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晚,沈阳军区某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演出会场,灯火通明。“下面请:46年前沈空后勤部《沙家浜》剧组阿庆嫂的扮演者姜汝娟,演唱京剧选段《风声紧》。”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位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中年女人,一身红装,健步走上舞台,随着音乐的伴奏,深情高歌:“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淡……”唱得字正腔圆,悲壮沉雄……
谁会想到:这位“阿庆嫂”,就是当年林彪在全国为儿子林立果选美,选的“候选妃子”?人们更没有想到:这位所谓的“妃子”,竟然在“9.13”事件后一如既往的与命运抗争,追随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凭着自己出色的工作,入党,提干,在商业、纺织工业和对外经贸工作的舞台上历炼40多年,从一名普通干事成长为一名局级领导干部,带领近百名企业家先后闯进了欧洲及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际经贸市场,以高超的组织指挥才能和干练果断、光采照人的当代“阿庆嫂”形象,征服了寻求合作的经贸伙伴,为哈尔滨市引进了几十个外资项目,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堂堂中华大国女儿的独特魅力和风釆。
艰难的起步
1948年9月29日,哈尔滨市道里区福泰楼经理姜耀东,喜得千金。他为女儿取了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姜汝娟。据查,“姜姓者,炎帝之后”;姜,即“強,通彊”(见《辞源》0748页“姜”);《书•舜典》解释:“汝渉帝位”(见《辞源》1726页“汝”);杜甫在《杜工部草堂诗笺》(三十)《寄韩谏议》中写道:“美人娟娟隔秋水……”(见《辞源》0755页“娟”)。姜耀东希望女儿——这位炎帝之后,将来成为一名坚强果敢能担负重任的美丽女人。
精明的父亲从女儿记事起,教的第一首歌就是《东方红》;讲的第一个道理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的家训是“与人为善,以诚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还常逗女儿:“闺女,谁最厉害?”倔犟的女儿总是挺起小腰板喊:“我!”又问:“怎么厉害?”“跌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在父母甜蜜的笑声中,她渐渐长大了……
从小学到高中,姜汝娟都是班长、大队长。后来,当了学生会副主席。
1968年10月,她插队来到黑龙江省绥化县五营公社东围大队。一天,村支书通知她:“立即回哈尔滨,有急事。”她来到市文教办,一位叫王书的干部接待了她,在坐的还有两位军人。王书询问了她在农村锻炼和学校文革的情况,并未介绍这两位军人。第二天,她按要求送来了两张照片。一位军人开口了:“我们是代表中央军委,到地方来挑选外事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重要,所以要求很高:家庭出身好,文革表现好,年龄18~19岁,身高1.65米,长相端正大方。到部队穿军装……”姜汝娟听说去当兵,高兴极了。她,只顾高兴,竟连两位军人的姓名、什么部队、具体干什么都没有问。最后,一位军人告诉她:“回家等消息,不要跟外人说……”
一个月后,王书通知她去北京,车票己买好了。到了北京,她被送进了空军第三招待所(土地庙招待所),一个叫胡诗茂的女军人全程接待陪同。住了一个多月,两次去医院体检。又在招待所接受了两位医生对骨骼、头发、手和脚部的检查。还受到了一个个她根本不认识的什么司令、政委的接见。后来,被带到了中南海林彪的家中,与一位警卫员打乒乓球(当时她不知道是林立果,也不知道林立果这个人,以为是警卫员),在玻璃门外看到了穿着便装的林彪和叶群。当时,感到很诧异,但没有多想。此后,胡诗茂带她在北京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每次回来都要写观后感。春节快到了,她被送回了哈尔滨。
(右图为:姜汝娟扮演阿庆嫂剧照。)
过了元霄节,一名军人将她送到了沈阳军区。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曾国华接见了她。在军区换上了军装,她被送到了空军沈阳医院,分配在药局工作。几个月后,她又被医院推荐到沈阳空军后勤部《沙家浜》剧组,扮演阿庆嫂……至此,她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两位与她谈话的军人,一位是空军司令部处长、林立果的“秘书”于新野,另一位是空军党委办公室一科副科长何汝珍。他们根本不是在挑选外事人员,而是在为林立果“选妃”,并已悄悄将她列为“备选对象。”
