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进入1991年,我函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课程学习已经过半。这时我接到了北京即将召开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的通知和征文通知。接稿、审稿人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钱铭怡教授。当我把我的文章《向农民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势在必行》寄到钱铭怡教授那里,很快就得到了回复,我的文章入选了,可以参加会议。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就要实现了,我终于有了走出莱阳、走出烟台、走出山东到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交流、学习、拜师的机会啦。由于自己在本单位的职称、身份,能够走出去所费的那番周折可想而知啦。机会难得,志在必得,再困难我也要走出去。

我去北京开会,报到的地点就是夕照街夕照寺招待所,吃、住、学都在这个院子里,虽然是第一次去北京,好想出去走走看看。但是,我为了学习、拜师,舍不得浪费时间,竟然五天没走出招待所的大门。

这次去北京开会,收获颇丰。首先我见到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资深老教授沈德灿先生;还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民教授、旅日博士;天津安定医院心理卫生专家张嫦主任。特别是张嫦主任十分同情我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会议期间除了休息外,张主任走到哪里都有与会代表跟到哪里,这其中也包括我。对我们的提问有问必答,她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没有专家教授的架子,她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樊富民教授也把她出国深造的所见、所闻、所学到的知识无私地讲给我们听。我暗暗地庆幸:这一趟真的没白来,收获大大大的,值了。

这次大会的代表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哪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当我向大会交流我的文章《向农民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势在必行》时,有一位专家教授提出了问题:我是否做过调查,是否做过统计学处理,只用文字说明不了问题等等。正在我感觉回答有难度时候,主持这次会议的沈德灿教授说:这个问题我替他来回答,我认为他来自基层,能够到北京开会很难得,他深入社会最底层,向农民宣传心理卫生常识是你们大家很难做到的,我们的心理学研究、普及工作,就应该向他这样走出去、走下去。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应该向他学习。散会后,代表们都离开了会场,沈教授仍在整理他的会议文件。这时我向老先生深深的鞠躬,表示感谢,并请老先生在我的笔记本上留言,老先生没留言,从他的手提袋里取出一本书《社会心理学简编》,(作者沈德灿 何立婴,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签上名赠给我,书上是这样写的:刘茂泉同志存阅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沈德灿敬赠1991年10月29日。他鼓励我好好学习,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多做贡献。

会议的第六天,会议组织我们游览了天安门广场、长城八达岭、长陵、定陵等景点,在游览中大家的学习热情依然很高,边走边交流,气氛很活跃,虽已近深秋了,但一直感觉暖意融融的。

在这次会议上,我获得了第一张国家级的论文证书:刘茂泉同志向农民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势在必行 一文在第一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上交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一九九一年十月。

我也成为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会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