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树玲,这位山东姑娘站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在1500米领奖台上,手捧银牌和鲜花,但脸上没有丝毫笑容。过去,她的1500米最好成绩是4分8秒,那天只跑出4分23秒的成绩,想起这次比赛过程,22岁的蒋树玲噘起了嘴:“我真该用领跑战术,先发制人。”竞技场上瞬息万变,什么的事情都可发生,没办法,只留下了终身遗憾。

事隔三十五年了,蒋树玲已从济南某单位退休,回到自己的家乡潍坊,但每天清晨,依然保持几公里的晨跑。

    我与蒋树玲认识,是她调入济南市某事业单位的时候。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性格豪爽,热情泼辣,身上好像有种男人的做派。通过接触,我对她的成长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她1968年1月出生于潍坊一个工人家庭,她从小喜爱运动,在青年路小学读书时,是学校的跳远和短跑好手。1978年秋,刚上初一的她,经人介绍来到姜连绍麾下受训。在队里她是小字辈,可她尊重师长,团结队友,很有素养。有时训练晚了,姜教练要用自行车送她回家,她总是请教练送别的队友,而她自己步行6里多路回家。

 一个优秀的中长跑选手应具备长跑的耐力,短跑的速度,方能创造佳绩。根据蒋树玲速度好,爆发力强,耐力差的特点,在潍坊队姜连绍教练和潍坊地区体校张志奇教练指导下,制定了一套重点加强耐力,相应提高速度的计划,使她受益非浅。1979年,初次参加地区比赛的蒋树玲一鸣惊人,夺得8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1981年进入潍坊地区体校,1982年进入省体校,从师于王庆兰教练,当年,她身高1.56米,体重44公斤,后长到1.64米。1984年省体校毕业后进入省专业队。

在省体校训练期间,超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将她的身体拖垮了,她的血色素低到了0.7克,她一边流泪,一边调整训练,硬是支撑着走出了低谷。在第一届全国青运会上,青运会预选赛获得800米冠军,青运会荣获800米银牌。期间还参加了中、日、加对抗赛,获得一枚冠军,一枚亚军。1984年蒋树玲以优异成绩选入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后,省体工队长跑教练段福钦慧眼识英才,这位伯乐认定了蒋树玲是一匹千里马。微信图片_20250307063231.jpg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蒋树玲与跑步的缘分,或许只是奔跑,享受着风在耳边呼啸的自由,但这份对奔跑的热爱,如一颗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种下。进入专业队后,蒋树玲的中长跑步天赋开始崭露头角。教练的悉心指导,加上她自身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每一次抬腿、每一次呼吸,都是在为梦想积蓄力量。

    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蒋树玲已经来到田径场。热身时,她会反复做着高抬腿、弓步走,每个动作都标准而有力,额头很快就布满细密的汗珠。正式训练开始,一组组间歇跑是她的“必修课”。200米快跑、800米慢跑,如此循环往复,每次冲刺,她都将速度提到极致,脚步重重踏在跑道上,带起尘土;慢跑调整时,她大口喘着粗气,却一刻不停,努力保持节奏。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腿部肌肉酸痛不已,晚上回到宿舍,常常需要队友帮忙按摩放松。力量训练同样艰苦,深蹲、蛙跳,她咬着牙坚持。深蹲时,她双手稳稳托住杠铃,缓慢下蹲再站起,每一次起身都伴随着沉重的呼吸声,大腿的酸胀感如影随形,但她从不喊停。做蛙跳时,她鼓足劲儿,奋力向前跃出,一趟下来,双腿发软,稍作休息就又投入下一轮。

    在段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她的成绩稳步提高,从1987年起,她的800米和1500米的成绩,在全国好手云集的情况下始终处在前2位。

   任何人的成长,绝不会一帆风顺,运动员也不例外。1986年汉城亚运会本来有机会参加的蒋树玲,结果机会让给了国家队老队员,那次比赛,让韩国林春爱拿了三块金牌。然而,她没有气馁,憋足一股气,在后来国际运动场上,蒋树玲与林春爱同场竞技,战胜了她。1987年6月,在第六届全运会预选赛上,她荣获800米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7月又在第七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800米决赛中,以2'05"21的成绩战胜第10届亚运会3枚金牌得主南朝鲜的林春爱得银牌。1987年被国家体委评为优秀田径选手,国际运动健将。1998年进入国家队。曾获800米全国冠军,破全国记录。亚洲锦标赛亚军,泰国国际赛区800米冠军。1989年参加了世界春季邀请赛1500获得亚军,这次比赛全是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包括有世界女飞人乔伊那,世界男飞人刘易斯,约翰逊等世界名手。微信图片_20250307063115.jpg

