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漂洋过海回来,付保华的脸上没有一丝疲惫之色。握手,切茶,递烟,春风满面。作为江苏农爱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或许司空见惯,尤其面对我这样一个也曾游历商海多年的“同道中人”,应该有不少共同语言,我们的交谈好似茶余饭后的闲聊,并没有采访的条条框框和刻意的深思熟虑,更多的是你一言我一语,话题随意,自由互动。在烟雾和茶香的交替转换中,一个半小时的约定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而他和他的农爱田,也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从黄淮平原中,从古彭大地上,大踏步走来,以名扬一方造福一地的自信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爱农,润田,难以割舍的赤子情怀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就是爱农村,就是爱农业。

  这句话,从古铜肤色的付保华口中说出,掷地有声,也是真情流露,很难找出一点违和感。河南大别山下,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摔八瓣后,却只能靠天赏饭的命运,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也备份在他的痛感神经上。

  一位矿业大学财会专业的高材生,没有去挣编制内的“金饭碗”,也没有捧国企里的“铁饭碗”,而是走进一家寂寂无闻的民营农企,从一名普通会计,一路摸爬,一路晋级:财务主管、业务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直到董事长。将一个端在手里松软变形的“泥饭碗”,硬生生打造成价值连城的“元青花”。

  十多年专注农产品的流通与加工,让土地里生长出的果实转换成财富,让曾经仰天长叹的农民不再看天的脸色,付保华或许已经做到了。

  他在田间地头奔走,在大小商贩间穿梭,企业在他的手上不断发展壮大,一步一步,雄居行业龙头位置。而天生不言停顿的性格,也使他不愿躺在优渥的成绩单上,享受既得的收益而按部就班。他毅然离职,转战另一家农企,专职销售,以此不断锤炼自己。又是几年的打拼,将该公司的营业额从五亿扩展到二十亿。

  自然,有累累收获,就得有高昂的付出。人身终归不是钢铁铸就,长期的孜孜不倦,废寝忘食,还是让他的身体出现小恙,不得不停下脚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修养。这期间,嗅觉灵敏的猎头公司纷纷找上门来,更有国内知名车企直接开出200万的高价年薪。

  几个月静养,无数个沉思,他没有在猎头和高薪之间做出选择。身体好了,他就将疾病连同辉煌的过去,一起抛之脑后。与其为人嫁衣,仰人鼻息,不如另起炉灶,重建山河,他要开启一段自主创业的旅程。

  做什么?其实他早已方向明确,成竹在胸。还是农业,还是农企。二十多年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已经深根于斯,钟情于此。既然不会轻易违背初衷,去一个不熟悉的行业,追逐毫无把握的利益。

  当他站在自己租来的一排活动板房前,人到中年的付保华,并没有因为办公室的简陋和寒碜而心生羞愧,反而滋生出一股昂扬的豪情。就好像站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眺望丰收。虽是薄田,只要舍得流汗,懂得耕耘,便可以种出最香最甜的粮食和蔬菜。还有什么比亲手种植,亲自收获,亲口品尝,能让一个出生农村的农业人更高兴的呢?

  在农业领域辗转了几十年,直到此刻,他才算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爱农,爱田,是他内心最朴实的情怀,是流淌在血脉里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他要用这份情怀,这股动力,滋润万亩农田,让万户家庭脱贫致富。

  于是,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农爱田。

  而公司产品的注册商标是:侬爱田,润家园……

  二、责任,担当,让农民留在土地上

  “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实际上是中国农村和农业走到十字路口后,探索性的一种产物,也可以说是慌不择路的一个选择。因此,出现乡村衰落、土地荒芜、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既让农民脱离贫困,发家致富,同时,又不至于离乡背井而抛弃土地?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农企的出现和兴起,正是破解这道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这或许是国家政策的引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付保华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他却是吃得最津津有味的那一个。这自然和他的初衷吻合。年轻的时候,他便毅然选择走进农企,倒不是思想前瞻,而是内心的责任使然。

