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历程(二)
1983年我走出了医院,走出了莱阳,有了在烟台地区护理学术会议的平台上把自己的工作体会向大会做了交流的机会。在会议期间也学到了很多在本单位学不到的知识,认识了更多的老师。
也是在这一年,我所在的病房里来了一位病人,病情不是很重,当我出差回来后,被他注意上了,同时他也引起了我的注意。经了解,这个李先生是烟台某剧团的编剧、导演,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很高的个人素养。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知识分子的风度和风骨。他感觉是:我与其他的工作人员有很多不同,管理病人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他让我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争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出院以后我们保持着联系,在我去烟台拜访他时,他送给我一本书,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的专著《心理学》。1953年出版,竖排版的,标价8000元(旧币),相当于人民币0.8元。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我倍加珍惜,距今40多年了,仍珍藏着。
他让我写文章,写经验体会,写学习心得,并把这些文章寄给他,他再找有关老师、专家为我修改、点评、指路。就这样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有信心。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干什么。辩证的学、实践着干。这时我已经通过了第一次职称考试,晋升为护士,并被转为干部身份,享受着与大中专毕业生同等的待遇。
1988年我收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的招生通知,经报名通过学校的认可,我有幸成为一名医学心理学专业的函授大专生。1990年我再次报名成为一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的函授大专生。历经四年的刻苦学习,一共二十六门课程,全部完成了自学专业,并且每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虽然这两个证书后来被告知没有经过入学考试的函授证书,不作为正式大专毕业而不被认可,但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学专业的大专课程,并已经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了,比同等情况的同仁我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在函授学习的同时,我又联系到了一个村庄,经村干部同意,我利用业余时间为那个村的老乡们免费举办了两期心理卫生科普学习班,把我学到心理学知识与临床工作实践,应用到为社会服务中去。
应老干部局邀请,在莱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全市离休老干部举办了六次心理卫生讲座,这一次的学员与农民学员不一样,需要认真对待,每次授课两个半小时,中间间隔十天,除了工作以外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查找资料、读书上,自己编写教材讲稿,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合老干部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心理活动等,深受老干部们的欢迎。有的老干部听课以后,写出了长达几千字的学习心得。同时我也被老干部们的遵纪守时的学习态度所深深感动着。
通过这两次社会实践,认识到心理学知识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而是每个人都需要知晓的、必备的、不可缺少的生活一部分内容。在总结了这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后,我又写出了两篇文章,准备再次踏上心路的征程,走出莱阳、走出烟台、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的交流平台,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刘茂泉
二〇二五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