  他在完成一次侦察任务时遭遇日军四架零式战斗机围攻而战死于湘鄂上空。24岁的周志开去了,没有人知道他在与敌人最后的一战中是何等的英勇、壮烈!

  

空中神鹰郑少愚

  1934年航校毕业,留校任教官。1935年经胡春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任第四大队分队长。八?一四空战中,击落一架日机。由于屡立战功,任四大队大队长。他共5次负伤,战机负伤30多次,他个人击落日机5架,指挥配合友机击落敌机40余架。

  他确有共产党人的风范,部属对他这样评价:“公明勇毅,英敏勤劳,每战必先,有功不居。”他的人缘极好,弟兄们都说能遇上不贪功,不爱财的郑长官是自己的福气。他带领四大队研究新的战术和战法,在保卫重庆和柳州空战中竭尽全力。遇日军先进的零式战机猛烈攻击,我四大队损失十多架飞机,牺牲10名战友,他负伤落地后泪水涟涟:“我们的飞机太差了!”

  他伤愈后被送往苏联空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任飞行总队参谋长。周恩来一直关注郑少愚的成长,先后几次与他见面,每次都要求他注意安全。

  1942年3月,他要去印度接收美国新型飞机回国。周恩来派专人传达指示:争取不去印度,另派人前往。但他要求说:“就这一次,今后我的职务不允许我到第一线了。”

  然而,就这一次,他却没能回来…… 

  

梦之鹰曾培孚  

  他很帅,很有风度,他更幸运,当年,那个年轻、漂亮、优雅的小提琴演奏家、女高音歌唱家费曼尔;那个多少男人心目中的美丽女神,把绣球选择了空军,抛给了他。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一个过惯了一尘不染的高贵生活,洋气十足的女人,能够居泥屋,身穿布衣布鞋,腰间一条印花围裙,把自己变成完全的一个家庭主妇。弟兄们都说他艳福不浅,娶了个上得大厅堂,下得泥屋小厨房的好太太。

  他又是最不走运的,多少仗打下来,没有伤着,去印度接受P—40训练,第二天就要回国时,遇到对中国年轻飞行员不用正眼瞧的英国飞行员的挑战,为了尊严,他在空中教训了这个傲慢的家伙。这时又一个英国佬站出来挑衅,他再次升空与之较量,追得不可一世的英国飞行员左右摇摆,东逃西窜,上滚下翻,完全乱了阵法。可就在此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

  噩耗传来,费曼尔在外人面前没有哭泣流泪,她披上黑纱,抱起小提琴,终止了一切商业演出,开始了她的劳军演奏。


  驱逐之王高又新

  说他神,六年中他和敌人肉搏了158天。最多的一天出击7次。座机中弹24次,最多的一次是40多发。受伤3次。跳伞3次。击落日机9架。得勋章奖章19枚。

  说他奇,他的视力超乎常人许多倍,他的判断力惊人,在敌人猛烈攻击的火网中他穿过去没有危险,而僚机就容易牺牲掉。第三次跳伞,失踪的第35天后,一身八路军打扮的他又回到重庆。

  (驱逐之王高又新)

  此后,他的日子就过得不怎么妙了,不停地询问、询问,搞得他语无伦次,一句中国话,一句英国话,天上一脚,地下一脚,说着这件事又扯到别的事,一点不挨着。

  抗战胜利后,他因踏空电梯,从三楼摔到了一楼底,造成严重的脑震荡。后又死于非命,葬身于火车轮下,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永远难解的谜。


  暮年亦英雄的陈瑞钿 

  一个混血美籍华人,满怀着爱国的激情和救国的信念,操着磕磕绊绊的带着浓厚美语腔的中文,漂洋过海投奔南京中央空军遭拒,转而去了广东空军。1936年他与广东空军一起加入中央空军。

  1937年至1939年间,他击毁6架敌机,协同击落敌机3架,曾任第三大队大队长。他第三次被击中时,油箱起火,他带火跳伞,大面积被烧伤,三天后才被送往医院。妻子护理他养伤,又遇日机轰炸,他脸部连同眼睛,还有双臂从上到下缠满绷带,根本无法动弹。情急之下,妻子扑到他身上,炸弹掀翻了小屋,弹片夺走了妻子的生命。多年之后在接受采访时,他平静地说,“我将她的尸体一直抱在怀中,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暮年亦英雄的陈瑞钿)

  他回到美国治伤,康复后,于1945年初重返中国,再上蓝天,驾驶运输机往返于印度和中国之间,在“驼峰航线”上运送抗日物资。后留在中航,担任一名机长。1949年,陈瑞钿携带家小回到他在美国的家乡波特兰,在当地邮局谋到一职,直到退休。

  由于另一位美国空战英雄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他的名字在1997年才刻在了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的英雄榜上,正式被评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第一位空战英雄。不幸的是,就在举行仪式的前一个月零一天的1997年9月3日他不幸病逝,享年84岁。


  最后的飞鹰吴祺轺

  一个天资聪颖 个性独立的翩翩少年,梦想一飞冲天。他天不怕、地不怕,蒋介石去视察航校时,他居然敢向校长借钱化。

  说他摔不死,是因为他三次被击伤都重返蓝天。第一次参战被日机攻击,不幸被击落负伤,他成了瘸子,得到一本二等三甲伤残军人证书。归队后,谁都说他不能再飞了,他还就硬是飞上了天。第二次被击中,他驾机返回机场;第三次被击中,他迫降辰溪龙头庵。他参加了88次空战,击落日军战斗机、运输机5架。奇袭日军汉口机场时,他炸毁停在跑道上的十几架日机。最光荣的是他曾押解降使飞机 亲历日军投降仪式。