  如何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收成变成稳定收入?这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助农帮农的鼓励政策,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通过贴补和保护价的方式,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够旱涝保收,劳有所得。可是仅仅靠耕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无法实现致富,只有经济农作物的栽种和收获,才能使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多的效益。然而,这样的农作物,受市场和气候的影响很大,国家政策无法面面俱到地去保护。而农企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付保华的农爱田公司,就是针对大蒜、生姜、辣椒、洋葱、特色玉米等经济农作物,进行保护式、全方位服务。从育种、栽种、收购、加工,直到销售。实现了“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我们不是水的生产者,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付保华无疑也是一个“搬运工”。他将农民手中的大蒜、辣椒、玉米等蔬果,经过加工、冷藏等一系列“搬运”,漂洋过海,买到外国去。成为中国特色的商品,换回花花绿绿的外汇。有这样的“搬运工”,农民笑了,他们不需要背井离乡就能在家种地赚钱。地方政府笑了,这些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像农爱田这类农企的贡献功不可没。

  示范引领,是挂在付保华嘴边的有一句口头禅。农企的存在,不能停留在运输类的流通领域。他说,不能只做“二道贩子”,要成为农户种植上的参谋长和引路人。根据收成,他示范农户调节种子,根据行情,他引导农户更换品种。科学化种植,现代化管理。他说到,自然也做到。

  农爱田自成立以来,公司业绩呈跳跃式发展。短短六年,迅速跨入亿元产值俱乐部,跻身国家级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实现销售额3.34亿。使得公司所在地: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及周边乡镇的近5万亩土地,约7000多农户,平均家庭年收入增加4.6万元。同时,2万吨/年的大蒜等农产品的收储、加工、冷藏、运输等工作环节,也解决农闲时节的剩余劳动力,使得从前需要外出的“农民工”实现了就近就业,有了一份农田之外的相对稳定的收入。

  农民留在土地上了。

  付保华扛起他的责任和担当,也实现了“爱农”“润农”的初衷。谈到这里,我提起当下主题教育的一句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无限感慨地说,这八个字,恰恰是我这个基层党员内心的真实愿望,也是时刻提醒自己的一份严格要求。


  三、踏实,诚信,赢得稳定长足的发展

  农企发展走上快车道,是因为摊上了好时代。付保华说。

  2016年5月农爱田公司挂牌成立。仅用了八天时间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营商环境的改变,确实让本来既愁资金又忧客源的付保华,抓住机遇,搭上了顺风车。开业不到一个月,他便接到第一笔订单。

  考察基地,聘请人才,注册商标,设计品牌,申报专利,架构运行体系……一系列操作,可谓行如流水,游刃有余。

  合作商都纷至沓来,分公司如雨后春笋。公司立住了,业绩迅速扩展。靠的是什么?自然是:踏实的工作作风,诚信的经营信誉。

  有些人,利用资本操纵市场,囤积居奇,低价进,高价出,严重扰乱市场规则和秩序。还有些人,大量收购后,并无相关设备设施,不具备加工储藏条件,遇到阴雨天气,至使农产品发霉变质,造成极大浪费。这些都是付保华所不齿和深恶痛绝的。他一直坚持诚实做事,老实经营,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绝不蛇心吞象,更不暴殄天物。

  对上不欺,对下不哄,是付保华为商为人的准则。对上,是指上游的供货农户,对下,是指下游的销售客户。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比如,全国大蒜销售的晴雨表:“蒜通天下”的报价,每天都在更新。有时候采购的大蒜,最初的市场预测是微利的,但是,经过加工和运输环节的时间差,遇上价格一路走高,等到达客户手中,已经今非昔比,即便如此,他也是坦诚相待,依旧按合同价交货,毫不眼红其中的暴利。或者市场低迷,销售价格已明显低于采购价,他并不压价欺农,仍坚持按保护价收购。再有,遇到订单客户资金周转不开,一时难以按时支付货款,他也是尽量先送货,不影响对方的市场供应和商业运行。当然,货款不能及时回笼,难免会出现资金周转不开,他宁愿贷款付利息,也不肯拖欠农户的辛苦钱。这就是付保华的经营之道。

