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的扬子公园,有一片梅林,其规模虽比不上南京的梅花山、苏州的香雪海、无锡的梅园和扬州瘦西湖的湖上梅林,区区百余株梅花,称其为“梅林”似有几分勉强,可它却也是小城人赏梅品梅的首选之地 ,承载着小城人独有的浪漫与诗意。
梅林的位置得天独厚,东侧是几株高大挺拔的雪松,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梅林;南侧是细长的河道,河水波澜不惊,似玉带一般,一座名曰“金水桥”的石拱桥横跨其上,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韵味;西侧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与梅林交相辉映;北侧则是一排排茂密的水杉林,玉树临风,为梅林勾勒出四季的背景。小桥流水,绿树环抱,梅花宛如被大自然深爱的宠儿,在这片天地间惬意生长,长成了公园最美的风景。
我顺着导示牌的指引,沿着蜿蜒的健身步道,拐过几个弯,来到了公园西南角的梅林。这里的梅花分布得错落有致,有的集中生长,形成一片花海;有的零星点缀,独自散发着清幽的气息。它们已悄然绽放,为这乍暖还寒的时节带来了第一缕生机。
清晨的梅林,被一层轻纱般的雾霭温柔地笼罩着。盛开的梅花如同繁星般点缀在枝头,每一片花瓣都像是用细腻的绢绸精心裁剪而成,薄如蝉翼却又坚韧有力。红的似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张扬,仿佛要把整个春天点燃;粉的如天边的云霞,柔和而浪漫,带着少女般的娇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白的胜皑皑白雪,纯净而高洁,不沾染一丝尘世的喧嚣,静静地释放着淡雅的芬芳;绿的像玉,温润而清新,透着生命的灵动与希望,宛如隐匿在山林间的精灵。还有那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贴着梅枝,紧紧包裹着自己,积蓄着力量,只待热情绽放。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想要将这片梅林的倩影永远定格。镜头中,梅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我一会儿贴近,一会儿拉远,不停地变换着角度,试图捕捉到梅花最动人的瞬间,留住这姹紫嫣红的秀色。
驻足这方梅林,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生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梅的诗篇。王维的“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那是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窗前的寒梅,承载着游子对家的眷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坚韧,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出梅花在月下的清幽姿态,疏影与暗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则体现了梅花不慕虚荣、只愿将清气留存人间的高洁品格;高启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把梅花比作雪山上的高士和月光下的美人,尽显其高雅脱俗;李方膺的“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道出了梅花的可爱与动人,让画家忍不住挥毫泼墨;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更赋予了梅花无私奉献、不与百花争艳的高尚情怀。在他们的笔下,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不仅是一种娇美的花卉,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晶莹高洁,不惧严寒,有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格;有着不畏冰雪,敢傲霜雪的气度;有着怡然自乐,不与群芳争艳的志气。不知咋的,我还特别想起了“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副悬挂于扬州史公祠飨堂前的楹联,梅花的傲骨和史可法的坚贞跃然于心间。
渐渐地,太阳缓缓升起,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梅花上。顷刻间,整个梅林被染成了金色,如梦如幻。此时的梅林被一股淡雅的清香所笼罩,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
随着初升的太阳,赏梅的人儿也渐渐多了起来。他(她)们径直钻进梅林,有的专注欣赏若有所思,有的扶着梅枝一嗅再嗅,然后转过脸来聚焦梅花人影。
又是一年梅花开,一花引得百花放。梅花如春天的使者,迎来草长莺飞,迎来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