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注册榕树下,那时我把这里当作习作园地。不怕人笑话,我那时发了不少作家梦,把沉睡了20多年的写作神经调动得无与伦比,恨不得把几十年冰封的那点儿文字象种子一样撒向榕树下这片广袤无垠的文学土地上。短短几年时间,我绞尽脑汁拼命地写,连续在榕树下发表了100多篇文字(包括散文、游记、小说、诗歌等)。
  后来发现,把这里当作交流园地是更加不错的选择。因为渐渐地,写到快要江郎才尽了,方悟得自己的写作水平还低得可怜。于是,就有了和其他笔友交流的愿望。这时(2003年6月19日),榕树下“雀之巢”社团成立了,自己仰尊已久的独上月楼、黑人阿明任正副社长,他们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在榕树下已圈粉无数且独具魅力,很值得信任。而该社团以中年人为众,大散文为主要体裁,也符合自己的年龄和写作特点,便不失时机地加入了社团,成了巢中的一只小小鸟。
  如果说榕树下为网上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广袤的写作天地,那么雀之巢社团则是有着更多相同趣味的文友们互相学习、交流提高、乃至推心置腹的温暖窝。


  ——难忘2004——
  2004年,是我走进榕树下第3个年头,也是加入榕树下雀之巢社团的第2年。这一年意义非凡,开启了我与巢友们实际接触的过程,进而感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笔友们的温情,由此彻底推翻所谓文人相轻的片面论断,殊不知,人生坎坷难免,人间真情常在,巢中文友们相见相惜相爱相重的情谊从此拉开序幕。
  (1)
  这一年,我开始任“雀之巢”编辑。作为榕树下的写手,2004年是平凡的,写的不多,成绩不大,但作为编辑所取得的收获,已经大大超过了自己写作的满足。知识无止境,当发现自己编辑的文章同样给我以知识的补充时,我快乐。
  还记得第一天当编辑的情形。这一天,我诚惶诚恐,向“前辈”们请教,诲人不倦的老姐、阿明、慕容姐等为我一一解答;这一天,也田看我端坐几小时不下网,感动得给我拍下“第一天当编辑”的精彩摄像短片;这一天,我编辑并第一次推荐的的“妇联主任在我家”上了榕树下“今日绝品”,当时的兴奋,真比自己获得绿叶还有成就感。
  最令我感动的作者,是忍戒仁借者。6月份为该作者编辑“蒸馒头的启示”的过程和鸡毛信频繁往来的讨论,至今回忆起来还挺有意思。在这篇文章最后发表的评论里,作者写道:
  - 由 忍戒仁借者评论于2004.06.23 22:31 评论id(3251341)
  我在这里郑重声明,此文是我2004.6.21而拙,初次投稿,是晴翠儿老师审阅,退稿了,而且已经说明了退稿原因,我发送多封鸡毛信,晴翠儿老师都耐心地、带着一颗对年轻人帮助、包容的爱心逐一回复,并予以悉心指导。我做修改后重投,晴翠儿老师本来不值班,却熬夜等待,并且对文中部分语句给予修改,使我受益匪浅!这样的编辑老师才不愧为老师二字,在文学上,尤其是做人上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在此我发出我心底的声音:晴翠儿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您让我感受到了远在天际的温情!最后祝愿我们所有的编辑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字里行间,虽然溢美之词过了点,虽然“远在天际的温情”几个字让我笑了半天,但我深切地感觉到了作为网站编辑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为每一位作者(每一篇文章)负责,为雀之巢今天来之不易的良好声誉负责。同时,我也欣慰,雀之巢,真的是一点一点的火星拢起来的,而我,也是其中一点。
       这位年轻的勤奋的人民教师,由于虚心好学和对文学的极大热情,由于抒情流畅的文笔、平实质朴的感情,在九月份“雀之巢”开展的“桃李芬芳”征文活动中,以其“工作的酸与甜”一文获得了优秀奖,并被收录到雀之巢第一批印刷读本《桃李芬芳满天下》。这篇文章,是我编辑并推荐的。
  (2)
  2004年,和远方的巢友欢聚了三次。其中两次再见老姐独上月楼,一次在泱泱蜀地见到了久读久识未谋面的泥儿。
  年后初七见老姐,是一场聚会。共聚的有老姐的漂亮妹妹美好姐姐、在深工作的草净沙、我的单位领导也田。五个人在四川酒楼闽江厅边吃饭边讨论我巢社稷:说到鲜花,说到鸡蛋,说到发展,说到加强,说到前些日子在北京与威廉的探讨和在沈阳与阿明等的决策,还说到下一次的笔友会......就着滚滚火锅,谈兴被调得越来越浓,神采飞扬的老姐,直到酒楼打烊了,才恍惚地说:"哇,这里的汤圆儿,好好吃,我都没吃够呀!"