  徐州有句老话:吃小亏,赚大便宜。人人心里有杆秤。

  踏实,诚信,有可能给他减少一些利润,甚至带来一时的损失,但更多的时候,使他赢得了生意伙伴的高度信任,进出货源稳定了,人脉资源开阔了,自然会迎来公司长远的发展。谁不愿意和踏实而诚信的人做生意交朋友呢?

  他说,最惨的一次,一千多万的一单,竟然亏了七百多万。那么,最高光的一次呢?哈哈,他自然不会告诉我。

  你看,六年前,还是活动板房的农爱田,而今在铜山区的大许镇太山村,拥有高端气派的2万多平米的现代化厂房,有6条保鲜产品生产线,有16座大型恒温冷库……

  这说明他的生意是蒸蒸日上,他走在一条健康而高速的发展之路上。

  我问他,今年的行情怎么样?他说,去年大蒜的地头收购价是一斤七毛,今年是两块五,翻了三倍多,农户一亩田的收成可以过万,是个好年景啊!我说,蒜贵了,会不会影响你的销售?他笑着说,没有什么影响,我的上下游客户都是稳定和牢固的。

  从容自信,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最好说明。踏实诚信已经为他赢得了天下。


  四、前瞻,创新,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挂在付保华嘴边的示范引领,其中的示范,就是让农户使用优良种子,规范科学种植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丰产丰收。

  谈到种子问题,他马上兴奋起来。从袁隆平老爷子的杂交水稻,谈到小麦、大豆、玉米和蔬菜。从芯片被卡,说到对种子现状的担忧。作为一个农业人,他说,命根子不能抓在别人手里,而种子就是农业的命根子。

  好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付保华说,这几年对种子问题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各地农科所和育种公司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就拿大蒜、辣椒一类的蔬菜种子来说,目前基本已经实现国产化。

  作为农科专家和行业带头人。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涉足这个领域了。他和山东省农科院的孔素萍团队深度合作,成立徐州润家园种业研究院,并亲自担任院长。同时,又引进浙江省农科院的王克剑团队。全面开展大蒜和水稻种子的精准培育和示范推广,建立农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构建异地试验田,建设农业科技企业、数字农业和物联网。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

  谈到这些成果,他已经神采飞扬了。我不适时宜地提了个好奇的问题,我说,你为啥将种子基地选址在山东,放在徐州本地不好吗?他说,一个优良的种子种过一茬后,如果明年依旧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就会减产,通常称之为“连作障碍”。这与土壤、气候及病虫害有关。为了优选和改良,异地育种,即种子异地化,是必由之选,也是破解之道。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创新,农爱田育种推广面积30余万亩,单就大许镇周边的数万亩菜地,数千户人家,每年都能使用上安全高产的种子,真正实现了农业命脉自己掌握的心愿和目标。

  另一方面,品牌战略,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付保华针对自己的五大农产品,打造注册了八大品牌。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体系认证、绿色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以及全球GLOBAL GAP认证等等,来强化自己的企业管理,规范公司的经营方式,严控销售的产品质量。用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统领企业的发展。目前,农爱田旗下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把握住种子的优选,农户的收成稳产高产,自然焕发出耕种的积极性,公司便有了充足而优质的货源。同时,自己的经营管理规范了,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基础牢靠了,农爱田的事业已经走得更稳更远。


  五、国内,国际,走出去才有新视野

  用“内卷”来形容当今国内某个行业状况,无论是供过于求还是奇货可居,似乎大蒜、葱姜等蔬菜市场都逃不出这个怪圈。曾经流行一时的“蒜你狠”“姜你军”等辛辣词语,依然时不时在媒体和网络上出现。贵的时候一斤蒜抵上一斤肉,贱的时候一块钱能买一大包。如何突破这样的经营怪圈?让内斗变成有序竞争,让商品流通到他需要的地方去,物尽其能,物有所值,是中国市场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或许只有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洗礼和调节,才会有出路。

