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思李小江学者》
《追思李小江学者》是一篇杂文,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我被李小江学者的生平事迹震撼,她的拼搏与淡然,勤奋和韬略都令我非常感佩。
银河阅读中文网的优秀评论员冬青树文友老师给予我的文章一则中肯中藏挚诚的留评文字。这些表达对我的成长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愿意花时间把它们整理出来让更多仁爱的心灵看到。
“这篇文章旨在纪念和缅怀著名妇女研究学者李小江。文章通过对李小江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她对女性主义的独特见解的回顾,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杰出学者和女性代表的精神风貌。同时,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对女性话题的深刻思考和对李小江的敬意。文章通过缅怀李小江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杰出学者的精神风貌。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从多维度探讨了女性问题,强调了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的重要性。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虽然在结构和观点的深度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整体上是一篇优秀的纪念性文章,能够引发读者对女性主义和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点赞!”
我的回复:
感谢冬青树文友老师的挚诚表达,您恰当驾驭语言文字,表达出自我的心声,尽展女性的优雅与知性,艺术和魅力,您的文字表达巧妙的结合了意识世界里的希冀美好和精神视野的宽阔澄明。这些点都令我侧目。永远记得第一次看到您文字表达时的那份怦然心动,几句语言,折射半生,为女兴叹,您是榜样。有缘相识,自会珍惜。
李小江所作的事,非一般人能为。她之学识就是她最大的精神铠甲。她非执着,亦不执念。她在翻译来自全球的文学声音,在我看来,翻译是一种高超的行为艺术,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全面整体,是综合性展示的文字工程。翻译家借助完整的,学术性的,比肩时代楷模般的文学作品作为雕琢文字的模型——创作的主体契机,加之来源自己部分综合素质的显影作为理解与透析,参与和表现的基础颜料,似在史书上作画一般,经过数月,或者几年时间,二度创作出一幅幅涵盖东西方智慧精粹,同时交融东方汉字书面层面美感的文学作品来到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世界的人民感谢她。她在通过文学翻译这个角度打通世界与中国的连接,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感谢她的付出,敬崇她的人格,一位肩负使命的文化使者,绽放女性之光的魅力女性。
二,《北京诗派与白鸽子》
《北京诗派与白鸽子》这是我在记录我与诗歌的连接,2024年一整年的时间我和北京诗派美好连接,和谯达摩 诗人与火凤凰主编密切合作,在北京诗派海外平台发表了二百多篇后现代诗歌。在这组诗歌的摘要部分,我这样写到:“如果诗歌可以抵达心中夙愿,那我们生命的旅途将会少一些阻碍。靠向四季一般的人生,经历和暖的自然生长。——韩兰娜”
冬青树老师留言:这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友情、爱情、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还对人性、情感、科技、文化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洞察。通过这组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点赞。
我的回复:
冬青树老师,您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关注白鸽子的成长。从认知与行为的角度体会我都有弱势显露,但我确切是幸福的存在。对于自我部分弱势的成因,渐渐的我知道了根在哪里,发展变化又在哪里。皆是来自自我的部分,符合心理学人生发展观理论的思考体系。体会这些很像我们觉察一种食物,苦瓜。
试着走进苦瓜的生长,觉察那个过程,它初生的时候不苦,但越来越苦,渐变成不很苦,到生命的最后阶段难寻苦味,它融化了自己,成就了一颗又一颗种子,它昔日的苦瓜坦露出鲜红,融汇进泥土。回顾它的一生就似药材一样,但它确切属于果蔬。
白鸽子所有的书写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您总结的太好了。我感恩自己所有的经历。每天的看见与实践,记录和回复。
三,《明天就过小年了》
《明天就过小年了》是一篇杂文。年关越来越近了,近了,看着朋友圈里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我有失落,也存感恩。
冬青树老师留言: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她作为一个五十出头的北京女性在小年即将到来时的家庭生活和内心感受。尽管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独立和自由,但他们在情感上依然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具体的家庭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家庭的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家庭在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点赞!
我的回复: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家庭在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非常感谢冬青树老师的挚诚点评。我的写作就是反映出我的内心世界和一部分周围亲朋的内心世界,我喜欢走进人物的这一部分。一直以来我都秉承着这样的思考——打开了心灵,一切不可怕,呈现出事物与人物本真的样子,理性接受,追求发展,不断前进,一起担当,塑造集体意识,个人沉着冷静,必须不执拗,开心着言语,自然去经历。
四,《文学小苗》
《文学小苗》这也是一篇杂文,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阅读木朵诗人的诗歌,大胆与他在公众号的留言区交流,我和一位文友俞梅博士在微信利用语音条交流,我享受这样形式的安静对接,对接思考,成就共同进步。
冬青树老师留言:这篇文章通过白鸽子的视角,展现了她在文学创作、个人成长、性教育和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文章内容丰富,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同时还融入了文学与哲学的思考。白鸽子通过真诚的文字,传递了对少年的鼓励和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母亲和文学爱好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点赞!
