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采访袁如进的任务,我心里一直在嘀咕着:袁如进到底是位怎样的大人物,能数年如一日坚持做慈善?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

  带着无数个疑问,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夏日早上,按照事先的约定,在徐州植物园南大门,我终于见到了袁如进本人——一位其貌不扬的煤矿退休工人。在我的认知里,所谓矿工都是高高的、壮壮的,好似一座行走的铁塔。站在我面前的袁如进,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1.6米左右的身高,和穿着高跟鞋的我比起来,显得有些矮小。身着质地一般、皱皱巴巴的裤衫,给人第一印象有些不修边幅。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双不大的眼睛里透露出和蔼、慈善的光芒。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退休前,袁如进是徐州垞城煤矿食堂的一名炊事员。从十七岁到退休,炊事员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袁师傅是丰县师寨人,兄弟姐妹五人中他排行老大。小时候,他家生活条件不好,父亲在徐州煤矿当矿工,母亲独自带着五个孩子在老家生活,既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又要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其艰辛艰难可想而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缺衣少食的。但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妈妈也会从牙缝里挤出一点吃的,去接济比他家更困难的左邻右舍。在妈妈耳濡目染的影响下,袁如进小小年纪就富有同情心,每当有逃荒要饭者上门,他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吃的喝的分给乞讨者。

  袁如进十七岁那年,初中还没毕业便被父亲带进了煤矿,本想下井当一名矿工,每月能多挣十几块补贴家用,无奈因为个子太矮,不符合下井条件,最终被安排进食堂做了一名炊事员。

  做了炊事员后,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很快就掌握了煎炸烹调的各项技能。他脏活重活抢着干,周到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工友们的一致好评,很快就当上了炊事班长。

  他为人善良、热情。工友们谁家遇到困难,他总是不遗余力给予帮助。外出办事时,在路边遇到乞讨的流浪者,他都是倾其所有,解囊相助。结婚有了孩子,他常常领着孩子参加慈善机构,在市中心各大商场或广场上举行的各种募捐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影响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生活中,袁如进没有其他爱好。因为长期在食堂工作,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为了解乏,他养成了抽烟喝酒的习惯。加之每天必须早起晚睡,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他的体重一度直线飙升,最胖时,竟然达到160多斤。160多斤,对于身高只有1.6米左右的袁如进来说,严重超标。

  体重超标了,高血压、高血脂等毛病纷至沓来。他的血压最高时高压竟然达到二百三、四十,虽然血压高得吓人,但平时没啥感觉,既不影响吃喝,又不影响生活,袁师傅也就没把这些毛病放在心上。

  谁知,超高的血压如潜伏在身体内部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一场意外。2014年冬季的一天上午,在家休息的袁师傅突然鼻孔出血,血流如注。他手忙脚乱地冲进卫生间,找来纸巾堵住了鼻孔,鲜红的血又从口腔涌了出来,他的衣襟上沾满了鲜血,点点滴滴洒落满地,场面十分惊悚。当时老伴和孩子都不在家,危急时刻,袁师傅没有慌张,沉着冷静地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袁师傅很快被送进了医院,通过检查得知,他是高血压引起了脑梗,造成毛细血管大出血,幸亏救治及时,没有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袁师傅逐渐康复出院。出院前,医生叮嘱他以后一定要饮食清淡、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坚持服用降压药。

  出院后,袁师傅谨记医嘱,酒再也没喝过,烟也彻底戒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很快,他就瘦了二十多斤,血压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身体越来越好了,不久,又恢复了以往生龙活虎的样子。

  这次生病住院,对袁师傅触动很大。他时常想:“我虽然经历了一场灾难,但由于国家医保政策好,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一场大病,自己几乎没掏多少钱。”他发自内心对国家、对社会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苦思冥想:“怎样才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呢?”他灵机一动,“有了,我可以把以前每月抽烟喝酒的钱省下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说到做到,从此以后,袁师傅经常接济身边有困难的人,每当从电视上看到有的地方发生地震或者洪水等灾难需要募捐时,他总是积极捐款捐物。

  2018年3月,年满六十的袁师傅办理了退休手续。说到退休,袁师傅眉飞色舞,幸福满足溢于言表。退休对他来说真是双喜临门,从此不仅可以每月固定领取退休金三千多元,而且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原来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搬到了新建的小区,住上了100平米左右的电梯房。

  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袁如进浮想联翩,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回顾几十年的人生路,他觉得自己挺幸运的。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文化不高,又没有什么大的本领,这几十年却活得稳稳当当。那些和他一起进矿的工友,很多人早早下岗了,为了生活到处奔波,而他却顺利干到退休。退休了,不仅退休金比下岗的工友每月高出一千多元,还一次性领取了一笔数额不菲的住房公积金。如今又住进了新房,他打心底感谢国家,感谢敬爱的党。于是,他和老伴商量:“两个女儿都结婚了,有车有房,生活上不需要咱补贴。我想每月捐出退休工资的十分之一,去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老伴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于是,从2018年3月份开始,袁如进每月在领取退休金的第二天,便来到徐州慈善总会捐款300元。随着养老金的逐年增加,袁师傅的退休金涨到了4000多元,他又把捐款金额调整到每月400元。如今,袁师傅的退休工资每月涨到5000余元,他的捐款金额随之也上涨到每月500元。

  六余年过去了,袁师傅每月都不顾路途遥远,从徐州西北郊的徐矿城乘6路车到金地,再换乘路69路公交车辗转来到位于彭祖园附近的徐州慈善总会捐款,风雨无阻。徐州慈善总会从会长到门卫,对袁师傅都非常熟悉,袁师傅对他们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捐款一天,如果哪天我不来了,就证明我已经离开了人世。”

  去年春天,袁如进的老伴时常感到疲劳乏力、腹部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患了肠癌,病情严重,需要马上手术。提起老伴的病情,袁师傅神情显得特别落寞,眼睛里充满了忧伤。短短几个月,袁夫人手术加化疗,前前后后住了五、六次医院,光医药费就花费八九万元。这时候,亲朋好友纷纷劝说袁如进:“你们自己也遇到了困难,病人吃药打针,哪一项不需要钱?以后,千万别再捐款了,省点钱给夫人好好调养身体吧!”

  袁如进却说:“我的退休金加上老伴的退休金,每月也有八千多元的收入。这次老伴生病虽然花了八九万,但去除医保报销的,自己只掏了一万多。如今,咱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生老病死都有保障。正是因为生活在咱中国,老百姓才能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我没啥大本领,只能尽这点微薄之力,去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啊!”

  袁师傅质朴的话语,句句叩击我的心扉。袁师傅只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既没有魁梧的身材、出众的颜值,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丰厚的收入。每月区区五千余元的退休金,还不够富豪大款们的一顿饭钱。可是,正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却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时刻想着用微薄之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即使是一株小草,也能摇曳出春天的气息。小人物袁如进的高尚情怀,是社会上那些所谓精英,所谓明星大腕们必须仰视的。

  霏霏细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太阳慢慢露出了笑脸,万道霞光映红了东方的天际。袁师傅告别了我,迎着朝霞向东边的公交站台走去。

  凝视着袁师傅渐渐远去的背影,我觉得他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