  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民营企业也要有国际化格局。

  作为国家级行业龙头的民营农企,付保华自然不愿局限在国内市场里转悠。立业之初,他就已经明确自己产品的定位和销售方针:走出去,去国外市场。他更钟情于产品的延伸和附加值。

  几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的足迹早已遍及大半个地球。农爱田的业务也随之扩展到印尼、澳大利亚、荷兰、突尼斯、韩国以及阿拉伯世界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泰国、澳大利亚、德国等8个国家,注册了境外商标。在欧洲、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的9个国家,成立了销售渠道和分公司。在印尼的雅加达和泗水两个城市,建立了公共海外仓。

  和外国人打交道,不仅仅是赚取外汇,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诚信作风,了解他们的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为自己的产品改良,做参考和定位。这些年来,付保华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因此,每年他总有几个月的时间泡在海外。而公司的境外销售额也以数百万美元的幅度,年年递增。

  六月初,他和铜山区及大许镇领导一起出访泰国和阿联酋,就是考察国外仓储基地,和当地华人商会谋求合作。从他春风得意的神色,侃侃而谈的语气,就知道此行他一定是满载而归。果然,随后他和我谈了这次考察的结果,以及签订的合作意向书,都具有及其深远意义,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农爱田的市场,有一半业务已经拓展至海外。2022年实现境外销售2180万美元。


  六、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农爱田明天会更好

  爱农,担当,诚信,创新,国际化,是农爱田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付保华制定的11字企业精神和战略方针。

  事实证明,他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事业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初具规模。不但公司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企业的层次也在不断地提升。从区级、市级、省级,直至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国家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省重点物流企业,省双创团队企业,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等等,可以看出他们的一年一个进步,一年一个新台阶。而他个人的荣誉也纷至沓来:荣获徐州市第一批国家职业经理人,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区双新组织“红领先锋”。更为难得和荣耀的是,去年他被申报为: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获得徐州市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家。这在全市农企行业是不多见的。

  当然,这一切的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引领,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付保华如是说,近年来,中央出台很多惠农利农的政策,尤其是为农企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使得我们一起步,就能轻松上阵,得以大展宏图。市农委、铜山区以及大许镇领导班子,在我创业之初和困难之时,总是伸出援助之手,付出友爱之心。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跟踪办手续,帮忙报材料。贴心服务,用心帮扶。甚至为企业为我个人的荣誉,也是上援下推,殚精竭虑。有地方政府打造的如此营商环境,企业想不发展都难!

  我笑着对他说,你这就说到点子上了,这次铜山区和大许镇邀请全市数十位作家,来聚焦乡村振兴,书写新山乡巨变,就是为本地企业和企业家们做广告宣传,擂鼓助威。你看,我主动来采访你,宣传你,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说罢,我们相视哈哈一笑。喝茶,抽烟,他更客气了。

  谈到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近期目标,他确定为三到五年时间,争取上市,不管是深交所的创业板,还是北交所的新三板,他希望尽快使农爱田引入新的模式和理念,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中长期蓝图,他的目光依旧放在种子上,他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他说,只有抓住核心科技,核心产品,才能在国际大舞台上,挣得一席话语权和生存之地。

  临别时,面对这位纯朴厚实,却透着一股刚毅与豁达的中原汉子,我油然而生一股好感,竟有点依依惜别的情绪来。我们握手告别时,我又开玩笑地问了句:你还有终极目标吗?付保华笑着说,有啊,如果有一天,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一提江苏,一提徐州,人们就想到“农爱田”,就像现在人们谈起“徐工”一样,我就很满足了。那时候天下都知道:徐州有个农爱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