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大青山下、弯弯柳树河畔,有一颗明珠在熠熠闪烁,这就是延寿县青川乡政府所在地的兴隆村。这里的土地广袤、一马平川,金秋到来,稻浪翻滚,绿帐万重,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走进村庄,街道宽阔整洁,各家各户彩钢房五彩缤纷、窗明几净,路灯、电线杆像列阵的哨兵,在街道两旁挺拔站立,各家超市饭店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整个村庄充盈着一种景然、热烈、祥和的氛围。 近几年来,兴隆村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团结安定、生活幸福,每唠起兴隆村的发展和变化,老百姓无不翘指称赞:“这都多亏我们有一个好支部,支部有一个好带头人啊!”
她,看起来平凡又普通,普通得像一个土里土气的农家妇女,没有豪言壮语,没英雄壮举,有的只是一颗和老百姓连一起的忠诚、朴实、火热的心,团结引领党村干部、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道路,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奋斗与奉献之歌。
孟庆平同志生于1980年,2007年6月加入党组织.2014年参加工作,为兴隆村村会计、支部和村委会委员。入党以来,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因她的工作一直特别出色,2019年11月,孟庆平同志被青川乡党委任命为兴隆村党支部书记,后又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她从担任会计、支书兼村主任职务以来,夙夜在公,兢兢业业,使兴隆村面貌焕然一新,从2017年开始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乡级优秀党支部书记、模范共产党员,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和赞扬,连续多届被当选为延寿县人大代表。
一、加强党建强党风,党干境界至先锋。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繁荣,同时也给腐朽思想造成了可乘之机,享乐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污染了某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因而在抓经济建设、体制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放松。农村党组织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打铁先得本身硬,工作好不好,先看党员成不成。自从孟庆平同志上任伊始,即开始把党建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孟庆平带领党支部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增强兴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推进兴隆村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村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培训制度。坚持开展好争创“学习型”基层先进党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活动内容主要是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文件、习近平同志的《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卷和《简明党史》等文献,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记好学习日志和心得笔记,制订完备的学习计划,除了集体学习、交流讨论之外,回到家里还要利用休息时间独立学习,要求每个党员深刻感悟,坚定理想信念。
孟庆平同志带头学习,几年来,读完了习总书记的一至四卷《谈治国理政》,书页边上写满了记号和自己的见解,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党支部坚持每周一课活动,轮流讲课、民主讨论,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努力达到和超过党章要求的党员标准。
另一主面,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培养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和列为后备干部。现全村重点培养干部4名,两男两女,培养优秀人才23名,其中一是快乐烤吧自主创业的,一是种田能手。现有入党积极分子4名。孟庆平和村领导干部坚持以“捧出一颗心,才能赢得一片民心”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群众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为村民诚心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为稳定农村和谐、人民生活富裕、幸福而努力工作。兴隆村抓住党建不放松,以党建促发展,党支部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由于兴隆村党建工作成绩突出,2022年9月,党支部被评定为哈尔滨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儿。
二、乐于奉献如火炬,爱岗敬业胜黄牛。
自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她就立志把青春和智慧献给生她养她的故土——兴隆村。虽然村干部待遇低、条件艰苦,干工作还容易得罪人,但她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村组工作上来。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她深感责任大、压力大,她想,既然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了,我就不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必须牢记初心,不辱使命,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切实当好他们的公仆、勤务员。村里工作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把群众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就能干好工作。孟支书家离村部比较近,从此她把村委会当成家了,每天早来晚走,别人都是上八个点儿的班儿,她每天要上十二到十四个点儿的班儿。到村委会以后,她就开始打扫卫生、整理党务材料、学习习总书记的著作、作读书笔记,每当有群众来访,她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地热情接待,起身让座、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当听到群众有什么事情或困难时,她能立马办的立马就办,不能立马办的也要记在工作手册上,抓紧去办,需要上县、乡里去办的,她要开自家的车拉着村民到县乡政府去办。办完连一口饭都顾不上吃,再把道远的群众送回家去。