19岁的姜汝娟,身材匀称,挺拔阳光,气质高雅,落落大方。她五官端正,轮廓清晰,尤其那双像葡萄一样的大眼睛,聪慧睿智,清丽脱俗。在当时的中国,很少见到这么美丽的姑娘。19岁,是多少人向往的年龄啊!19岁,像太阳一样明亮而火热;像月光一样纯结而清朗。每一片白云,都是一个纯洁的遐想;每一束阳光,都是一个如梦的意境;每一个大胆的设想,都是一位浪漫诗人的抒情。姜汝娟向医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整天心里美滋滋的。有时还轻轻哼两句“飒爽英姿五尺枪……”总觉得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然而,生活是残酷的。有时,甚至不容你思考,已经铸定了可怕的现实。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摔死温都尔罕。
9月底,正在东北三省巡迴演出的姜汝娟被召回医院。领导找她谈话,她这才知道“选妃”的事,也才知道自己涉及“选妃”,受到牵连。
刹时间,谣言四起。一些不知内情的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她,沉默了,多少个晚上,悄悄地落泪: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是无辜的。然而,在全国都在批判林彪叛国罪行的时刻,谁会相信这位所谓的“妃子”是冤枉的?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冷漠无情!变得不可思议!几天前,她还是重点保护对象,在舞台上扮演抗日英雄阿庆嫂的光辉形象。转眼间,却一落千丈!她象一片枯黄的落叶,失去了生命之树,飘落在路旁的街头。失去了友爱,失去了温暖,失去了青春的欢乐和光采。
夜空,没有月亮,不见星星,灰蒙蒙,阴沉沉,多像这失去光彩的生活,令人迷茫啊!她的神经,己经超负荷地承受着一切压力。内心的痛苦,外界的冷遇,几乎要摧垮她那瘦弱的躯体。少女那红润的春辉,早己从那忧郁、憔悴的脸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深深地陷进了眼眶,黯然无光。看不见理想的光亮,看不見希望的路标。前途、未来、幸福……当初那玫瑰色的憧憬,渐渐地都从那忧郁的视线中消失了……
当得知一位知心的女朋友因为领导不允许与她联系而跳海时,她的心碎了。她毅然拿起笔,违心地写下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了你的前途,请不要再与我联系”的绝交信。她的笔,淌着泪,滴着血,凝聚着一腔悲愤!一时间,失望、痛苦、悲伤、悔恨,像千条激流汇集到一起,猛烈地冲击着她的心房……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空军沈阳医院齐院长,药局马主任,战友孙宇红、王小波、郭艳英,沈空后勤部《沙家浜》剧组刘应选队长、王岩、陈柏蔚副队长和战友们,给予了莫大的精神抚慰和关照。
1972年底,姜汝娟突然提出要退伍还乡。领导再三挽留,她却坚决要走。齐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到地方后,去搞专业,千万不要从政。”1972年12月20日,她冒着漫天大雪,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左图为:退体后演唱《风声紧》。)
坎坷的道路
路,是生活的五线谱。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脚印去谱写人生之歌:有的人谱写雄壮有力的进行曲,用美的旋律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有的人谱写低沉凄厉的伤心调,以泪的音符表达了忏悔的千古恨。姜汝娟谱写的又是什么歌?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节。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会轻易退出人生的舞台。回到哈尔滨后,她并没有去搞专业,而是选择了从政之路——到哈尔滨肉联厂当团委干事,并且又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写得一手好字,又是文艺骨干。在团委书记带领下,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培养了若干青年突击手。她工作认真,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团结同志,一干就是十年。她顶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从一名干事走上了副科长的岗位。
1980年初,肉联厂党群支部通过了她的入党申请。但是,厂党委没有批准。她暗自安慰:凭良心说,我没有干任何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选妃”虽然牵涉到我,但我坚信,早晚有一天,党会帮我澄清冤案,也一定会接收我加入组织。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但是,可以在既定的外在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事业的成功。这就像江河泛舟,水流的力量使船顺流而下,大风的力量使船随风而行,然而摆渡者却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水流和风力等外在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推动航船沿着一条奋斗之路驶向预期的彼岸!
