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西南部地区,驻扎有法国军队的精锐部队空降师,还有享誉全球的葡萄酒产区、法国第四大城市波尔多和法国第五大河加龙河,旅游资源丰富。

  1991年10月,法国陆军参谋部组织各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到西南部考察访问。我们一行五六十人参观考察了法国第11空降师的一个空降团和一个作战支援营,试射了法国法瑪斯自动步枪,游览了波尔多市容,参观了著名的玛歌酒庄。

我们乘坐C-130型号军事运输飞机抵达布机场后,直接去第11空降师第1空降轻装甲团参观考察。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团长向我们介绍了法国空降部队的历史、任务、编制和装备。

  (法国空降部队)

  团长说,法国空降部队的组建还真与武官有关。1935年初,法国时任苏联大使馆武官在莫斯科附近观摩一次军事演习时,苏军空降部队的精良技术和远程突击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建议法国派军事代表团来苏联考察。代表团考察后提议组建法国空降部队。当年11月,法国即成立了一所采用苏军模式的伞兵学校,为法国组建空降部队奠定了基础。为尽快建立空降部队,法国空军先后组建了第601、第602两个伞兵群,每个群由1个伞兵连和1个运输机中队组成。1937年1月,开始正式训练。二战爆发后不久,法国战败,大部分伞兵部队被解散。后来,在盟军的支持下,法国重新组建了空降部队,分为规模较大的第1轻伞兵团和规模较小的自由法国空降部队,分别效仿美式和英式训练。二战结束后,两支空降部队合并整编扩员,并在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殖民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法国将多支空降部队合并重组为第11轻型干预师。1971年更名为第11空降师。1983年编入法军快速反应部队。

(武官们听取团长介绍)

  团长说,第11空降师是法国空中投送部队的利刃,有着丰富的海外作战经验,尤其擅长在复杂地形遂行反装甲作战,或在重点地区进行机动防御作战。兵员素质出类拔萃,略作准备即可快速部署。第11空降师编有1个空降指挥支援团、8个空降作战团、1个空降炮兵团、1个空降工兵团和1个空降物资分发与转运基地。主要装备有ERC-90“萨盖”型装甲侦察车、VAB型轮式装甲车、VBL型轻型装甲车、VAB“米兰”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西北风”型防空导弹、TRF-1型牵引榴弹炮和120 毫米迫击炮等。

  接着,团长简要介绍了他所在的第1空降轻装甲团。该团1943年组建于摩洛哥,人员主要以幸存的第601、第602伞兵群成员为主,组建后参加了解放法国以及法国后来参加的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以及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的重大作战行动。第1空降轻装甲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前沿或纵深侦察、遂行反坦克作战、确保后方或侧翼安全。

  听取团长介绍后,我们参观了第1空降轻装甲团荣誉室,观看了该团的主要装备ERC-90“萨盖”型装甲侦察车、VBL型轻型装甲车等。

  (ERC-90“萨盖”型装甲侦察车准备装机)

  ERC-90“萨盖”型装甲侦察车的研制工作始于1975年,1984年起装备法国陆军。战斗全重8吨,主要武器90毫米火炮1门,并列7.62毫米机枪1挺,公路最大速度95公里/小时,乘员3人。其最大优点是重量轻、可机降、火力强。

  VBL轻型装甲车是20世纪70年代末法国研制的一种装甲车,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战斗全重3.59吨,主要武器7.62毫米机枪1挺或12.7毫米机枪1挺,公路最大速度100公里/小时,乘员3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空投、机动性好,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

  (武官们留影于作战支援营荣誉室前)

  第二天,我们一行乘车前往波城,参观考察法国第11空降师空降物资分发与转运基地的作战支援营。听取营长对该营的简单介绍后,我们一行重点观摩了空降兵单兵降落伞的折叠收藏以及重型武器装备空投准备工作的演示。重型武器装备空投系统,分为伞系统包装、货台系统捆绑系留和全系统连接披挂三大部分。我们主要观摩了伞系统的包装。一套完整的伞系统,包含1具牵引伞、1具牵顶伞、1具减速伞、1具翼伞和3具着陆伞。官兵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武官们的阵阵掌声。

  接着,武官们到该营室内射击场试射法国法瑪斯自动步枪。法瑪斯自动步枪,1967年开始研制,1979年装开始备法国军队。该枪采用5.56口径,发射5.56×45毫米北约标准弹药,全枪长757毫米、枪管长488毫米、全枪重(不含弹夹)3.61千克、标准弹夹容量25发、有效射程300米。

  (笔者试射法瑪斯自动步枪)

  我们五六十位武官都试射了该自动步枪。“乒乒乓乓”的枪声,打破了靶场的宁静,一颗颗子弹呼啸而出,直击靶心。武官大多行武出身,个个枪法老道。我也不甘落后,迅速瞄准百米外的目标,连续扣下扳机,总分90有余。武官们的射击表演赢得了在场法军官兵的阵阵掌声。武官们一致认为,法瑪斯自动步枪是一款不错的自动步枪,其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快、精准高、多功能和便操控。