上任以来,在孟庆平书记的带领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如在各村田间路维修建设工作中,村两委都坚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研究讨论,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大家达成共识后再实施,所以,近年来所实施的每一项工作都获得了村民的拥护和赞许,成效特别显著。孟庆平同志对任何工作都不搞一言堂,都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定砣,支部班子逐步形成了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的工作原则,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村两委干部工作中互相支持补台,互相信任,在生活中情同手足,营造出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严格管理制度,健全一套好制度。孟庆平始终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理好人,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培训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村规民约、工程建设招投标、重大决策、环境卫生、土地征用、建房审批等一系列制度,使村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法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紧扣主题抓经济,帮民致富创新绩。
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任务。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的致富环境,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兴隆村党支部多年来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脚踏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从疫情结束以后,孟支书即开始考虑怎样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发展多种经营,带领村民致富问题了。一直以来,村民主要依靠种田维持生活,产业太单一,经济一直不见起色。孟庆平和党支部经研究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发挥本村平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动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一是组织村民出外考察,开通更多的挣钱渠道,二是通过村里能人上网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或与外地商人沟通,种植和养殖来钱快的动植物,同时与货主签订合同,从而解决了村民种植容易销售难的问题。例如根据本村是乡政府所在地的情况,大力鼓励群众开超市、开饭店、旅店、成立汽车农机修理部等小型企业,根据本村平川地较多的实际,扣蔬菜大棚、大棚养大鹅、圈养猪、圈养牛羊直线育肥等产业,投资困难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帮助贷款,筹集资金。大田里多种经营、多种种植养殖还可以种植特色作物,如西瓜、香瓜、辣椒、万寿菊、菇茑、中药材等等,成为村人的主要收入渠道,几年下来,不但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些村民还到尚志、县城、本乡买了楼房。党支部还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发动群众家家户户种植高产菇娘,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单是这一项,该村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另外,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也是为了解决脱贫户的务工问题,孟庆平还大胆迈步,在原来村办的养鸡场的基础上,又创办了一个村办企业——绿诺面条加工厂。为创办这个企业,孟支书那些天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心力交瘁,从开始谋划产业、入户进行民意调查,到筹集资金,2023年9月向上级申请办厂,10月份到乡县办理各种手续,涉及到卫生环保、市场监督管理等等好多部门,孟支书是没黑没白地四处奔波,求爷爷告奶奶地哀求,用百姓的话“腿都跑细了”,到2024年6月终于“延寿县绿诺面条加工厂”基本建成,现在即将启动运营,目前来看,这个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做大做好以后,可以解决一部分脱贫户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壮大集体经济,所得利润可以增加全村人的经济收入,更好地帮扶困难群众。这是孟支书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她富民强村的一个大手笔。
四、脱贫监测全心意,确为群众办实事。
喊千句口号,不如办一件实事。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孟庆平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贫困百姓解除疾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动摇,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脚踏实地、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身体力行,带领党支部、村委会、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好脱贫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现行政策,针对全村农户进行入户排查、精准识别,确定候选的脱贫监测户,再根据情况向上级报告,申请监测户,获得批准以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即把他们纳入重点扶植对象,村干部分工包户,帮助脱贫监测户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为监测户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孟庆平同志主抓全面工作,同时也分包了多户监测户,利用空闲时间去帮扶他们。