  之后又驱车转移到天地大厦对面的西餐厅名典咖啡语茶。女士们喝着卡布其诺,男士们品着毛尖,坐在吊椅上,饶有兴致地听老姐聊自己的网络经历。实在太丰富了!从南到北,从老到小,从网络到现实,从平民到官场,谓之阅尽人生百态也不为过,而其检察官公职身份的威严竟丝毫不露,反倒是她游走网络文学的特别经历生动无比,且生花妙语,直说得大家笑翻了天。
  如果说春节期间的聚会象火锅翻滚般热乎,那么国庆期间见到老姐就很象温热的咖啡般袅袅飘香了。中信广场的王子厨房里,和老姐亲密无间的交谈,真是一番享受。本来老姐这次因事务而来,很是匆忙,但还是在仅有的几个小时里接见了我这个老部下,呵呵。捧着渐凉的咖啡,心中却是如此温暖,我不知道是因为受宠若惊呢,还是实在两人太投缘?
  我常想,也许正因为老姐的魅力如此生温,才是我巢不断发展壮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吧!
  不知道为什么,见泥儿的感受虽然和见老姐不尽相同,但有些东西却很相似。
  本来去四川是心里直打鼓的,太陌生了。但偏偏一个泥儿,仅仅两次约见的泥儿,让我对四川生发了非常的熟悉和特别的感情。
  第一次见面是“老房子”酒楼,再直落“自在”酒吧。品尝四川口味本来就是很多人“吃吃”不倦的乐事,泥儿精心安排了让我垂涎的家乡菜,她大方而秀美的模样、隽永而飞扬的神气、沉着而热情的态度,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酒吧里尽管静谧昏暗,但琳琅多彩的装饰衬托的分明是我俩内心的快乐、温馨、和明亮。
  第二次相约是临走前在“三只耳”火锅连锁店。麻辣、馥郁与清香、滋润的搭配,似乎可以解释为泥儿热爱追求又平淡处世的人生态度。所以,她始终清澈的眼眸里,好像总是装载着许多疑问,许多思考,许多将来。
  当泥儿用一个非常熟悉的拥抱和我告别的时候,我突然才意识到,我们已经成为榕树下的、雀之巢的很熟悉很亲密的朋友了!
  (3)
  2004年,雀之巢里首次出现“文字传友谊,网络递真情”的动人场面。9月份,“猴哥”谢悟空“单骑走郑州”,而后在榕树下留言板发贴“我见到了黑马”并被首页推荐;10月份,老大紧随其后“微服私访”,并在BBS上传聚会照片,更是牵动人心;随后是巢中不断涌现的询问与关怀,直至千里邮政传递拳拳深情。昔日黑马,这个写作出色但生活一直未被人知坐着轮椅的巢友,通过猴哥和老大的眼睛,展示了他生活困窘的艰难和不息的顽强,也领受了众多本素不相识却善良慷慨的巢友的情谊。这一幕幕,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千百年的造化,让相识在网络中的我们,真实地在网上也在网下,感动了一把。看看榕树下发出的这些感人至深的帖子吧:
  黑马的同事和朋友珍视明:回复于 2004.10.21 16:35
  谢悟空大哥:
  作为黑马的同事和朋友,巢里的那份真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你和月楼大姐不远千里来看望黑马、扶助黑马,更让我们感动羞愧。我没有为黑马做过什么,倒是被黑马牵着手进入了巢这个大家庭里,认识了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感受到了巢里的温暖,真是幸福!
  雀之巢的众多巢友:
  锦斓斑  回复于 2004.10.21 19:31
  为巢中一直有这样一个中坚力量团而骄傲:)
  当透过文字而勾勒的人物形象真实的成为眼中的影象时,才更深刻的了解什么叫做“感动”。雀之巢不仅为雀儿们提供了一个文学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时刻充盈着感动的一个家。
  酸枣小孩  回复于 2004.10.23 01:55
  真情永远
  得见真颜,得见真情。人间自有真情在。
  风中的云儿  回复于 2004.10.23 12:12
  祝福黑马!
  很荣幸自己是这个温暖家庭中的一员,也非常感动于黑马的坚强,相信黑马会越来越好!……真骄傲,为我们的雀之巢!为我们的黑马!为这份难得的人间真情!