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哈尔滨市委对姜汝娟“选妃”一案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姜汝娟如实汇报了全部经过,并把自己在部队每天写的日记送调查组审阅。经过8年的内查外调,调查组终于找到了当年和于新野一起到哈尔滨,挑选姜汝娟的军人何汝珍,从而获得了关键性的证据。
(右图为:乘船去日本参加世博会中国馆“哈尔滨活动日”。)
雪压竹头低,低到欲啃泥;一朝红日起,同样与天齐。1980年 6月8日,在哈尔滨市委办公室,调查组组长黄波和张桂香、吕向艮局长,向姜汝娟郑重宣布:“选妃这件事,你虽受了牵连,但与你个人没有关系。所以,今后不影响你入党、提拔和使用。审查的材料不存入你个人档案……”他们还告诉她:“经调查,其实你并没有被选上。但于新野他们觉得你有东方女人的气质,素质不错,高中文化也可以,想将来留在林办当秘书,先到医院锻炼。”当三位领导伸出手,向她表示祝贺时,姜汝娟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感谢党的关怀!谢谢你们!”她,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更坚强了。她在心中暗下决心:是党帮我澄清了冤案,党就是我的生命,不入党死也不瞑目!
1982年底,姜汝娟调到了哈尔滨市政府财贸办,又向党组织递交了第3份入党申请书。财贸办的工作主要是下基层搞调研,对哈尔滨商业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解决办法,给市委市政府领导作参考。这期间,她在处长的带领下,先后完成了十几个调研课题。改革开放初期,哈尔滨市《大中型企业承包和小型企业租赁方案》,就出自他们之手。后来,这个方案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开始了哈尔滨市的大小企业改革。
1985年6月4日,是姜汝娟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终于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雷击,固然有摧毁,同时也照亮了黑暗。逆境,苦难,挫折,固然折磨人,同时也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往往能使平庸的人变得伟大,使有志之士产生新的境界,迸发出强烈的思想火花,从而把通向事业目标的道路照得透亮。
1985年10月,哈尔滨市成立市商业委员会,姜汝娟被任命为商委改革办副处长。由于哈尔滨市商业体制改革和企业的承包租赁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头,各省市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要写材料介绍经验。市领导责成商委和有关部门成立了“哈尔滨市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写作班子,姜汝娟是其中的一员。后来,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市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发生了重大变化:撤销了8个委办局,由1000多人精减到200多人。当时,这件事轰动了全国。哈尔滨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为全国作了示范。
1987年,市商委干部体制改革。姜汝娟竞聘上岗,担任了调研法规处处长。从此,全行业的工作总结、工作报告、领导讲话、调查报告、法制建设材料等,全都由这个处汇总完成。她还担任了“商业报”总编辑。熬夜写材料,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1990年5月,姜汝娟刚从省委党校学习回来,就被派到哈尔滨市毛织厂挂职锻炼,担任经营厂长。当时,毛织厂是全市的困难企业之一,十几万条毛毯堆积在8个仓库和一个大俱乐部里。产品卖不掉,企业己停产,上上下下一筹莫展。姜汝娟来了,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
“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能行吗?不懂生产,不懂经营……”一时间,说啥的都有。少数人的嘲笑讥讽,多数群众的热切希望,还有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她都一一看在眼里。海棠不恋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付之一笑。像大海一样,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连一声吼声也没有,她将那奔腾汇聚的激情,全部凝聚到了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略之中……
她锣不敲鼓不响,到车间调查情况,和经营厂长走访老职工、老销售,搞销路调查。然后,利用在商委的老朋友、老关系帮助销毛毯。还组织大篷车下乡,到村镇推销产品,她甚至和企业的销售员一样大声吆喝、叫卖。但是,杯水车薪,库存的压力太大了。
一天,她突然看到中央电视台“榜上有名”栏目做销售广告,受到了启发:到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帮助我们销毛毯!在厂长史玉刚和班子成员的支持下,她立即与中央电视台联系。中央台同意了,却要10万元宣传费。关键时刻,毛织厂的领导们共同筹借了10万元,这才解了燃眉之急。“臥虎毛毯”广告,终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不久,外地的客户来了,络绎不绝;外埠的电话来了,连绵不断。仅仅8个月,哈尔滨毛织厂堆积如山的毛毯,奇迹般地销售完了。一时间,这成了哈尔滨市纺织局的头条新闻。
姜汝娟哭了,她的伙伴们哭了。眼泪,是人们内涵丰富的语言,或悲伤,或激动,或委屈,或痛悔,都可以在那苦涩的液体里品尝到。然而,女厂长姜汝娟的眼泪,却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是胜利者自豪的象征!它是实干家坚毅的体现!它是大中华女儿倔犟性格的写照!
