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美食,炳耀新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联系到《求是》杂志2022年08月16日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让中国精神的灯火在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上闪亮》一文中的这段话:“由此,我想起了近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我和大家一样,津津有味地从第一集“追”到了最后一集。《山海情》为什么好看,评论家们做了深入的分析,都很有道理。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劈头就说,《山海情》好看,原因之一是“吃饭”,着力展现了老百姓具有地方特色的热气腾腾的饮食,这里有过日子的“精气神”。这个角度很特别,但想一想,确实有道理,民以食为天,脱贫攻坚奔小康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最具体的事、乡亲们的一碗面一餐饭都联系着、折射着大历史、大时代,而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迁也由此获得了细密、感性的质地。在这里,“吃饭”这件事,是百姓的生计、人民的生活,也是历史、是政治、是美学、是艺术。”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既然铁凝主席把《山海情》中的“吃饭”看得那么重要,分析得那么透彻,在这里我也就列举几个实例,来谈一谈舌尖上的燕赵美食“挂汁肉”,以慰藉广大顾客朋友。意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华文明的具体论述。

舌尖上的事没有小事,一是涉及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问题;二是涉及到文化传承与文明创新的大问题;三是涉及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大问题。下面介绍

燕赵美食内丘挂汁肉,又名“炒肉挂汁”。是一道具有百年历史的“河北名菜”,该菜在清朝时期创制,经过历代厨师的精心研制和不断创新,形成了“酱香醇厚、咸鲜微酸、精于制汤”的烹饪特点。主要食材有先猪肉和葱姜蒜。2007年1月,在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河北省首届冀菜饮食文化展演大赛”上,内丘挂汁肉被授予“河北名菜”称号;2010年12月,在邢台烹饪协会举办的邢台市第二届烹饪技术大赛中,内丘挂汁肉被评选为“邢台十大名菜”之一。2023年,经河北省餐饮业“冀字号”菜品研发基地、大师工作室自主申报、行业初评和综合评审,内丘挂汁肉入选冬奥会“崇礼菜单”。

相传在1901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驻跸内丘时,当时的厨子虑及太后年高牙口未必好,故着意多加汤汁烹出软滑炒肉来进奉。慈禧太后早已吃腻了大鱼大肉,一吃这个挂汁肉,感觉酱香滑嫩,微酸爽口,称赞不绝。问起菜名地方官员不知道,于是招厨师觐见。厨师以肉中有汤汁,便回道:“炒肉挂汁”,挂汁肉因此而得名。

内丘挂汁肉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是将肥瘦搭配的猪肉切丁炒熟,然后再浇上美味的鲜汤汁。它用料很少,只需鲜猪肉和葱、姜、蒜等调料,但是要做好这道菜却非易事。用料的多少、火候的大小、烹饪的时间等等,都会影响到挂汁肉的味道,只有每个步骤精准把握好,制作出来的挂汁肉,才可以称得上真正内丘味的挂汁肉。

美食牵动着人对一片土地的记忆,很多在外地上学或打工的内丘人说: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来碗挂汁肉,尝一尝家乡的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