  他到台湾后,尊父命,不畏险 从台北偷飞香港辗转回到大陆。先安排在解放军南苑机场当教官,后被批准转业地方工作。他投奔了在杭州之江大学任教育长兼哲学系主任的大哥吴其玉,应聘大学图书馆的馆长。

  说他不怕活,是因为从1954年起,他就因为历史、家庭问题接受审查、劳改20年6个月10天。解除劳改时他已经56岁了,生活无着,他每天用那条在空战中负伤的腿蹬了6年三轮车。62岁的他被平反,恢复了政治名誉,获发了一本起义证书。因他在劳改的采石场发现并开始研究生物化石,有了一定的名气,被浙江大学地矿系所聘,一干又是17年,将近80岁的时候才回家安享晚年。

  他说他能活下来,是因为他明智的选择了他的妻子,是她护佑他历经磨难不死。他的儿子说:“我对父亲没有怨言 我觉得我母亲比我父亲还伟大。”

  晚年的他变得脆弱了,清明到岳飞墓前,他竟然大哭得像个孩子,一哭一边说:“惭愧啊!惭愧!”他似乎还有许多话要说,却又说不出来。

  2010年10月13日,最后的飞鹰也去了,享年93岁。

 (南京国际抗日航空烈士公园的正门)

  当然,还有美国的陈纳德和飞虎队以及驼峰航线的故事,近些年来传播较广,在此不再赘述。

 

  “七·七事变”后,从北平往西南大后方撤退的途中,梁思成和林徽因与20多个航校学员雨夜邂逅,结下深厚的特殊情谊。

  1938年初,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到了昆明,而这批学员也在巫家坝机场的航校受训。20岁上下的他们全部来自江浙闽粤沿海省市,远离家人,甚至无法通信,生活枯燥寂寞。假日里,他们就经常来梁家聚会,刚好林徽因的三弟林恒(航校第十期学员)也来到昆明,这样梁家就与这批飞行学员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他们组建成一个大家庭。

  一年多以后,这批年轻人飞上蓝天,鏖战长空。毕业典礼时,因为他们都没有亲属在昆明,就请梁思成和林徽因作他们的“名誉家长”,到典礼上致辞。然而,这场中日大空战异常惨烈,紧接着,就不断有噩耗传来。梁家接到了第一件由部队寄来的公函和一个小包裹——陈桂民的死亡通知书和他的一些日记、照片和信件等遗物。陈桂民的个子不高,方脸,是个嘻嘻哈哈爱热闹的“小老广”,经常用浓重的广东口音讲故事。他自己的故事也多,一次,一架滑油箱被打漏的日机向他俯冲射击,没有击中,却从他敞开的座舱上淋了他一头一脸乌黑的滑油。他本来就皮肤黝黑,落地后简直就是一个黑人,战友们都笑了。还有一次,他在空战中把子弹都打光了,发现被一架日机咬住了尾巴,可那家伙也没有子弹了。两机并排飞行,就掏出手枪互相射击,手枪子弹也打光了,陈桂民决心把敌机撞下来,可人家依仗飞机的性能优越躲开了,接连两次都不成功,急得他直掉泪……没想到这么开朗、乐观小伙子竟然在他们这一批学员中第一个牺牲了。

  叶鹏飞也是广东人,与陈桂民相反,他个子瘦长且不善言谈,是个静静的大男孩。由于战机太过陈旧失修,他两次遇到机械故障,不得不弃机跳伞,这使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流着泪对亲人说他无颜以对江东父老,并发誓决不跳第三次。哪想一语成谶,这样的倒霉事竟又他碰上了,一次警戒飞行返航时,他的战机又发生了严重故障,长机命他跳伞,他却没有从命,而是与心爱的战机一起投入大地的怀抱。对于他的死,人们感到特别悲哀和压抑。

  拉小提琴的黄栋权,他的遗物也寄到梁家了,他牺牲得特别壮烈,他是在击落一架敌机,又去攻击另一架敌机时不幸被击中的,遗体被摔得粉碎,以至无法收殓……

  林徽因一次次捧着阵亡通知书和他们的遗物,泣不成声。1941年,她的三弟林恒也在成都空战中阵亡。面对这重重的打击,她肺病复发,卧床不起,常常一遍遍翻看这些年轻人的照片、日记,悲由心生,不能自持。林徽因认识的这批飞行员中就只剩下了林耀。林耀是福州人,他在同期飞行员中,年龄最长,也最沉稳老练。林徽因待这个同乡同姓的年青人更如亲弟弟一般。林耀常给梁思成和林徽因写来长信,林徽因总是反复地读,并对丈夫说,这是个很有思想的人。

  林耀也在1941年的一次空战中,左肘被击穿,虽然没伤到骨头,却打断了大神经。伤口愈合后,医生又为他第二次手术,强把神经接上了,可从此手臂不能神直,而神经痛是最难忍的。医生知道他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就建议他买台留声机,用音乐来镇静神经,同时辅以各种恢复性锻炼。他一面大声放着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面利用各种能用上的体育器械拉直自己的左臂,常常疼得他大汗淋漓。就这样,他逐渐恢复了手臂的功能,又回到空战第一线。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林耀却在衡阳空战中失踪,他的飞机和遗骸始终没有找到。至此,林徽因认识的这20多个鲜活的热血好男儿全部殉国,战死长空。

  这对林徽因心灵上的创伤尤为沉重,久久不能释怀,她以满腔的悲哀在病床上写下了长诗《哭三弟恒》。此时林恒牺牲已经三年,她所悼念的,显然不只是自己的弟弟:

  ……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这首诗曾于1948年5月发表。正是这句“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让我泪眼模糊,坐立不安,直撞击得心疼。难道今天的国人真的那么冷漠无情,健忘若此吗?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了,我们还能为这些英烈们做点什么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