哈尔滨市毛织厂终于走出了困境。姜汝娟却陷入了沉思之中: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如果没有党为我洗清冤案,没有党的培养关怀,何来我姜汝娟的今天?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工作,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情。
(右图为:出席中国第四届世界贸促会代表大会。)
特殊的舞台
人生的舞台,大幕己经拉开。姜汝娟啊!当年,你在京剧《沙家浜》中扮演了机智勇敢、光釆照人的抗日英雄“阿庆嫂”;今天,你在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中又将展示什么姿态?是演喜剧,欢笑中隐藏多少苦痛?是演悲剧,落泪中包含多少期待?姜汝娟啊!挺起胸,莫徘徊,自强不息走上人生新舞台,即使在戏中扮演一个小小的配角,也要焕发出你那迷人的风采!
1992年10月,姜汝娟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为市纺织局局长助理。4个月后,她担任了纺织局副局长,分管全行业的经营工作。
1995年底,为了哈尔滨纺织工业腾飞,将优势产品——亚麻销向国内外市场,她策划了“哈尔滨市96春夏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活动方案。时间、地点都定了,服装模特队也联系了。然而,资金?这次活动需要100多万元,财政只给20万。前来表演的国家模特队吃饭、住宿、来去路费都要钱。还有场地费、灯光费、接待费、车辆费……摆在她面前的除了困难还是困难。她有点急了。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
人的一生,既有春光明媚的日子,也有风风雨雨的袭扰。正是这种顺境逆境的交叉和反复,形成了一条曲曲折折又实实在在的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谁把光和热留给人民,谁就会得到社会的支持、人民的拥护。有位曾得到姜汝娟帮助的企业老板,听说开发布会遇到困难,主动相助,为她出了一个点子:动员社会各界和兄弟单位积极参与,共同为哈尔滨纺织业的发展出力。这真是:“溪回谷转愁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左图为:姜汝娟全家合影。)
几天后,她召开了一个联席会,给相关企业分摊了任务。又向各省市同行发函,邀请参会参展,收取参展费。然后,兵分多路,四处化缘。“化缘”,谈何容易啊!但为了哈尔滨纺织业的发展,为了对得起党压在自己肩上的担子,她马不停蹄,亲自去“化缘”。每次筹集的赞助费,都由各单位直接打入纺织局财务账上,专款专用。她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任何时候都不准贪钱,决不干违背党的原则的事!
1995年10月12日,“哈尔滨市96春夏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在黑龙江北方大厦隆重举行。容纳12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国家纺织总局常务副局长杜玉洲,黑龙江省常委、哈尔滨市长宫本言,主管副市长尚玉金等领导出席大会。上海和青岛纺织总局的领导也带团参加了大会。
哈尔滨市纺织局副局长姜汝娟,一身正装,健步走上讲台。她微笑着,以洪亮的声音宣布:“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现在我宣布:哈尔滨市96春夏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开幕!”
这样大规模的服装发布会,在哈尔滨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的服装发布会,由一名年轻的女局长来负责召开,在哈尔滨的历史上,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对发展哈尔滨市的亚麻纺织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而且受到了国家纺织总局领导的表扬。姜汝娟抓住战机,连续组织了3届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和6场服装设计大赛,为哈尔滨纺织工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后续人才……
2002年1月31日,姜汝娟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为市经济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下班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大雪。“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姜汝娟触景生情,有感而歌,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毛泽东的“咏梅”诗篇。那么,这漫天的大雪,对这位新上任的贸促会副会长,又意味着什么呢?是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的幽居闲情?还是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诗篇?