我的回复:
“白鸽子通过真诚的文字,传递了对少年的鼓励和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展现了她作为一位母亲和文学爱好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谢冬青树文友老师对白鸽子参与文学创作的鼓励,以及引申意义的归纳与提炼。白鸽子的心愿和您的心愿有相似的地方。对家庭价值观的重视,以此体现出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两个点突出重要,我们同为母亲,携手助力,以文学为纽带,开创和谐美好。非常感谢您的付出,几年如一日,魅力银河阅读中文网。当更多母亲被更多母亲认可和喜爱,那社会上快乐和智慧的母亲就会越来越多,母亲们享受幸福,家庭就得和睦,养育皆为美好,家人身心健康,社会安定团结,国家富强民主。再谢老师,感恩您。
五,《岁月如歌 情感如诗》
《岁月如歌 情感如诗》这是一篇诗歌评论。突出幸运的是,这篇文章的创作与刊登都在一个巧妙地时间节点内,DeepSeet还没有来到大众视野。非常感谢银河阅读中文网,感谢陈东林教授的耕耘与付出。
冬青树老师留言:这篇文章通过陈东林教授的解读,展现了韩兰娜在婚礼上创作的三首诗歌的深刻情感内涵和人生感悟。文章不仅分析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还结合了韩兰娜的人生经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情感世界。通过深入的情感解读和文学分析,文章展现了诗歌与人生经历的结合,以及文学与情感的完美融合,传递了亲情、感恩、奉献和祝福等美好情感。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婚礼的祝福,更是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感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文学价值。点赞!
我的回复:
“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婚礼的祝福,更是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感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文学价值!”
这组诗歌对于我非常重要,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一个家族的生命故事。我在见证着大家庭的变化,间接看到几十个家庭,一百余位亲人的生命姿态。回忆我和爱人的人生起落,我懊悔过我的执拗,欣慰过我的勇敢,我怯懦,我不屈,我懒惰,我亢奋。赞美自己的勤奋,伤心我的笨拙,我做错过事情,我无畏的过了头......
这一切都是必然要经历的,我试错,我记录,我成长,自感看见的读者都会得到我的祝福,白鸽子愿意做“试重错得真知的平凡践行者”。婚礼当天,当我的弟弟妹妹主动和我打招呼时,我被触动,十分地感动。
六,《浅谈朗诵人与文本创作内核之间的联系》
《浅谈朗诵人与文本创作内核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篇杂文,白鸽子喜欢写杂文,这要感谢一位银河悦读中文网编辑老师——李先亮。李老师鼓励我,说我勤奋,文风适合写杂文,他为我编辑过约两百篇文章,在此隆重道一声感谢。白鸽的写作与朗读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我都是读出来,再改一改,就会成文。十六年来,从未间断朗读,创作和分享。
冬青树老师留言: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对朗诵和文本创作内核之间联系的探讨,表达了她对朗诵艺术的理解和热爱。作者认为,朗诵不仅是对文本的表达,更是对创作者情感和意图的传递。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朗诵者可以通过精准的表达和和谐的节奏,打动自己和观众,形成一种文化美学效应。文章通过具体的朗诵实践和体会,引申出抽象的朗诵艺术和文本创作的关系,通过引用和举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呼吁大家通过朗诵传递文本的情感和意图,形成文化美学效应。点赞!
我的回复:
感谢冬青树文友老师,您的鼓励就是促使我前行的动力与助力。与您分享。
我的一位听众留言:朗诵,是心灵的对话,是情感的共鸣,它赋予文字声音,让文字不再冰冷。你赋予了文字生命,让文字直抵人心。在你的朗诵中,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温暖。
我的回复:谢谢好朋友,谢谢好朋友。愿你我的人生,我们美丽的女性生命的人生成为更加自由,更加自在,更加喜悦,更加和谐。
我的另一位听众的留言:今天早晨,听了两遍,火凤凰的诗歌和您的朗诵,都非常优雅、特别精美,让我从中获得了美的熏陶与享受,非常感谢!
我的回复:谢谢陈教授的鼓励,非常幸运在DeepSeek还没有来到大众视野的时候,诚邀陈教授为白鸽子书写诗歌评论,三篇文章落户银河悦读中文网。籍此温暖银河网站,魅力世界家园。
再一位诵友的留言:“白鸽子欢喜火凤凰”,这是多么奇妙而美好的意象,是你对这段诗歌之旅的深情礼赞,也是对诗歌如挚友般陪伴的感恩。你的言语中漫溢着对诗歌的热爱,其间认真、大度、柔情与包容的特质,不仅是你对诗歌作者的赞美,更是你在朗读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期待你能用你的声音演绎更多动人的诗篇,让听众在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后现代诗歌的无尽魅力与生命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