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的话题多得如牛毛,本人仅就以下两个话题斗胆放言,以尽抛砖引玉之责。
关于老年人如何做都要自尊自重。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诫:“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即,60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70岁才做事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人到了60岁为什么就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本人体会:人到了60岁,社会角色变了。按照现行退休制度,60岁离开了工作岗位,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不再有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的感觉了,不再有发号施令、呼风唤雨的威风了,更不再有居高临下、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了。此时,不“耳顺”还能怎么样?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70岁,土埋大半截了,漫漫人生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该吃的亏吃了,该上的当也上了,该犯的错也犯了,总得长点记性了。因此,做起事情来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不逾矩”,后生们在夸奖老年人的时候,也总会说,阅历广泛、经验丰富,抑或老成持重、德高望重。
其实,换个角度,孔子此言,更是对老年人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先说“耳顺”,人到了60岁要做到“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包括本人在内,很多老年人常常放不下架子、撂不开面子。再说,“不逾矩”,人到了70岁虽然做事可以随心所欲,但孔子紧跟下来的这句“不逾矩”,也是很难做到的,媒体不是经常有老年人“逾矩”的报道嘛。
如真能听圣人言,做到“耳顺”,“不逾矩”,不仅能做到自尊自重、保持晚节,而且对健康长寿也有很大益处。
关于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唐代耿湋的《上将行》(一作《上裴行军中丞》)中“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的两句更有现实借鉴意义。当今天下,波谲云诡、危机四伏,在此之际,特别需要饱经风霜、久经沙场的“老将”临危不乱、辨识风云,给后生们压住阵脚、擂鼓助威。20多年前,铁岭一位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多次说老同志要做到“帮忙不添乱”五个字就足够了。当时,没有往深处想,现在自己也老了,才认识到老领导的话意义深远。怎么样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本人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需要有“帮忙”的主观意愿,有“帮忙”的本事,别给帮倒忙,添乱;二是,如果没有“帮忙”的主观意愿和本事,也绝不要“添乱”。无意添乱,可以理解、谅解,故意添乱,则另当别论。
2025年4月3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