2003年9月,哈尔滨市重新规划建设太阳岛公园。为了把太阳岛炒热,副市长王世华找到姜汝娟说:“要搞几场大型演出活动,增加太阳岛冬季的热度和人气。”这是姜汝娟的份外工作,但她欣然接受。她与模特协会秘书长张玲,策划了“冰雪霓裳”百名模特百场演出活动方案。在文联主席和贸促会会长支持下,从文联和贸促会抽人,分头工作。从冰雪大舞台设计制作、演出服装设计制作、模特选拔培训,到后勤服务车辆筹备等,仅仅用了两个月,全部准备完毕。
2004年元旦,“冰雪霓裳”百名模特百场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雪花飘飘风潇潇,冰城百枝梅花俏。模特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脚蹬滑轮,身穿彩服,在冰雪舞台上迎雪飞舞,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模特演出,每天两场。春节期间不休息,整整演出三个月。姜汝娟带着模特队,一场不缺,一天不少,一直坚守在冰天雪地的太阳岛上。零下30度,对一般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更何况,是在野外翩翩起舞三个月!而且天天如此!这对于一个已经56岁的副局级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的毅力和气魄啊!
信仰,是人生前进的路标、行动的指南。而对祖国的爱,就是她的基石。姜汝娟淡然的笑了:“上帝把雪花在人间释放,就是要让人们把烦恼遗忘;寒风把窗户关上,就是要让人们温馨荡漾;哈尔滨百名模特百场演出,就是要让来太阳岛的游客冬天过得神彩飞扬!”许多游客动情地说:“不可思议,哈尔滨太震撼了……”据2004年2月9日哈尔滨日报记者何秀丽报道:“‘哈尔滨冰雪霓裳’吸引了中外旅客十余万人。”观看演出的领导,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姜汝娟就拿出这么气势磅礴、流行时尚、观赏性极高的演出节目,给冬季的太阳岛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真不简单。”
后来,哈尔滨“冰雪霓裳”百名模特百场演出活动,申请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右图为:姜汝娟与沈空后《沙家浜》剧组战友聚会。)
辉煌的人生
茫茫星海,滚滚银河,怀抱着一个蔚蓝色的天体。地球——这颗在宇宙大爆炸的烈焰中诞生的行星,用45亿年的艰辛,孕育出了宇宙间最美好的花朵——人类。在地球这座博大的历史舞台上,人类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啊!有多少拼搏后未酬的壮志,有多少奋进中含泪的欢歌啊!
姜汝娟在不断与命运的抗争中,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豪迈地展现了人民公仆——时代女性的英姿风范。
2005年6月,日本在爱知县举办世界博览会。为了让世界了解哈尔滨,姜汝娟和王长青、钱勤等团队的同志,精心策划了参展方案,组织了文化、教育、经贸等30多个展团参会。
在中国馆“哈尔滨活动日”,姜汝娟破例地从哈尔滨挑选了20多位美女,组织了“哈尔滨市模特队”,在优雅悦耳的《塞北的雪》、《太阳岛上》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1米8高的模特们亭亭玉立,鹤立鸡群。竟从上午8点一直演到晚上8点,博得了观众一致好评;她别出心裁,把冬天的“哈尔滨冰灯”放到6月的日本世博会上,由冰雕艺人现场制作,一露绝技;她特地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科技机械手带到世博会上表演,受到了观众的赞赏;她邀请哈尔滨著名书法大师洪铁军,到世博会上当场挥毫写字,赠送游客;她还精心组织了中外企业家特色产品经贸洽谈等活动。
这次“哈尔滨活动日”,项目新颖,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哈尔滨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模式,受到了中国贸促会的表扬,获得了“中国贸促会哈尔滨日活动人气最高奖”。
2007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外交协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韩国富川市政府联合主办,哈尔滨市贸促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商品展销会”,由姜汝娟副会长具体负责。
8月29日下午2点,“第三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暨商品展销会推介会”,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哈尔滨市副市长王莉出席会议并致辞。姜汝娟副会長作了“第三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商品展销会”推介演讲。详细介绍了展销会的筹备计划、参展规模、范围、内容、宣传计划、组委会提供的服务项目,以及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整体功能。会议结束后,她又代表“第三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商品展销会”组委会,与韩国三宇INC株式会社签订委托招展合作协议……
