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从北京开会回来以后,会议的那种学习风气,代表之间的那种幸福和谐、互学互助的氛围,一直激励着继续学习,在心理学领域继续努力前行。那时与老师们联系的唯一方式靠书信。(虽然通讯录上有的人已经有了电话号码,但我的家里尚未安装家用电话,单位上的电话也不能随便使用。)
在我认识到几位老师中,天津安定医院的张嫦老师最同情我、最支持我,我与她的书信联系也最多,她的每次来信都给了我信心和力量。1992年的春天,我收到了她的来信,她告诉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将于五月份在江西庐山召开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会议。她本身就是这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她怕我收不到这份会议通知,错过了学到机会,就把她那份会议通知先寄给了我,让我向单位领导申请参加会议,相约五月庐山见。经过几番周折,我与本单位的另外两位医生一起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先到南京、再到南昌、再到九江、乘会议专用车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庐山。(那时京九线还没建成呢)
这次会议我带去的论文是《771名中专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并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获得了第二张全国学术会议的论文证书。“刘茂泉同志的论文《771名中专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会议上交流。特此证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 1992.5.15.”
会议期间我又见到了尊敬的张嫦老师,她看到我去参加会议特别高兴。我和其他代表又有了再次向张老师汇报、学习的机会,每次见面都会学到新的知识、有了新的收获。
会议期间,我们抽时间参观游览了庐山大礼堂、美庐、含鄱口、仙人洞、东林寺等景点,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感受着在庐山的大雾中如入仙境的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学习、游览两不误,收获颇丰。会议期间还得到庐山心理卫生研究所颁发的聘书 被聘请为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特约信息员。(庐心所发1992第四号)
在这一年我圆满结束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函授专业的学习,考试合格,得到了毕业证书。
另外,在这之前我还被聘为中共莱阳市委老干部学校心理卫生教师。
1991年7月15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编发的心理卫生通讯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刊《各地通讯》上首条报道了我在烟台心理学会、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农村开展心理卫生科普工作的事迹和信息反馈。
想干事,干好事,只要选对了路,就要继续走下去,学无止境。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心理活动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迎接新的挑战,继续走下去。
欢迎亲爱的读者们继续看,我的“心路”历程(六)
刘茂泉
二〇二五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