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商品经济时代,货币的作用日益凸显。秦代推行半两钱,统一货币,对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汉文帝时代,他推翻了秦朝时货币必须由官府铸造的政策,允许民众自行铸造钱币,这就造成了钱币泛滥,物价飞涨,这是值得汲取的教训。《资治通鉴》卷十四记载了这件事。原文如下
初,秦用半两钱,高祖嫌其重,难用,更铸荚钱。于是物价腾踊,米至石万钱。夏,四月,更造四铢钱,除盗铸钱令,使民得自铸。
贾谊谏曰:“法使天下公得雇租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然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而殽之甚微,为利其厚。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夫县法以诱民,使入隐阱,孰多于此!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乎?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乎?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善人怵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刑戮将甚不详,奈何而忽!国知患此,吏议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术,其伤必大。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铜使之然也。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故不如收之。”贾山亦上书谏,以为:“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上不听。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宠幸,上欲其富,赐之蜀严道铜山,使铸钱。吴王濞有豫章铜山,招致天下亡命者以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而国用饶足。于是吴、邓钱布天下。
初,帝分代为二国,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是岁,徙代王武为淮阳王;以太原王参为代王,尽得故地。
我们看看汉文帝的钱币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初,秦朝使用半两钱,汉高祖嫌半两钱太重,使用不便,就改铸了荚钱。于是物价飞涨,一石米的价格高达一万钱。夏季,四月,汉文帝改铸四铢钱,废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法令,允许百姓自行铸钱。
贾谊看到这种情况进谏说:“按照法令,天下百姓可以公开雇人租来铜、锡铸钱,若有人敢在铸钱时掺杂铅、铁等其他东西取巧谋利,就处以黥刑。然而就铸钱的情况而言,如果不掺杂使假取巧,就无法获得利润;而掺杂一点点东西,获利却很丰厚。有些事情会招来灾祸,而法令也会引发奸邪之事;如今让平民百姓掌握了铸造钱币的权力,各自在隐蔽之处铸钱,要想禁止他们为获厚利而在铸钱时做些小小的奸巧之事,即使每天都有人因犯黥刑罪被处治,这种形势仍无法禁止。前些时候,百姓因铸钱犯罪被处治的,一个县多达百余人,至于被官吏怀疑而受到拷打、被迫逃亡的人更是众多。设立法令却用来诱导百姓犯罪,使百姓陷入法网,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另外,百姓使用钱币,郡县之间标准不同:有的地方使用轻钱,一百枚还要再加上若干枚才够数;有的地方使用重钱,又不按标准重量接受。法定标准的钱币无法确立,如果官吏急于统一标准呢?那就会变得非常繁琐苛刻,而且力不能及;如果放任不管呢?那么市场上使用的钱币就会杂乱不一,钱文也会大乱;如果没有合适的办法,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现在农业生产被抛弃,而采铜的人日益增多,百姓放下农具,去冶炼铸造、烧炭铸钱;奸邪的钱币越来越多,而粮食却没有增多。善良的人被引诱去做奸邪之事,无辜的百姓也会因铸钱而陷入刑罚杀戮的境地;刑罚杀戮太多实在不吉利,为什么要忽视这种情况呢!国家知道这种祸患,官吏们商议时必定会说‘禁止私人铸钱’。但禁止铸钱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造成的伤害必定很大。下令禁止铸钱,钱币就必然会变得贵重;钱币贵重,铸钱的利润就会更大,私自铸钱的人就会像云一样大量出现,即使是将人斩首示众的罪名也不足以禁止了。奸邪之事层出不穷,而法律禁令屡屡被破坏,这都是铜的流通造成的。铜广泛地分布在天下百姓手中,它所造成的祸患很大,所以不如把铜收归国有。”贾山也上书进谏,认为:“钱币,本身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却可以用来换取财富和地位。财富和地位,是君主掌握的权力;让百姓也能铸钱,这是让百姓与君主共同掌握权力,这种情况是不能长久的。”汉文帝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
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受到汉文帝的宠幸,汉文帝想让他富有,就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赏赐给他,让他铸钱。吴王刘濞拥有豫章郡的铜山,他招纳天下流亡的人来铸钱;又在东边煮海水制盐;因此,吴国百姓不缴纳赋税,而国家的用度却非常充足。于是,吴国和邓通铸造的钱币遍布天下。
当初,汉文帝把代国一分为二,封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这一年,汉文帝把代王刘武改封为淮阳王;让太原王刘参改封为代王,全部拥有了原来代国的土地。
汉文帝虽然开创了“文景之治”,但他在执政的道路上也走了弯路。汉文帝随意更铸钱币且放开私铸,导致物价飞涨、货币市场混乱,说明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制定和调整时需谨慎,考虑全面,避免因政策不当引发经济动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利益驱动下的法律困境。百姓因铸钱获利丰厚而不惜违法,即便有黥刑等重罚,也难以禁止私铸和掺杂使假行为,体现了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单纯依靠法律惩罚难以有效遏制违法犯罪,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利益驱动问题,如控制铸钱的利润空间等。进而我们还看到了权力与财富的关系,既然铸钱能带来财富,而财富与权力紧密相连。让百姓拥有铸钱权力,相当于让百姓分享了君主对财富的掌控权,这对君主统治权力构成潜在威胁,表明国家关键的经济权力应集中在统治者手中,以维护统治的稳定和权威。结合现代生活,我们看到了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允许私铸钱导致农业生产被忽视,采铜铸钱的人增多,反映出经济活动的导向会影响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分配。不合理的经济政策会使资源配置失衡,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引导经济活动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