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银河网看到一篇谈“卡”的文章,很有感触:这“卡”确有聊一聊的必要——近几年,各类卡,可以说,一下子 “涌”进了我们的生活里。
如今的“卡”真不少。
记得有一回出门,我的口袋里装着一摞的卡:电梯卡、小区门卡、乘车卡、社区医疗站就医卡,除了这些,还有好几张小超市购物卡。
如果要去银行或去健身、洗浴,恐怕还要带的更多。
类似的情况,肯定不只是我一人。
记得原先,这“卡”不怎么多,也就与银行有些关联,那时誰要是有一张银行的信用卡,是相当有面子的。后来,一些大型商场、大型饭店,为了吸引消费者,发行了会员卡,这卡也起些好听的名字,什么贵客、惠宾之类,卡也附带着许多优惠。
这些,被一些有商业眼光的人学到了,于是健身、洗浴、小商场、药店……都纷纷推行起他们的各类的会员卡;这些店家善于“活学活用”: 先是打广告、搞活动,并招募会员,并醒目地注明会员可以获得的各项优惠,当然,这会员卡不是馈赠,而是购买,而且购买卡的金额愈多,折扣和礼品也愈多……
有时还出现好几个商家“竟争”会员的情况,而且,每个商家都各自有许多高招,于是使得许多百姓手中都有若干个不同商家的卡。
于是,这卡从高雅走向大众化,从身份的象征、入门的凭证……进化成购物卡,亦或戏称商家们的“集资”卡:先买卡,后消费。
不过,这卡也确实方便,购物时:将物放在电子称上,把卡放在感应器上,扣款、打票、交易一气呵成,购物小票上还可以显示出您这次购物省了多少钱,可谓互惠互利。
当然、偶尔也有小麻烦。
卡太多了,有时不免弄混,尤其老年人,在柜台前,我看到不少购物后拿错卡的尴尬场合,这些,还是小事;有时还会出现:卡还在,可洗浴店的水没了,蔬菜店里的柜台空了……
还有,有不法分子,利用假购物卡实施诈骗。
这卡,有人赞,有人厌;有人说:用起来真方便,也有人说:要当心被它骗。
卡,不单单是一张纸片:它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服务,一边是客户,一边是商家……还有更重要的:一边是诚意,一边是信誉。
社会在发展,自然会产生许多新事物,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社会认可、百姓需要,会继续存在,反之,则会慢慢地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