   众所周知,体育的璀璨星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熠熠星辰,蒋树玲的闪光点出现在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

    那年蒋树玲,这位来自中国的运动健将,在女子1500米赛道上,以风驰电掣之姿,勇夺亚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在亚运会的舞台,是亚洲顶尖运动员的竞技场,女子1500米项目更是高手如云。站在起跑线的那一刻,蒋树玲信心十足,原计划和队友郑丽娟采用紧跟盯人战术,后发制人。

    起跑后,她即被日本、朝鲜、南朝鲜选手堆成的“人墙”压制在队尾,打乱了步伐节奏。只好跑在第一集团后尾,观察着对手的状态。当赛程进入后半段,蒋树玲开始发力,她凭借着出色的耐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逐渐追上前面对手。每一步跨越,都像是在向终点宣告胜利的决心,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追风的气势。观众们的加油声如汹涌的浪潮,为她助威呐喊,激励她向着那象征荣耀的终点全力冲刺。蒋树玲不断伺机突破,但几次被对手们包围起来,胳膊和双腿被蹭破和擦伤许多处,血迹斑斑疼痛钻心,她只得咬紧牙关跑在最外圈奋力突围,使她的速度和体力受到影响。在最后400米中,蒋树玲和郑丽娟终于在外侧抛开对手们的纠缠,跃居领先地位。最终,蒋树玲第二个冲过终点线,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整个赛场沸腾了。她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战胜了许多国外对手,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随后几年,蒋树玲先后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参赛,多次夺得金、银、铜牌。

    国旗、国歌升起的时候,蒋树玲高高站在亚运会领奖台上挥手致意时,祖国人民看到了,她在潍坊的家人也看到了。全家三代人正聚拢在电视机旁,屏息注视着这庄严的盛典。她淳朴善良的母亲,深情地望着一年多没回家的女儿,眼里闪动着思念的泪花,嘴里喃喃地说:“孩子瘦多了,自打进了山东体育学院,四年没回来过年。这回为了准备参加亚运会,已有一年零三个月没进家门了。今天是中秋团圆节,家里就缺她了,这回好了,在电视上见着她了,还挂上了银牌,遂了全家人的心愿,比她回来过节还喜庆啊!”她说完,满座的家人都笑了。微信图片_20250307063217.jpg

    去年,我应她的邀请,专门去潍坊市她的住宅登门拜访,当我看到她挂在墙上的奖牌、奖杯和奖状时,十分佩服她的往日辉煌。除了这些荣誉,还有国家领导人和省领导接见参加第11届北京亚运会运动员的珍贵照片,以及和同世界田径名将,包括世界飞人乔伊娜、亚洲飞人纪政的合影留念时,羡慕极了。

     可以肯定说,蒋树玲的运动员生涯,堪称一部热血奋斗史。赛场上,她像一阵旋风,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斩获诸多荣誉,为自己的运动生涯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辉煌瞬间,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激励着无数后辈投身体育的动力源泉。微信图片_20250307063158.jpg

    蒋树玲退役后,本应是一个告别往昔、迎接全新生活的节点。但对蒋树玲来说,退役只是一个逗号,而非句号。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大地,蒋树玲就开始了晨跑,拉伸、慢跑,每一个基础动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仿佛重回那段紧张的备赛时光。

    有同事曾疑惑地问她:“都已经退役了,为何要如此辛苦地训练?”蒋树玲总是微笑着回答:“体育早已融入我的血液,训练不是为了比赛成绩,而是为了内心那份热爱与坚持。’她深知,退役并不意味着体育生涯的终结,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通过持续训练,她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更重要的是,不断挑战自我,是她对体育精神最纯粹的坚守。她多次代表省、市机关参加职工田径运动会,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为单位争得了荣誉,赢得同事们的好评。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她用行动诠释着体育精神的真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让梦想永恒。

    退休后回到潍坊,在田径协会里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帮着带孩子们训练,包括中考、高考和小学初中的孩子们训练。相信蒋树玲会在退休生涯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体育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人勇往直前,追逐梦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