如本村有一个脱贫户叫张荣存,夫妻都是残疾人,孩子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家里仅有10亩地,前些年靠承包别人的土地种,家庭生活还过得去,这两年他媳妇总犯病,身体不太好,不能干重活,所以也不能外包土地种了,经济收入可见捉襟见肘了。孟庆平多次来到张荣存家,跟他两口子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帮助他申请了护林员,还让他媳妇当上了街道保洁员,从就业角度帮助他增加了收入。还有本村村民张安富,常年有病,天天吃药,生活入不抵出,但他不想给党找麻烦,所以再困难也不肯说出来。但是,经过孟支书和村干部的入户走访、大数据筛查,发现张安富确实到了困难境地,所以,村委会给他申请了监测户,孟支书自掏掏腰包给老张两千元钱,加上新农合报销,解决了他看病和生活困难。还有孟支书经常去的地方是老党员赵万富家里,去看望、慰问赵万富的老伴,她前年得了骨癌,这几年看病几乎掏空了所有的积蓄。孟支书每次去都给她扔钱或者送来营养品,鼓励她不要灰心,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孟支书根据赵万富家的情况,把他家列为监测户,这样,他媳妇看病就不用花很多钱了,为他家解决了一大难题。
作为一位支部书记,村民的利害总是牵动她的心。每当夏天雨季来临之前,孟庆平总是带领村干部到各屯检查河道情况,把有危险的靠田靠屯河段都提前加固好,确保未雨绸缪、万无一失,有居住危房的群众提前转移,低洼地块提前挖好排水壕,因此,去年今年连续两年发大水,都没有造成人畜和地块的损失。尽管如此,她也并不放心,每当大雨来临之夜,她总是睡不着觉,和村委们守候在村部里,不时地还要冒雨出去查看水情和地块。
“黎元福祉肩使命,遭窄畏难现雷锋。(白鹭诗句)”。这句诗也体现了基层干部孟庆平同志把群众的疾苦当做自己疾苦的精神,也体现了共产党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品格。
五、妙手治脏环境好,文化活动气氛高。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社会氛围,努力把兴隆村建设成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孟支书在村屯的环境卫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是抓认识,转变观念。每年年初,村委会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新的《兴隆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将管理和保洁承包给个人,村委会定期检查、实行严格考核。第二是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村里每年都要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发到各屯各家户,每户签下承诺书,不随便乱倒脏水和垃圾,街道还要贴标语悬挂横幅,另外派出三轮宣传车,到各村进行巡回宣传,宣讲生态卫生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村民的卫生觉悟和卫生习惯。第三是抓重点,开展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绿化工程,各屯相关路段和街道路畔都要栽果树、种花植草,二是净化工程,建设垃圾中转站,实行组收集、村转运、乡集中、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三是禁烧工程。全面推行秸秆禁止焚烧和综合利用,责任到户,干部深入田头地块,以“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要求落实禁烧。连续五年来兴隆村禁烧率达到100%。孟支书还在人大代表建言献策书上提出几条关于秸秆再利用的建议:1.可以把秸秆打包供给农户烧火做饭,这样也能杜绝滥砍滥伐;2.可以发展畜牧业,把秸秆粉碎做牛羊饲料;3.可以建燃料厂,把秸秆打包做成炭棒,用来城乡冬季取暖;4.可以建造纸厂,把秸秆做造纸的原料。根据当前的条件,兴隆村首先能实施孟支书提出的第1、2条建议。
前几年,兴隆村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村民沾染了一些坏习气,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搓麻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孟庆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让群众跳出这个怪圈呢?这个问题一直成为萦绕在她头脑中的一件大事。这时,村里有一位多才艺的村民来找她,提议要组建一个小型的艺术团,她灵机一动,有办法了。现在村民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更要丰富,只有文化活动才能引领村民走出怪圈。从此村里利用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吃饱、穿好的基础上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图书室、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在她的动员协调支持下,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健身操队,舞蹈队,小型文艺演出队,孟庆平本人有空也参与其中,与民同乐,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踊跃参加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平时每晚都要活动,到了元宵节、三八节、建党节、国庆节、老人节等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借助文艺形式歌颂党、歌颂伟大的祖国、宣传敬老爱幼、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乡政府组织的演唱会、书画展、运动会等活动,动员村民都积极参与,展示才艺。村民在艰辛的劳动之余,身体和心情都得到了有效地放松,潜移默化地也都受到了教育,都觉得活得有滋有味,精神文明建设在兴隆村开展得有声有色。
“倾情民众谋福祉,砥砺前行向未来。(白鹭诗句)”几年来,正因为孟庆平能够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为村民谋利益、解决困难办实事,才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她正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扬鞭策马,奋勇前行,为把兴隆村打造成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忘我地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