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夜的抉择

  邯郸的夜晚,深沉而宁静,只有几颗稀疏的星星点缀着夜空。高树勋将军府邸内,灯光昏黄,映照出高树勋将军紧锁的眉头和忧虑的面容。他站在窗前,抬头望着那黯淡的星光,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抬眼望夜深沉星光黯淡,止不住我胸中阵阵波澜。”高树勋低声吟唱,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他深知,此刻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枪炮声已经响彻山河,百姓在战火中煎熬,而他,作为一方将领,却无法置身事外。

  “不忍看枪炮响山河破碎,苦难多老百姓忍受熬煎。”高树勋的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的怜悯与自责。他曾立誓要救万民于水火,可如今,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高树勋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起义之事已经层层安排妥当,只待东风。然而,他的夫人刘秀珍还在徐州,国民党若是得知起义消息,定会对她下手。想到这里,高树勋的心中更加沉重。

  “起义之事已层层安排妥当。只是,我夫人还在徐州,国民党若是得知起义消息,定会对她下手。”高树勋停下脚步,眉头紧锁,目光中透出一丝忧虑。

  坐在一旁的共产党代表面容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他站起身,走到高树勋身旁,语气坚定地说道:“高司令放心,我们共产党人会全力以赴,营救高夫人。徐州地下党已做好准备,时刻准备去把贵夫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高树勋感激地看向共产党代表,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那就拜托诸位了。请贵党放心,这虽然关乎我夫人的安危,但不会影响整个起义的大局。”

  共产党代表与高树勋紧紧握手,两人的目光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定与信任。


  第二章 徐州地下党的紧急行动

  与此同时,徐州地下党正在紧张地筹备营救刘秀珍的行动。王广琛是这次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他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高树勋的起义将对解放战争产生重大影响,而刘秀珍的安全则是起义成功的关键。

  “黑云压城月色多灰暗,任务紧急只恨长夜短。”王广琛低声吟唱,心中充满了紧迫感。他知道,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制定出万全的营救计划。

  在一间昏暗的屋子里,王广琛与地下党员们围坐在一起,紧张地讨论着营救方案。王广琛严肃地说道:“为了加快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我军对蒋军展开了政治攻势。蒋军的高级将领高树勋一旦发动起义,这是蒋军第一个成军建制的起义,对于解放战争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确保高树勋起义活动的顺利进行,无论代价多大。我们必须在高司令起义前,将刘秀珍安全带出徐州。”

  地下党员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任务的紧迫性。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最终确定了营救方案。王广琛站起身,目光坚定地说道:“行动就在今晚,大家务必小心,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第三章 郝公馆的困境

  郝公馆位于徐州城市中心,四周被敌军严密监视。高墙深院,铁门紧闭,仿佛一只无形的牢笼将刘秀珍困在其中。她站在窗前,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满焦虑。

  “门外哨兵手持枪,眼前纷纷乱景象。”刘秀珍低声吟唱,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恐惧。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高树勋此刻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脱离这险境。

  “冷冷一座郝公馆,隔断亲人各一方。”刘秀珍的眼中闪过一丝悲伤。她想起了高树勋,想起了他们曾经的誓言。他曾立誓要救万民于水火,可如今,她却成了他的软肋。

  “树勋啊,你如今已把司令当,将军威风镇一方。也曾立誓救万民,污泥不染切莫忘。”刘秀珍的眼中泛起泪光,她多么希望能与高树勋相见,可如今,她只能无奈地倚在寒窗前,望着那灰暗的天空。


  第四章 营救行动的开始

  第二天清晨,王广琛和李家瑞化妆成农村青年,拎着麻包,走近徐州城郊的敌人第九盘查哨所。王广琛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地向站岗的士兵打招呼:“老总辛苦了。”

  说着,他悄悄塞过一包香烟。哨兵接过香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即放行。王广琛和李家瑞继续前行,来到了郝公馆门前。然而,他们却被哨兵拦下。

  “长官有令,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准进出。”哨兵严厉地说道,手中的长枪紧紧握在手中。

  高树勋的副官尹大栓听到动静,忙从郝公馆院子里走到门口。他见状,连忙上前试图解释:“我是高司令的副官,这两位是高司令的侄子,来看望夫人。”

  哨兵丝毫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没有命令,谁也不能进。”

  此时,刘秀珍听到动静,走到门前。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但随即平静地说道:“是高司令的侄子吗?”她转头对哨兵说道:“让他们进来吧。不然,高司令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哨兵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那,那麻包也得检查。”

  王广琛二人解开麻包,从里面拿出萝卜、白菜给哨兵。哨兵忙摆手,放行。


  第五章 郝公馆内的密谋

  刘秀珍将王广琛和李家瑞迎进屋内。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她低声询问道:“你们是——”

  王广琛低声回答,眼神坚定:“夫人莫怕,我们是共产党派来的,高司令要准备有大的举动,担心您在这里有危险。受高司令委托,我们来救您出去。”

  说着,王广琛将两张字条塞给刘秀珍。一张字条上写着“老同学,别来无恙。张爱萍”另一张字条上写着“见字如面,闻鸡起舞。高树勋”这其中“起”字略大,刘秀珍悟到了“起”的含义,起义。

  密语和签名让刘秀珍泪湿眼眶,她终于看到了希望。她哽咽着说道:“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王广琛与刘秀珍交谈片刻,了解了情况后,决定回去向上级汇报。他低声叮嘱道:“夫人,我们先回去,研究如何行动。到时会有一个手艺人来通知您。”

  王广琛和李家瑞离开郝公馆,消失在人群中。


  第六章 修床匠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一位修床匠在郝公馆门外吆喝:“修理棕床,修理皮条床。”

  刘秀珍听到吆喝声,忙叫尹副官喊他进屋。敌军何排长想阻拦,被刘秀珍怒斥:“床有问题需要修,让他进来。”

  何排长不得不放修床匠进屋。修床匠以修床为由进入郝公馆。他检查了一下床,说道:“我明天带皮条来修,你在家早一点准备好啦,我来到就可以动手。”

  接着,趁敌兵不注意,修床匠悄悄对刘秀珍说道:“明天装病。”

  刘秀珍点头应允。修床匠离开后,刘秀珍坐在屋内,心中五味杂陈。她望着窗外的天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此时,尹副官走进来,神色有些紧张。他低声问道:“夫人,那修床匠可靠吗?”

