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军嫂爱情的一首军旅歌曲《十五的月亮》中有这么一句赞美军嫂脍炙人口的歌词“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我的一半”。是啊!每一位军嫂都有着她陪伴军人丈夫一起生活的不同经历。上世纪的军人特别是营职以下和未达到14年家属可以随军军龄的军嫂,他们大部分都是夫妻两地分居生活,这就是军人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之一。

  1979年4月,我与时任沈阳军区守备8师23团特务连副指导员(后任连长)的冯吉双分配到一个连队。1969年,他在山东省茬平县应征入伍,他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他那平易近人和蔼的脸庞在与战友们的交谈中笑容可掬,洪亮的山东口音展示出他那掩盖不住的标准山东男子汉特有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和真诚精神风貌。

  他是一位持有沈阳军区后勤部四分部经严格考试发放的部队红色驾驶证的汽车驾驶员,他还有一手让战友们羡慕不已的汽车维修技术,连队的文书属连部我和冯副指导员在一桌就餐。


  战士们对军嫂所付出的辛苦没有过多的认知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部队的排职以上军官几乎陆续都结婚了但他们还不具备家属(军嫂)随军的条件,所以连排级夫妻过着分居两地的生活,他们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连队,我和冯副指导员接触的时间相对比较多,陆续得知他爱人在山东老家是一位人民教师。每天,他爱人要按时上班,回家后还要带孩子和照顾公婆生活。虽然,我那时没成家,不可能切身地感受和理解军人夫妻分居两地生活的苦衷,他几乎很少谈及他爱人在老家敬老爱幼生活的辛苦,我对冯嫂的感知认识那就是她与其他军嫂一样,都是一位即平凡又令人敬佩的军嫂。

  在连队,战士们偶尔也会遇到穿着朴素衣服,说着浓重地方口音来连队探亲的连干部家属,战友们会在休息的时间相约几位战友一起去部队的招待所拜访一下来探亲的军嫂,战士们齐刷刷向嫂子立正敬礼!让军嫂乐的心里开了花,急忙招呼战士们,此时的军嫂看见来访的小战士们就像看见家里的小弟弟一样亲,急忙拎出旅行袋打开拉锁捧出从家乡带来精挑细选的特产花生、大红枣儿让战士们品尝,战士们看到那一颗颗夺人眼球的大红枣儿,随即感觉到耳边飘来了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曲中的一段歌词“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哎嗨呦呵,更加甜蜜更加香”。大家随意唠唠嗑说说话,军嫂带孩子来了,有的战士会蹲下身子与小朋友互动着玩,室内氛围其乐融融,军嫂看着眼前的情景内心很欣慰感觉自己在家忙乎辛苦没有白费啊。


  为祖国边疆人民建设添砖加瓦

  1981年4月,我调2班任班长。冯吉双副指导员奉命从驻地带领2班,6班前往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地处国境线的国营858农场8连出差执行公务。这次公出是我在冯副指导员直接领导下工作了7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彼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由此加深了战友们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我们在农场的工作中,战友们多多少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冯吉双副指导员在面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地体现出他作为领导敢担当,不推卸,有能力迎着困难而上的精神。

  我们来858农场8连的任务就是改善部分职工从土坯草房入住到砖瓦结构的新房子里,8连给我们派来部分年轻的女职工参加基建工作,她们的工种就是和灰等瓦匠当小工。基建起止时间是4月底开工10月1日前完工。具体的基建任务一共要盖5栋房子,一栋200百平方米,一栋可以入住4户人家,每家50平方米,完成盖新房1000平方米。

  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还挺大,要在入冬取暖之前让职工拎包入住新房。开工后,我们来的军人在生活中和军营里还真没有人会干瓦匠的大工活,充其量当个小工搬砖,按比例和水泥沙子灰,搭脚手架是没问题的,我们只好抱着边干边学的想法去干活。