当天晚上,我们一行乘军用飞机赴波尔多,与从巴黎赶来的夫人们会合,开始在波尔多市的观光旅游。波尔多市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是位居巴黎、里昂、马赛之后的第四大城市,是法国西南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也是法国第4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梅花广场吉伦特党人纪念碑)

  第三天,我们首先来到梅花广场。梅花广场是欧洲规模最大广场之一,面积达12.6万平方米。梅花广场因广场上种植的树木呈梅花形而得名。广场建于19世纪初。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广场最著名的建筑吉伦特党人纪念碑。该纪念碑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时期牺牲的吉伦特党人而修建的。纪念碑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喷泉雕塑,几匹骏马拉着铜制马车奔驰。在43米高的柱子上方,有一尊青铜雕刻环绕的自由女神像,右手紧抓着断裂的铁索,左手握着自由的象征。然后,我们参观了广场东侧的两根海战纪念柱和广场西侧的一组白色大理石雕像。雕像表现了思想家蒙田和孟德斯鸠。

  接着,我们参观了圣米歇尔教堂。圣米歇尔教堂位于波尔多旧市区南端的加龙河畔,始建于12世纪初期,14世纪完工。融合了罗马与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导游介绍说,圣米歇尔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14世纪建造、1865年整修过的圣米歇尔塔,塔高114米,是法国最高的哥德式尖塔。我们登上塔顶,波尔多的风光尽收眼底,极目望去,远处是碧波万顷的大西洋。

  随后,我们参观皮埃尔桥。皮埃尔桥是跨越加龙河的第一座桥,也是波尔多的标志性建筑,连接左岸的勃艮第门和右岸的斯大林格勒广场。该桥由拿破仑一世下令建造,于1822年建成。皮埃尔桥由17个石拱门组成,全长487米,雄伟壮丽。沿途风景如画,是骑行、步行和欣赏波尔多壮丽景色的好去处。

  下午,我们乘船游览加龙河。加龙河是波尔多市的母亲河,是法国西南部最重要的河流,源自西班牙中部比利牛斯山,沿吉伦特河口湾流入大西洋,全长575公里。游轮顺江而下,我们尽情欣赏两岸秀丽的风景,感受波尔多的风貌。蓝天白云下,连片的葡萄园整整齐齐,一排排葡萄架井然有序,其中还点缀着一座座酒庄,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清香,沁人心脾。

  当天晚上,法军第4军区司令员在加龙河河畔的古堡里为武官们举行盛大晚宴,邀请当地的歌舞团为武官们表演。我们边品尝波尔多的美食,边欣赏演员们的精彩表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第四天,我们参观了波尔多著名的玛歌酒庄。波尔多葡萄酒享誉世界,有“法国葡萄酒皇后”的美称,是世界公认的最大葡萄酒产区。

  导游介绍说,波尔多地处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常年阳光眷顾,使其形成了大片的葡萄产区。产区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宽约110公里,共有葡萄园11万多公顷,约占法国葡萄种植面积的12%,拥有大小葡萄酒庄园13000多座,每年出产8.5亿瓶葡萄酒,其AOC(法定产区酒)葡萄酒产量约占法国AOC葡萄酒总产量的25%,其中87%为红葡萄酒,11%为干白葡萄酒,2%为甜白葡萄酒。波尔多约有20%的人口从事与葡萄酒有关的行业。

  (笔者与夫人留影于酒庄小镇)

       在波尔多,每一个葡萄酒庄园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庄园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庄园里有葡萄园、加工厂,还有酒窖。所谓庄园酒,就是葡萄的栽培、收获,葡萄酒的发酵、成熟和装瓶全都在庄园里完成。然而,法国葡萄酒有着严格的品质监管制度,将葡萄酒划分为四个等级,即法定产区酒(AOC),为最高级别酒;优良地区餐酒(VDQS),是地区餐酒向法定产区酒过渡的级别;地区餐酒(VDP),为日常餐酒中的好酒;日常餐酒(VDT),是最低档的葡萄酒,作日常饮用。据我在法国生活多年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法国一般收入的家庭,家里平时通常饮用桶装葡萄酒(每桶5公升),或散装葡萄酒。这样的葡萄酒价格相对便宜,当然不属于上述四个葡萄酒的正式级别。

  导游的话音刚落,我们就来到玛歌酒庄。进入酒庄后,主人科丽娜˙门采尔普洛斯女士首先热烈欢迎各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来酒庄参观,然后简要介绍了玛歌酒庄的基本情况。她说,玛歌酒庄始建于1590年,是法国葡萄酒五大名庄之一,1855年列入一级酒庄行列,与拉菲酒庄、拉图酒庄和侯伯王酒庄齐名。拥有土地面积262公顷,其中红葡萄园80公顷,白葡萄园12公顷。红葡萄中,75%为赤霞珠,20%为梅洛,2%为品丽珠,3%为味而多。白葡萄是长相思。葡萄植株的平均树龄为45年。酒庄的葡萄酒年产量为2万箱,其中40%是正牌红葡萄酒,50%是副牌红葡萄酒,10%是白葡萄酒,酒庄的所有葡萄酒由波尔多酒商负责销售,其中75%为期酒。酒庄共有70名员工,葡萄收获季节临时雇请200至250名员工。

