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群体判断事物时所依据的是非标准和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雷锋精神的核心元素中,即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和原则立场,又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远大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当年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的精辟概括:“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都是与核心价值观有关。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一,雷锋是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雷锋成长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以雷锋为主要代表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几千来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永恒的精神。雷锋精神就是无私奉献,就是关爱友善,就是理解懂得。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使命,对于一架机器来说,就是一颗螺丝钉。所以,爱岗敬业、乐于助人都是雷锋精神的组成部分。雷锋同志还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残酷无情。……
可以看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表现出的是一个革命战士和一名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雷锋是人类社会向上之心、向美之心、向善之心的体现和象征。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递接力棒,继承并弘扬着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雷锋精神激励着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雷锋精神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实践证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社会如何变迁,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和感动社会的永恒魅力,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实践中愈益得到丰富和升华。
重视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三个层面对价值目标提出要求。而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反映,与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让我们将每一天都当做是3.5学习雷锋日,进一步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利已主义偏离了雷锋精神
然而,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某些领域、某些地方过度借用实用主义伦理学作为基础,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忽视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演变成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观上的失误偏差带来了价值判断上的误区,单纯以物质效果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标准,以财富多少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尺度。由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获得了发酵的土壤,精神虚化,感情冷漠,诚信缺失,社会物化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回归人性,情感关怀,人伦和谐成为普遍的心里诉求。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雷锋精神在这个时代就更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和雷锋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处在全新的历史时空中。今天的中国,经过了五十年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此时此刻,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出现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让社会风气的好转。一方面,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对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传统价值造成全方位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在外来思潮和物质金钱的诱惑下发生摇摆和偏移,部分人的精神支柱开始倾斜甚至坍塌。于是乎,为富不仁者不以为耻,见死不救者视为当然,古道热肠只在虚伪的应酬场合昙花一现,倒置的思想行为在悄然入侵人们原本洁净的心灵和社会空气。一个物质基础雄厚的中国如何防止变得贫富悬殊,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何防止文化迷失,成为“时代之问”。
官员的贪腐之气,社会的奢靡之风,娱乐圈的群体堕落,传统文化的消解让位,青年人的行为偏差,使一些人戾气十足,社会上歪曲历史人物和时代楷模,将严肃事件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有所抬头,雷锋也没有幸免于难。一时间,近利远亲、唯利是图、等价交换、权力寻租等现象弥漫公共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用雷锋精神重构市场经济新伦理,使社会风尚和人文素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显得迫在眉睫。
第三,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
时代呼唤雷锋,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契合,在他的身上集中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利他主义对治利己主义、以公而忘私对治见利忘义、以理想信念对治消极腐败,是雷锋给当今社会开出的一剂良药。
要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使所有志愿者更好地处理自己同他人,个人同社会的关系,在互助友爱、服务、奉献的基础上创建和谐温暖的社会生活,实现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同步提升。在这方面众所周知,韩红以个人名义,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捐款超过2亿,在这之前,韩红一直孤军奋斗,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慈善事业做贡献,连续23年,累计捐款超过10亿。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哪里有灾情,哪里需要援助,哪里便有韩红的身影。她在做慈善的路上不知疲倦,从不停歇,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每一次援助都有摄像跟随拍摄。由她发起的“百人援助”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上万人次,仅她一个人就收养了280余名孤儿,间接资助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所谓的雷锋精神就是一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是精髓。让韩红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社会一份子,彼此都不是孤立存在,都需要他人帮助,也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遵循,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从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来看是“助人为乐”“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无论那一种精神内涵,他们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合格公民的基本要素。我们呼唤“雷锋精神”,实际上就是唤醒渐渐沉睡的道德底线。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普通老师张丽莉,她以自己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赢得了全社会的钦敬、仰慕与喝彩,也与社会上麻木不仁、见义不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程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张丽莉。刘延东指出:张丽莉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人民教师爱学生的大爱情操,塑造了人民教师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她不仅为佳木斯这个城市争了光,也为教育这个行业树立的榜样。全国教师队伍大约占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承担着几亿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可以说是民族脊梁的支柱。如果广大教师都能象张丽莉那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第四,做一名雷锋精神的实践者
近些年来,我亲眼所见的哈尔滨市延寿县委在县城大众广场展出《延寿好人榜》:敬业奉献,延寿县特殊教育中心及青川中学教师李向甫;助人为乐的李春荣;创业创新姚宏亮;见义勇为苏士龙和苗庆福;孝老爰亲姜成娟;帮贫助困一滴水爰心社。他们事迹不仅让人刮目相看,也成为当前延寿“好人文化”一个标志。这是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带头构建“好人文化”,也能从学雷锋活动和雷锋精神中寻找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
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或地方的生存方式,仅就“好人文化”而言,这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之梦的宏伟目标,而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不断完善提升的全新生存理念。厚植好人土壤催生更多好人,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产物。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自律,也需要文化的引领和环境的助推。从制度保障、人文环境营造引领等方面,明确了延寿好人文化建设的重点,并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对先进典型建立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延寿好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了有效的帮扶机制,倡树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给予好人“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巾帼标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使好人受到社会尊敬。另一方面,还让好人有温暖、得实惠。如,政府支持成立了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149个,其中“一滴水爰心社”现有会员2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开展志愿者服务上千次,累计争取社会帮扶资金100多万元,帮扶各类困难群众3000多人。他们根据每位“延寿好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与人社、民政、教育、残联、医疗等部门对接,帮扶内容涉及好人生活、子女入学、就医等方方面面。网络化、精准化帮扶模式既树立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从根本上体现新时代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人文关怀,同时,对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自我道德教育。延寿县之所以学雷锋见实效,是因为好人文化系统化建设持之以恒!历届县委都把好人公示榜、好人文化墻、道德讲堂及开展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用制度固定下来,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好人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历久弥新,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史上是一处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地。作为代表老区精神的好人文化孕肓了“延寿好人”,给予雷锋精神上的“能源”或“营养”将永远传承下去,造福子孙后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而雷锋精神是基本的道德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主流,应该最真实地落在尘世凡埃上。学雷锋,首先是提高素质,而非境界。当雷锋精神牢牢落实在心坎上,而不需要别人提醒时,这境界自然提升了,这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崇尚英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我们呼唤雷锋精神,必须做一名雷锋精神的忠诚实践者,从自己做起,才能让雷锋精神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