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院线热播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标志就是微信朋友圈里,忽然增多了有关影片的评论。原创或者转发,都代表了一种情绪的表达。有的人热烈追捧,有的人极度贬斥。幸好,我也在孩子陪伴下走进影院,重温那个年代的故事。但囿于目力所限,只能简单地读出善良。觉得“善良”依然是《芳华》打动人心的底色。

     难得冯导,一把年纪,还有如此赤诚之心。你想说的话,我们都懂。幸好华语电影界,还有冯小刚这样(如此有担当)的导演。这一次,你的所有走心(用心良苦),我们都看得见,感受得到。

     这是一部真正有良知的作品。也是我们所有国人都该看的作品。前半部分,有多美好,后半部分,就有多残酷。整部影片,就是一部极致的反讽片。

     我们美好的肉体,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男人,在战场;女人,在文工团。而当我们年老色衰、拖着残肢时,却要面临的是被城管驱赶,被敲诈勒索,以规定的名义各种堂而皇之的名义。这样的伤痛,谁能给我们抚慰。赤诚人民的伤痛,谁能抚慰?就像文工团政委的那句话,他们伤的不仅仅只是身体,更是这里,这里,是心哇!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有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有担当的、有尊严的、有所指的严肃作品。

       刘峰是《芳华》打造的一个好人,堪称一位活雷锋。他自己钻研并修好了店家因名贵而不敢修理的战友的手表,自掏腰包为办喜事的战友制作沙发,为不爱吃饺子的南方女兵煮面条,而争着吃食堂煮烂了饺子,即便是猪跑了这样的琐事,都有他帮忙追赶的身影,尤其是他隐瞒何小萍的家庭出身,帮助她参军入伍……他身上,到处闪射着与人为善的光芒。  

       何小萍因父亲问题受到连累,母亲改嫁又得不到继父关爱,特别渴望文工团的温暖。可是因为她想照一张军装照寄给父亲,在自己军装还未发下的时候偷用了林丁丁的军装,却遭到了林丁丁等人的嘲笑与挖苦。一个本来可以理解的动机,成了与人为恶者紧盯不放的疮疤。即便在这个时候,影片还是用来自首长和其他战友的制止,传递出对恶行的厌恶。“触摸事件”是直接改变刘峰命运的转折。一个学雷锋标兵,一个总是抢着做好事,总是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人,就因为荷尔蒙冲动下导致的一次纯真爱慕的表白,被想撇清关系的林丁丁引向了流氓猥亵的尴尬。最终,他被发配到部队伐木连,尔后就参加了那场记忆犹新的战争。不论是刘峰调走的那一刻,还是在战场血肉拼杀的时候,都有何小萍牵肠挂肚,这就是人性的善良。其实,最震撼人心的,还是若干年后,刘峰以残疾之身在海口蹬三轮为书店送书,却因违反了有关规定,被没收了三轮车。他卑微的想以一条烟打通关节,要回赖以生存的饭碗,却被联防队员暴揍一顿。这一幕,刚好被战友郝淑雯看到,她出人意料地用一句粗话痛斥打人者,责问他们“敢打残废军人!敢打战斗英雄!”把善良推到一个极致,也成了该片最大的亮点。  

     刘峰的遭遇,再次引出一个争议,那就是“善有善报”吗?其实善恶有报在很多时候只能看作一种心愿、一种祝福,并不是铁定的规律。不然,你就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公与委屈。但是,这也无法阻挡好人的步履,阻止善举的施行。因为好人成为好人,因为他是好人。同样,善行遭遇恶报,不是好人的错误。时间流逝,芳华飘零,褪不去的还是善良的底色。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善良,才是青春芳华的沃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