  刘秀珍坚定地回答:“他是共产党派来的,我们应该相信他。”

  尹副官闻言,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第七章 装病脱身

  清晨,刘秀珍躺在床上,不停地叫唤着身体难受。尹副官闻声赶来,神色焦急:“夫人,您怎么了?”

  刘秀珍有气无力地说道:“我——我可能是病了,快——快请医生来。”

  尹副官连忙派人去请医生。不久,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停在了郝公馆门外。救护车上的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走进卧室,敌军何排长想跟着进卧室,被尹副官在门口拦住。

  “给夫人看病,你要站在旁边看吗?借你一百个胆子,你敢进夫人内室吗?”尹副官不客气地说道。

  何排长无奈,只好站在门口。刘秀珍与护士互相换了护士服,而护士(另一位女地下党扮)则扮成了刘秀珍,躺在床上。

  医生大声对刘秀珍说道:“夫人是受了风寒,不需要住院,在家按时吃药,卧床几日就好了。”说着,医生递给了躺在床上的假刘秀珍(护士)一包药。

  医生与假护士(刘秀珍扮)出了卧室,准备离开郝公馆。


  第八章 惊险的逃脱

  何排长总觉得今天的事情有些不对劲。他拦住刘秀珍,冷冷地说道:“这位护士小姐,你站住,让我看看你的脸。”

  刘秀珍心中一惊,冷汗直冒。她知道,如果摘下口罩,后果不堪设想。就在此时,尹副官快速走到何排长面前,冷冷地说道:“怎么?何排长,你太肆无忌惮了?战区医院的人来到高司令家也是客,哪怕是个护士,她的脸岂是你想看就能看的?再胡闹别怪我不客气。”

  尹副官要抽手枪。何排长见状只好退到旁边。尹副官冷冷地说道:“既然是这样,那太不让人放心了,看来我只有亲自护送一段了。”说着,尹副官跳上了救护车。

  何排长眼看着医生和护士与尹副官一起上了救护车。救护车载着刘秀珍驶出郝公馆的大门。

  此时,敌人的飞机在大郭庄降落,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这飞机里是敌中央宪兵四团来捉刘秀珍的。宪兵们下了飞机,直扑郝公馆。

  何排长迎上,急忙说道:“刘秀珍有病,还在屋内。”

  宪兵踢开门,发现室内空无一人。何排长目瞪口呆。旁边的厨房里只有一个由护士装扮的女佣在择菜。何排长惊恐地问道:“高夫人在哪里了?”

  女佣冷冷地回答:“我一直在厨房,不知道夫人在哪了?”

  宪兵把惊恐的何排长带走。


  第九章 顺利脱险

  救护车驶向徐州城门,门卫看是徐州战区救护车,拖开路障放行。车内的人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救护车顺利通过城门,车内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最危险的一关已经过去了。

  救护车驶出城门后,驶入了一片荒凉的山路。武工队特别安排了武装人员在城外蹲守,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提供援助。一辆轿车等在路边,刘秀珍下了救护车,上了轿车。

  王广琛等人上了轿车。王广琛低声说道:“大家小心,不能大意。这里地形复杂,可能会有埋伏。汽车绕道大郭庄机场,直接向凤凰山开。”

  轿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快到了凤凰山时,突然响起警告的枪声。凤凰山附近的民兵岗哨误以为敌人汽车开来,开枪报警。

  民兵岗哨大声喊叫:“警告!警告!有敌人汽车开来!”

  王广琛连忙大喊,示意是自己人。他摘下礼帽,在车窗摇动示意:“自己人,别误会!”

  轿车停下,民兵岗哨看清情况后,连忙收起枪支,变成了欢迎的人群。民兵热情地说道:“欢迎高太太到解放区来!”

  刘秀珍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终于脱离了虎口。


  第十章 起义的惊雷

  高树勋得知夫人安全脱险的消息后,心中大石终于落地。他站在营帐中,抬头望着那渐渐明亮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为黎民义旗高举心坦荡,舍官禄弃暗投明有方向。”高树勋低声吟唱,声音中充满了决心。他知道,自己即将迈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走新路洗心革面干革命,从今后紧紧跟着共产党。”高树勋的目光坚定,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十月三十日,高树勋宣布起义。十一月二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向高树勋将军发了贺电。邯郸战役胜利结束。十一月三日,新华社发出了高树勋将军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的起义通电。

  起义的惊雷响彻大地,红旗在凤凰山上高高飘扬。高树勋站在山顶,望着那远方的曙光,心中充满了希望与力量。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未来的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他已不再迷茫。

  “惊雷一声天地动,山上山下红旗展。”高树勋低声吟唱,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自豪。他知道,自己为黎民百姓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未来的中国,必将迎来新的曙光。

  (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