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月12日,我被冠以“获奖作家”名义驱车100多公里来到清河县二中参加第五届石祥文学奖颁奖仪式。1964年出生的我,在创作的历程中虽曾参加过几次颁奖仪式,也领过几笔稿费,但是,从来不曾有过这次上台领奖时的激动和亢奋。
“获奖作家”这顶帽子戴在我头上确实有些大,略有微风吹来恐怕就会被吹到半空中,飘忽不定,甚至会狠狠地砸落在地上,震得令我心疼,让我惋惜,使我感叹。
看到台上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中,有国家一级作家,邢台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邢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百家》主编高玉昆主席等领导,我更加感觉到“获奖作家”这顶帽子的份量。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于是,我联想起去年参加帽饰征文大赛获得的“帽士汇”厂家寄来的价值398元的男士时尚圆檐凉帽,真正享受了一把“获奖作家”帽瘾。这次征文的发起者是“帽仕汇”创始人孙建华,1988年,孙建华开始深耕于帽饰行业,20年磨一剑,2008年帽仕汇应运而生。帽仕汇是全球精品帽饰集成品牌。囊括了众多国内外顶级帽饰品牌,致力于重塑帽饰的风尚地位,同时为中国客户提供了适合在多种场合佩戴的精品帽饰。
由南通市文艺联合会指导,南通市作家协会主办,南通市“帽仕汇杯”富美帽饰博物馆承办了这次征文大赛活动,是一次诗歌创作的大胆尝试,也是一次诗歌文学史上的技术革命,更是一次诗歌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崭新创举。南通市“帽仕汇”创始人孙建华,第一次把帽饰诗歌请到了文学殿堂。
在这不自觉的言语表述中,在这行文的字里行间,又给帽饰文学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什么“大胆尝试”、“技术革命”、“重要突破”、“崭新创举”等等,不都是一顶顶高高的帽子吗?这种帽子和“获奖作家”的帽子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在这次征文大赛活动中,我竭尽其能,从百度搜索中,从过去积累的资料中,从相关书籍的记载中,从真正名家的作品中,搜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又学习分享了名家名篇中的创作技巧,创作了一首“不成样子”的现代诗《帽之琢》组诗。从帽子的历史沿革、社会属性、阶级属性和生活属性等方面,对帽饰的思考、联想、尤其是意境等进行了所谓的“深刻挖掘”、“精心构思”和“大胆尝试”,于是就形成了一首在《帽饰有诗意》这部书中略显尴尬的“拙劣”小诗。
不曾想到的是,就这种不足30行的小诗, 竟然获得了一项鼓励奖。这又是一顶沉甸甸的帽子——那是相当了不起的。因为《帽饰有诗意》这部书收录的100多首诗词歌赋,都是从全国各地征文大赛中收到的1500多首诗歌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并且从版面设计到诗文内容,全都是经过精心打磨而成的,其中的质量与创意更有高度、广度、深度和亮度,更具品质,更具风格,更具魅力,更有可读性。
这部书从去年2月份发布征文大赛活动信息,到4月份发布获奖信息,再到10月份结集出版,仅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并且收录的《帽饰有诗意》一书是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的。该书收录了“获奖作家”100多首诗歌,全是各色有关帽子的回忆、联想和感叹。100多位“获奖作家”的作品,竟然有100多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于是,我又一次戴上了“获奖作家”帽子。我的头是暖的,暖得有些发烫。我再次感叹,帽子有赠予的,有争取的,有索要的,也有自己戴上的,运气好,还有刮风扣到头上的……
发布于“在场散文”公众号2024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