  (笔者留影于玛歌酒庄前)

  门采尔普洛斯女士说,玛歌酒庄是一家恪守传统的酒庄,全部采用木桶发酵罐发酵,全部进行人工操作,连发酵温控也是人工控制。玛歌酒庄的葡萄酒是波尔多的代表,细致、温柔、幽雅,单宁中庸。玛歌庄园的葡萄酒是法国国宴的指定用酒。玛歌红葡萄酒颜色优美,气味香甜优雅,酒体结构紧密细致,而且平易近人。玛歌葡萄酒有力度但不浓烈,喝起来舒服而不易醉,入口后纯净清凉,是一种适合心平气和地品尝和体验的酒。有人形容玛歌葡萄酒像优美婉转的绝妙女唱或余音绕梁的音乐体会,也有人形容她为“皇室贵妇”。

  随后,科丽娜女士让武官们品尝玛歌的葡萄酒。她说武官们都是外交官,也许都是品酒的行家。然而,品酒特别是品优质葡萄酒,还是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于是,科丽娜女士请酒庄品酒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品酒师说,品尝葡萄酒主要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看,观察酒的颜色和澄清度。葡萄酒应该澄清、透明、不混浊。颜色要和酒的类型、酒龄相符。颜色取决于葡萄品种、葡萄酒成熟度、发酵方式、老熟程度和酿造装瓶的氧化程度,随着酒龄的增加,金黄色的白葡萄酒会变褐,红葡萄酒会越老越淡。

  第二步闻,首先在酒静止的状态下,把鼻子探到杯内,闻到的香气比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扩散最强的一部分香气。然后手握玻璃杯柱,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摇晃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成圆周旋转,酒液挂在玻璃杯壁上。这时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已大都挥发出来。停止摇晃后,再次闻香,闻到的香气更饱满、更充沛、更浓郁。此时的酒能够比较真实、准确地反应酒的内在质量。

  第三步尝,饮下一小口,在口中反复打转,使其浸润到口腔的每个部位,然后吸一小口气到口中,葡萄酒的芳香度更加强烈。当葡萄酒在口腔内的各个味觉感应区发生作用时,应专注地体会并且记录葡萄酒的结构以及真实的味道。葡萄酒在口中停留的时间根据饮入口中酒的量与质而定,一般12至15秒钟为宜,如果时间过久葡萄酒会逐渐被唾液稀释。

  最后一步回味,咽下酒液后,安静地体会奇妙的酒香、滋味和特性,协调、醇和、甘洌、细腻、丰满、绵延、纯正,真正的好酒令人回味无穷。酒是否清淡,余味持续多久,最重要的是饮酒水人是否喜欢这款酒。总之品尝佳酿后,给人的感觉是奇妙而温馨。

  接着,我们按照品酒师讲述的步骤,逐一品尝了玛歌酒庄的1985年份红葡萄酒和1987年份白葡萄酒。玛歌酒庄的葡萄酒,的确与众不同,令人回味无穷。在宏伟典雅的玛歌古城堡里,在品酒师的指导下,品尝精品葡萄酒,着实令人终生难忘。

品尝佳酿后,我们随酒庄酒窖经理参观玛歌酒庄的酒窖。经理介绍说,酒庄有一个19世纪建造的老酒窖和一个1982年建造的新酒窖,两个酒窖共可安放26000个橡木桶,酒窖常年保持13至15度的温度。

       (笔者夫人在酒窖里品酒)

  酒窖是存放橡木桶的地方,而橡木桶是培养葡萄酒的园地。橡木桶与葡萄酒发生反应后,将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味,既有花香、果香,还有木香;同时橡木桶有许多细孔,能让少量氧气进入桶内,使葡萄酒发生氧化反应,而且还可挥发部分水汽,使葡萄酒更加圆润和谐。葡萄酒在橡木桶中培养的时间,依据酒的结构、橡木桶的大小新旧而定,通常不会超过两年。玛歌红葡萄酒在新橡木桶中培养的时间是18至24个月,白葡萄酒6至8个月。玛歌酒庄自己生产橡木桶,每年更新30%的桶,正牌酒全部采用新桶。新的橡木桶将赋予葡萄酒更多的香草、焦糖和香料味道。             玛歌酒庄的酒窖相当庞大,我们足足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在参观的过程中,每到不同酒龄和不同风格葡萄酒储藏处时,酒窖经理总是让武官们品尝。参观期间,我们品尝了六七种红白葡萄酒,真是让武官们大饱口福,了解了法国的葡萄酒和法国的酒文化。

  当天晚上,波尔多市长法比尤斯在市政府大厅设宴款待各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法国当地驻军领导、政府高官、商贾名流、贤达人士齐集一堂。我与夫人一边与朋友们交流,一边品尝波尔多的陈酿佳肴。

  第五天上午,我们乘飞机返回巴黎。四天的参观考察收获颇丰,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国精锐部队空降师的情况,而且还游览了波尔多,品尝了被誉为“法国葡萄酒皇后”的波尔多葡萄酒,对法国葡萄酒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