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城区距离萝北太平沟大约143公里的路程,参观鹤岗博物馆时得知那里有一块“仇倭石”,今年恰逢抗战80周年,为参与银河悦读网举办的征文活动,我让儿子驾车载我去了一趟萝北太平沟,专程拜竭“仇倭石”去寻觅那血雨腥风的抗日岁月,探究那“平民英雄”的家国情怀……
下了轿车,冒着乍暖还寒的春风,拨开没膝深的杂草,走向石板小径,蓦然,我看见了江边滩头上,矗立着一个石头亭子,里面横卧着一块马鞍形灰青色巨石,走近细看,上面镌刻着“此石可烂,倭匪之仇不可忘,九一八”14个苍劲清晰的大字。虽然年代久远,但仍然清晰可见。可以想见,当时刻这字的人必定心怀悲愤,用力凿刻而成。
滔滔的黑龙江,悠悠地流淌着,流走无数个春秋,淌去无数个冬夏,八十多年过去,“仇倭石”依然屹立,字晰如初,那位同日寇殊死抗争、决绝较量的硬汉的事迹,仿佛萦绕在老乡们耳畔……
我拜访了当地的老乡,热情的老乡向我们讲述了这块不同寻常的“仇倭石”来历。他们说:看到“仇倭石”,不能不想起一个人——王明选。
刻字的人就是王明选,山东掖县人,幼年读过私塾,因家境贫寒,年仅14岁(1906年)即孤身一人闯关东到黑龙江,不久辗转流落到沙俄远东地区,在那里学会了养蜂技术。十月革命后(1922年),他携带五箱高加索种蜂从苏联回国。王明宪在俄国打工期间,不但跟随热心的俄国老师学习了俄语俄文、养蜂技术和现代西医学知识,而且受到十月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树立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养蜜蜂富起来之后,就开始了他的社会实践活动:他经常为当地群众治病、拿药,不收分文;他为群众扶危解困,慷慨解囊。他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尽其所能,送给他们种蜂,传授给他们技术,不计回报;他因此而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尊敬,被当地人和客商们尊称为“老蜂王”,久而久之,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九·一八”事变后,王明选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镇守黑龙江的东北军马占山部,在民众和士兵的抗日爱国情绪推动下,奋起抵抗,陆续打了一些胜仗,重创了日军,使王明选感到了一丝欣慰,他高兴得对亲友们说,“仇人又找上门来了,候他自消自灭决不可能,只有这样和他拼到底,把他们赶出去!”然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很快使马占山部处于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境地,马占山被迫退出齐齐哈尔,于1931年初冬在呼兰河一带向日军假投降,以图从敌方获得粮弹补充后与之再战。
王明选在报上看到马占山“投降”的消息,悲愤的心情难以平静,就到他的一位挚友———在当地开白铁铺,人称洋铁匠的杨德宽处叙谈此事,他激愤的说:“马占山投降了,为什么不抗战到底呀,没有中国人的骨气,这东北河山就要落入日本人之手了,我们中国人要记住这民族的仇恨和国家的耻辱呵!”
王明选就让杨德宽给他找来铁锤和凿子,来到黑龙江边,找到一块马鞍形的巨石,借着月光,在上面刻下了“此石可烂,倭匪之仇不可忘。九·一八”14个大字!
此后不久,王明选满怀抗日救国之心秘密参加了东北军余部在当地组织的抗日义勇军,但没多长时间,因队伍成分复杂,纪律涣散,孤立无援而被日军打散,王明选无奈又回太平沟村经营蜂场,仍以养蜂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日救国活动。王明选早在幼年读私塾时,常听父辈讲述祖父们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的故事,已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刻的仇视日寇的烙印。所以,他才把深仇大恨凝聚在铁锤和凿钎上,镌刻出声讨倭寇的豪言壮语。
秘密潜回太平沟深山老林后,王明选察觉到自己已引起了日寇注意,被置于日特的监视之下。1936至1939年间,由于日伪军在当地沿江及山区里的据点多次遭到抗联的袭击,日寇加紧了对这一地区可疑人员的监视。此时,日本人已得知王明选是几年前从苏联过来的,而且又与抗联有过联系,便把王明选列为通苏反日嫌疑人,并将他与江边上的“仇倭石”刻字所为联系起来。于是,一个抓捕王明选的罪恶计划开始实施。
1937年初,为了躲避遭到迫害,王明选将他经营的养蜂场及其它财产一律交给了侄子王骧代管,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携妻巧妙地逃离了太平沟。后几经辗转,秘密潜入哈尔滨市郊懒汉屯隐居下来。日寇发现王明选已经逃跑,便立即将他侄子王骧抓进宪兵队,同时还抓了当地猎户鄂伦春头人夏季布。夏季布曾帮助抗日联军买过粮食、食盐等物资,与王明选有过往来,被人告发。日寇对王骧和夏季布实行严刑拷打,但未得到任何关于王明选逃跑下落的线索,便将他们残酷杀害了。
日寇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广布特务,四处打探王明选的下落。直到1944年春,终于打探出王明选的准确住址。日伪萝北警察局姓栗的局长亲自出马带着一个姓金的特务,迅速赶到哈尔滨捉拿王明选。王明选的朋友事先得到这一消息,帮助王明选出谋划策,制定脱身计策。王明选佯装精神病人,住进了日伪哈尔滨市立精神病院。不久,特务果然来到王明选的住处,但已是人去屋空。特务根据线索又追到精神病院,给王明选治病的主任医师胡文宗是个爱国人士,他介绍说:“这个人病情很重,是狂躁型精神病兼心肌变性症,整天胡言乱语,举止无常,常吃自己的大便,已完全丧失理智,成了废人。”特务们亲自验看了被关在病室中的王明选,还查看了病志和院方开出的诊断。此后,特务又暗中观察多日,还化装成病人与王明选交谈。最后,终于相信他果然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才放弃对他的纠缠。
就这样,王明选在煎熬中度过了最黑暗的岁月,终于迎来了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的日子。
王明选还出版过著作,抗美援朝期间他捐献大量蜂蜜慰问前线士兵,受到了萝北县政府嘉奖。1957年5月23日,王明宪病逝于哈尔滨,享年65岁。
王明选所刻下的这块爱国“仇倭石”,于1996年经国家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萝北县人民政府及建设、文化等部门筹资建造了一座爱国石亭,将这块石刻有效地保护起来。2005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听完老乡们的叙述从老乡家出来,回头展望,那“仇倭石”还在风中矗立,
当我站在萝北“仇倭石”前,内心的震撼如汹涌波涛。这块历经岁月洗礼的石头,承载着一段沉重而激昂的历史。它静静伫立,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先辈们抗击倭寇的英勇事迹,每一道纹理都似凝固的战斗画面;抚摸着“仇倭石”,指尖传递来历史的温度,使人能真切感受到当年那抵御外侮的坚定意志。它是先辈不屈精神的象征,更是一部无言的爱国教材。
站在它面前,我深刻意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在这没有“硝烟”的和平新时代,“仇倭石”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奋进。激励我们要传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拼搏,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