  战士们从测绘用石灰划线,抡起镐头在开化的土地开始挖地基,填沙子,垒石头地基,再往地基上砌砖墙。开始挺顺利的,但盖房子把大山墙砌砖的大工就没人会这手艺了。农场8连长赵崇义很自信地从职工里派来了4个瓦匠,在砌房子的大山墙时,这四个瓦匠很快就因为砌大山墙时出现了不是立砖砌歪了就是横砖跑偏了的水平问题,施工进度只能放严重地影响了施工作业的进度。

  冯副指导员发现这个情况后,把农场“二把刀”瓦匠砌山墙存在的问题与赵连长沟通后做出帮人帮到底的姿态,主动提出他立刻与部队首长联系反映情况,尽快从部队派来大工瓦匠来协助完成农场连队的基建任务,这一举措一下子就解决了农场连队基建的燃眉之急的问题。部队派来的瓦匠,在冯副指导员的安排下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开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九字练兵法,在不耽误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在施工现场短期内把战士们都培养成能挑起大工手艺的瓦匠加快施工进度,工期提前交工,职工和家属入冬前入住新房了,我们也按时归队了,战友们在服役期间还学会了盖东北民宅的瓦匠手艺,身体力行地体验了一干一行爱一行的实践活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又到一年战士退伍,军官转业的时候了。担任特务连连长多年的冯吉双也考虑到从部队转业可以早日结束夫妻分居两地的生活现状和家人团聚,已联系好回原籍安置的工作单位,没想到的是部队根据特务连的实际情况让他继续留队,当他把这一消息写信告诉爱人郗巧云老师时猴,得到爱人郗巧云的回复是“现在部队需要你留队,你就安心的工作吧,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我和孩子在家等你。”这一番发自肺腑的心声体现出一位即普通又平凡军嫂真实的拥军情怀。


  开春后见到了重情重义的老战友夫妇

  2024年4月中旬,我和爱人还有几位战友夫妇相约一起来到了济南市拜访老战友冯吉双夫妇。看见老战友夫妇都已过了古稀之年,却很有精气神显得热情洋溢。我们战友相聚的短短3天里,他们夫妇陪着我们游览了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公园等景区。

  嫂子郗巧云的腰疼挺严重,为了陪我们她用一个宽宽的版带紧紧裹在腰部,一路紧跟慢走地陪着我们,这让我看了真是于心不忍,毕竟是70多岁的老人啦,我们再三劝说嫂子不用来陪我们了,嫂子满面笑容地说:“俺知道兄弟和弟妹要来济南了,俺高兴的很,俺怎么能不陪着你们走走看看呢,这腰痛病,不碍事,不碍事。”执意要全程陪同的态度就这短短的几句话真的让我内心破防了,看着嫂子那一眼就能看出来弯腰的身型显得有点瘦的身体,我们也就真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

  在济南市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漫步在景区中聊天,当年冯哥在部队。嫂子抱孩子去医院打针时,看见护士手拿着注射器一针扎在孩子身上,当妈的心疼啊;老人住院家人轮流陪护的经历可想而知的当年嫂子的辛苦付出。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冯吉双夫妇一直把我们送到济南车站,嫂子郗巧云对我说:“你冯哥,已经不起这样的情景啦,去年,你冯哥工兵营的老战友到济南来看我们后,在济南车站分别的时候,他们两位老战友相拥在一起互拍后背,无语又控制不住地默默流泪,他俩以这种老战友特有的方式道别。”我见到这样的场景触景生情,也根本控制不住掩面转身流出了眼泪,抬手抹去眼角的泪,缓解平稳一下这激动的心情。

  是啊,向我们这个年龄的老战友们都七十岁左右了啊,何日君再来战友们之间还能有多少次相聚的机会,每一次老战友相聚和分别后还真都不知道老战友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唠唠嗑啊,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在生活中体现出浓浓的战友之情溢于言表吧。

  军嫂是一个特有的名词,更是一代代军人为了保卫祖国繁荣昌盛,有着军嫂在家庭做坚强后盾支持的信念。郁钧剑演唱的歌曲中有一段歌词唱到“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那,愿天下都快乐”。这就是军人和军嫂的心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