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原北京市少年宫书画组的老组员在世纪坛举办了《笔墨京华》景山少年宫学友画北京的书画展。展览展出了80余位老组员的100余幅书画作品。开幕式后有媒体采访部分老组员,其间我也就我的电脑篆刻《燕京八景》回答了媒体提出几个问题。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回答的又比较仓促,所以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根据当时问答,我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

 

  媒体提问:请问张老师你是如何想到用《燕京八景》的题材,反映老北京的?
  我答:燕京八景从金就有,明朝这个提法就比较系统和完整了,但是名称、地点、数量也有些出入,至清朝乾隆皇帝时期,乾隆皇帝钦定了这八景,并且御笔题名、立碑,从此《燕京八景》才正式固定下来。但是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我小的时候,去后海玩儿,还有人讲后海的银锭桥,也是《燕京八景》之一,叫“银锭观山”。也有人讲叫《燕京小八景》。

 

  媒体提问:《燕京八景》的御碑现在的状况可否介绍一些呢?
  我回答:这几个地方有的我也没去过,据说御碑保护的最好的是北海的“琼岛春阴”和卢沟桥的“卢沟晓月”,其他几座碑的保存不是很理想。“金台夕照”“居庸叠翠”的御碑原已遗失,据说2006年修地铁10号线时出土了“金台夕照”碑,目前树立在地铁“金台夕照站”C出口西侧不远的一个广场中,而“居庸叠翠”的御碑至今依然没有线索,现存的碑是溥杰先生补题的。

 

  媒体提问:你是如何想到采用篆刻的形式的,电脑篆刻与实际的篆刻有什么不同?
  我回答:篆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秦汉时期就已经相当成熟。我想反映老北京,这是一种很好表现的形式。历史上的印,多是起到一种取信于人的手段,后来才出现了闲文印。内容多半是吉祥语,抒情、言志等等。元朝之后,一些文人自己用刀治印,开创了文人治印的先河。

 

  我1963-1966年在北京少年宫学习书法篆刻,后来虽然没有从事专业,但常常给一些报刊投些印章主要是用于“补白”。但是制作和传递都受到一定的制约,后来我发现在电脑上直接仿照篆刻的形式,制作出的篆刻,制作、传递都很方便,可以保证时效,而且基本可以乱真。此次我计划使用这种新技法参展,主要是想为大家展示一点新思路,启发大家多创新。此设想刚一说出,就得到主办方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负责人——何扬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在治印过程中何扬先生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使作品顺利完成。在配合画展出版的《笔墨京华》画册中,何扬先生特为我的电脑篆刻赋诗一首:

  “北京历来多文豪,下笔如神遍京郊。

  云新篆刻兼绘画,电脑也能做刻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