12月27~30日,“第三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商品展销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隆重举办。展出面积16000平方米,共有509户企业参展,组织洽谈会100余场;接待观众1万多人,实现零售额1800余万元,比上一届增长50%;签订各类合作协议48项;成交额约18亿元人民币;韩国企业参展312户,占参展总数的61.3%,比上届增加近10倍,创历届展销会新高;共有汽车,电子、日化等12个行业的几千个产品展出,品种实现了由“粗放”向“精深”的转变;部分产品的科技含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届展会,从根本上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打开了哈尔滨市与境外机构长期合作办展会的大门。
(左图为:作者与姜汝娟战友聚会时留影。)
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姜汝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她竟带着团队冲出亚洲,到欧洲国际市场上去招商引资。她说:“人生,就是追求。为民谋利,为党争光,就是共产党员的目标追求。”欧洲,虽然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由于竟争激烈,市场很小,经济成本高,迫切需要与中国企业合作。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成本很低,资源丰富,市场却很大,对欧洲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应该想方设法到欧洲市场去招商引资。
2003年,欧盟委员会和中国贸促会,曾经发起组织了“欧亚洽谈会”,并且每年举行一次。
“2004年中国——北欧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洽谈会”,将在丹麦奥尔堡市举办。但是,没有安排哈尔滨市组团参会。
姜汝娟得到消息时,国家贸促会己经确定了参会单位。她心急如焚:怎么办?只有直接去找国家贸促会领导,恳请增添哈尔滨市代表团,才有可能组团出访 !除此之外,己无路可走!一身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顾不了许多了!为了争取时间,她风风火火赶到北京,向国家贸促会领导汇报了哈尔滨的具体情况,再三请求给予关照。总会领导深深为她的竞业精神所感动,破例批准了。
姜汝娟更忙了:组团参会,从方案制订、企业挑选、项目确定、材料准备、人员确定,到赴北欧活动安排、参观考察顺序、重点洽谈内容,服务分工等等,她都亲自抓,一一落实。她敢闯敢干,兢兢业业,终于为哈尔滨企业争取到了走出去的良机。
2004年5月9日至12日,以王大伟副市长为团长、姜汝娟为副团长的哈尔滨经贸代表团一行22人,参加了在丹麦奥尔堡市举办的“2004年中国——北欧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洽谈会”。王大伟副市长在会上做了“哈尔滨市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主题发言。然后,在姜汝娟副团长陪同下,与丹麦国务卿、奥尔堡市市长、北丹麦商会会长分别进行了会晤,并参观考察了丹麦著名电器企业。哈尔滨市参会的12户企业代表,带着20个项目,与欧方100多户企业一一洽谈,最终达成了10个合作意向……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在哈尔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姜汝娟带着招商引资团队,又闯进了西欧和北欧国际商贸市场。先后在西欧的意大利米兰、法国里昂、比利时布鲁塞尔、荷兰阿莫斯特丹参加了“中国亚洲合作伙伴冾谈会”。然后,来到北欧,在丹麦、瑞典、芬兰和挪威参加了“中国欧洲合作伙伴洽谈会”。与欧洲300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洽谈,达成合作议项60多项。
……
云归大海龙千丈,雪满长空鹤一群。哲学家用哲理阐述人生;数学家用定义解开难题;文学家使文字成为火热的血;雕塑家用形象树起永久的记忆。中华的女儿、共产党员姜汝娟,却用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创新的惊人胆略,为祖国,为哈尔滨市的经济腾飞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她与命运抗争的传奇经历,在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芳名!
所要者,胆!
可贵者,魂!
( 2017年7月21日初稿于苏州,2019年3月26日修改于北京)
附注:此文,姜汝娟同志生前曾三次修改,在强调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同志的姓名。她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调查组的领导们,风风雨雨,辛辛苦苦,前后调查了八年,终于为我平反;在我工作的各个单位,许多同志为支持我的工作,操了不少心,吃了不少苦,不能忘了他们!衷心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