  昔日黑马  回复于 2004.10.20 21:10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场面,这却又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场面。那次,猴哥的“给黑马插上翅膀”的帖子发了之后,我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尽管心里早有准备,可现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当老大和秘书长把大家的心意捧给我的时候,我不敢伸出手去,因为我难以估量其中的分量!不仅数额巨大,而且给与我精神的力量是别人难以想象的,我想,有了大家爱的力量,我一定会很好地走下去的,好好的,坚定地……。我是个讷言的人,所有的话都不说了。只想说:感动!幸运!惜缘!请原谅,我不对大家说“谢”字,它太轻。


  ——体育世界大家庭——
  从小,我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那时,我还不懂得欣赏体育。大学时代和全国人民一样追捧过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夺冠的精彩赛事,那种狂热也主要来自于爱国的一腔热血。
  真正欣赏体育的契机,也许来自1990年电视上看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十四届足球世界杯。从一群美艳女模特儿走进绿茵场的开幕式,到一群勇敢英武的小伙子驰骋草地的比赛过程,直至最杰出者捧起大力神杯的那一刻,每一个阶段不是充满着诱惑无比的激情,就是埋藏着撩拨不已的悬念,总是那么激荡人心。
  直至2002年第十七届韩日世界杯,我开始在榕树下抒发观看心得。我知道只有用心写出来自己的感觉,才可能把每一场赛事给予淋漓尽致的诠释。我大写特写,澎湃激昂。当时榕树下还有个叫剑胆琴心的女孩儿,和我一起激动、一起快乐、一起声讨、一起悲伤......,几乎成了知音。同时,我把每次心得都通过E-mail投到了《深圳特区报》世界杯专版,竟然吸引了版面主编的注意,一连三次采用登报,甚至催稿——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爽。赛后不久,报社还把这届世界杯所有报道合辑成册,出版了书籍。
  雀之巢成立后,关心体育评论的巢友们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起劲地书写各大体育赛事的看点:2006年第十八届德国世界杯全程赛事、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全程赛事、2010年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全程赛事、2014年第二十届巴西世界杯全程赛事,无一遗漏。
  2016年第三十届里约奥运会,受巢老大月楼之命,由我来主持江山文学网新雀之巢“巢友‘渣渣’聊奥运”论坛,全程报道,全数据呈现。8月6日至21日,16个赛日,多少欢腾的时刻,我和巢友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在六个加长版面中聊每一场赛事,孜孜不倦,热火朝天,一直到中国奥运健儿们戴着26枚金牌(总共70枚奖牌)满载回国了......还意犹未尽。
  哎呀呀,有了体育,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有了网络,体育是多么的有趣儿;有了雀之巢,我的体育世界是多么的精彩!


  ——相逢、相守、相惜——
  自2002年初见老姐距今已有15年;雀之巢社团2003年成立距今已有14年;我开始成为社团编辑的2004年距今已有13年。巢友中,除了与老姐月楼常来往,我曾在深圳见过观潮、倾听书卷、潇湘小放、草净沙、石佛和如风,也曾见过四川泥儿、湖南于湘、北京希萍姐、上海秋趣奋进者、沈阳阿明月牙米奇黎明一米......。更多的,还是未曾见面却一直在网上互动的巢友们,印象较深的有海蓝蓝、西拉木伦、济生、刘齐老师、邵魁老师、霜落枫林、恋海如歌、叶子、山与海的对白、长袖伊人、夏日清荷、梦秋、哭之笑之、天山鹰、刘福田、七彩咖啡、志琦、雪轻旋、岳桦迎风、哭泣的键盘、梁争、点鸿、雷蕾、风中的云儿、曲新同、老树、大慰、陈国庆、空中白雪、柴英、小泥儿......等等(还有,一时想不起来了)。结识的巢友越多,相互的联系越密切,学习的机会和感受的快乐也越多。这么多年了,大家一起投稿、读文、编按、评论,边抒怀、边互助、边理巢、边进步,一个虚拟的巢,凝聚了五湖四海的成百上千只“鸟”,着实不易!
  历史总是在大浪淘沙,这十多年来聚散于此的人和事,正如现实中聚散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在历史长河的流动进程中不断游移和变迁。有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有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近;有的事让我们温暖和感动,给我们无畏的依靠和快乐的力量,有的事却令我们遗憾和悲伤,让我们审慎去反思或深情去怀念。
  这十几年,我们社团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从榕树下转移新浪微博的“临时挂靠”,再从新浪微博搬迁江山文学网的“重整旗鼓”,直至今年雀之巢“自己的网站”银河悦读中文网正式上线,三次“大迁徙”,无数追随者,老姐开疆拓土,老鸟小鸟燕衔泥,愈发呈现独树一帜的网络文学繁荣景象。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灾难、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清明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有多少次全国范围的大型征文和颁奖活动了?有多少回欢欣鼓舞热闹开心的巢庆聚会了?有多少知名作家、专家、将军、艺术家加入到我们银河悦读网?又有多少个新人每天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拾得柴火增添火焰?
  从组织意义上来说,雀之巢社团早已跳出网络文学的虚拟概念。即使社团管理模式由于网络特征还显得比较松散,无私奉献的义工式服务为其主要运营手段,但团队不断改进的架构、稳定的核心领导层、日渐提升的写作水平和发表质量、一批新老更替坚持数年的编辑和评论队伍、层出不穷的广泛征文和见面交流活动,都已呈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学团体的雏形。自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雀之巢却演绎着“回归的燕雀不了的情”。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今年,我巢一鼓作气完成了老主编、杰出的巢中领导人之一碎月岁月老师的遗愿——建立雀之巢自己的网站。老姐率先创业历经筹备艰辛,飞乐和Even等熟悉的网站专业大咖历经建设运维苦战,众巢友群策群力添砖加瓦参与运作,终于成得我们雀之巢人“在一方疆域、撒一把种子、开一片鲜花、养一众心灵”之正果。
  世事无完美,人心难从终。唯时间为我们见证,从前的雀之巢、今天的银河悦读网,在这同样洗练灵魂、考验人性的虚拟亦真实的世界里,用文字培育的文学之树怎样长大,用真诚和纯洁的心交换的友谊怎样长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