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题材的长篇小说《因诉之名》,是一部精彩的现实主义之作,作者靳国忠用追忆方式为读者“讲述与公诉有关的人和事、情与法”,四个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的案件,成为小说主体内容。无论是武富桂死刑改判、王立功纵火杀妻,还是血溅财务室、断臂鸣冤案,皆采用古典小说有头有尾的叙事技法,使每个案件都有独立完整的情节与首尾照应的结构特点。
小说中,最精彩也是作者倾注心血最多的当属“断臂明冤案”。在车祸背后、因诉而战等六个章节十六万字的篇幅,作者完成了由断臂明冤案引出的一系列案件的讲述,从而形成局中局、案中案的艺术特点。
小说有多种解读方法,比如讨论主题高下,分析结构好坏,探讨作品得失,剖析人物优劣等,但对于专业性极强的《因诉之名》,仅仅从这些方面切入文本,是无法把握其创作意图与艺术成就的。因此,经过深思,选择从文本呈现出的设局、侦破入手,分析探讨小说局中局、案中案的审美特点。
一、局中局
局的字面意思有圈套一说,做局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下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骗局,企图骗取投资人的巨额资金。小说中,设局人叶嵩林多次利用自己虚构的人设,设下骗局,诱使他人走入早已布控的陷阱,自愿送出巨额财产。
在樊大庄举子断臂鸣冤案中,涉黑嫌疑人叶嵩林不仅多次布设骗局,蒙哄受骗者骗取他人巨额财务,还恶意设局制造车祸,造成办案警察一死两伤的恶性事件。
1、为人设,设局包装
包装自己是设局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没有文凭没有才华更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叶嵩林,深知要想活出人样,必须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外在条件,他相信在拼爹的年代里,如果自己能有强硬的“后台”和庞大的“靠山”,那就等于拥有一张畅通无助的通行证。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便伺机寻找可以助他一臂的人。
睿智的作者知道,一无所有的叶嵩林,总得有点异于常人的个人条件,因此,先为他设置了“美风姿,少倜傥,一米八五的身材,浓眉大眼,鼻直口阔,后背一头乌发,大有小周润发气概”的外形,这高大的形象,书卷气十足的金丝眼镜,瞬间成为令人瞩目的帅小伙。继而,让这个毫无背景的叶嵩林,充分利用自身气宇轩昂的外貌,靠着颜值和口才,成功迎娶年轻漂亮的空姐,岳父接纳并认可了他,不仅愉快地把女儿交给他,还把自己的企业放心地交给女婿,自然岳丈的人脉关系也成为他走向成功的垫脚石。至此,叶嵩林华丽转身:由一个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企业老板。
如果仅限于此,那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解决了衣食住行与结婚生子的普通民营老板,与成千上万个体经营者没有太大区别。为了使其笔下人物更加典型,作者设置了成为老板的叶嵩林高调打造自己人设的精彩情节,他自称“欧迪龙公司董事长,家住省城赢台宾馆”,先不说董事长身份,单是“家住赢台宾馆”这一事实,就会令所有人刮目相看,因为“赢台宾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豪华园林建筑,也是省领导接待外宾的下榻会晤之所,不是一般有钱人就能入住的。可叶嵩林不但把公司开到了这儿,还包租了一栋年租金不菲的小楼,让凡是到这里办事的人都无形中平添了一种对实力加权力的崇拜。”
位居赢台宾馆的办公小楼,二百多平米的豪华办公室,特大号老板台,一面墙的书架与各种精装书籍,共同构成了叶嵩林的有形人设,向世人宣告着他的财力、实力、权力。
如果说这些有形人设,彰显着叶嵩林极大的办事能力,那么,他对自己“是副国级领导钱书记的亲表弟”这一传闻,既不点头承认真有其事,也不摇头反驳纯属谣言的做法,无形中默许自己是副国级领导亲戚这一事实。这也成为一种无形人设,增加了他在众人心中的威望和办事能力。于是他成了“在圈内颇具影响力”的人,很多人找他办事,大家觉得“如果连他都搞不定的事,其他人就一概没戏了”这样的认知,不仅国人找他办事,就连“港台某些道上的大老板到内地办事,也得先拜拜叶老板这个码头。”
至此,叶嵩林自己的人设设局全部完成。局已设好,坑已挖好,只等猎物上钩。
2、为敛财,设局骗钱
国人是盲从的,对权力领导从来都抱着敬畏、巴结、不敢得罪的态度;国人又是贪婪的,为钱财不惜拉关系找门路。这为叶嵩林提供了坑蒙拐骗的平台。
小说中,作者为叶嵩林安排了两次设局敛财情节,一是设局蒙骗牛康山,一是设局坑骗田效模。前者略写,后者详叙。
有几十年检察经验的作者,非常清楚人性的贪婪,知道他们一旦有了唬人的背景和人设后,一定会利用现有身份,进行非法活动。因此,便有了叶嵩林设局骗取巨额钱财的故事情节。
上过当的牛康山,并没有细思失败的真正根源,并且,在得知福林博瑞公司老板田效模,急于拿到甘西省镇远石油开采权时,便为其牵线找到叶嵩林。于是,他俩组成牛田组合,主动走向叶嵩林的巨坑。
稳坐赢台宾馆的叶嵩林,见鱼已上钩,开始了运作。他自称与开发管理者栗总很熟,这忙一定会帮。比登天还难的大事,在叶这里,竟然几句话就能搞定,这令田效模感慨万分,不由得对其敬佩有加。尤其是对方“举手投足时的气场,豪华的办公楼宇以及那辆价值数千万的总统级迈巴赫座驾”让他仰视的同时,也给他吃了定心丸,似乎只要对方点头,他的石油开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果真如此,那巨额利润就会翻滚着落进自己的腰包。
牛田二人踌躇满志,似乎稳操胜券。
牛田二人被虚假的事实蒙蔽了双眼,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根本预料不到,他们已经落入圈套,正一步一步走入陷阱,心甘情愿的把自己五千五百多万巨款送给叶嵩林;他俩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被算计了。
还是让我们捋捋头绪吧,看看叶嵩林如何设局,如何侵吞巨款对方还感恩戴德。
第一步:拿到“批文”。不久,牛田接到通知再次来到赢台宾馆,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批文”。这是一份签署了天坛石化总经理粟俊涛批示的文件,文件明确显示田效模想要的二百平方公里石油区项目,总经理已经批复:“此项合作有利于能源扶贫,请隋征副总理酌办。”尽管与天坛石化签订合同的乙方,不是自己的“福林博瑞公司,”而是叶嵩林的“欧迪龙”公司,但头脑发热的田效模,只沉浸在自己的一厢情愿中,早已放下戒心,无条件的相信对方,相信只要钱到位,叶嵩林的人脉与自己的钱财合作,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何况对方是“国家领导钱书记的亲表弟”有谁敢不给面子呢。他压根就没怀疑过对方。
很快,第一笔五百万的启动资金打到叶嵩林账户,田效模拿到了“收据。”
第二步:拿到“合同传真。” 又不久,田效模看到了“欧迪龙公司与天坛石化公司联合开发镇远石油区块项目的合同传真”。合同规定“乙方欧迪龙公司需支付甲方天坛石化公司五千万元保证金”作为共同开放镇远石油板块的前期资金。很快,第二笔五千万的资金打到叶嵩林账户。此时,无论是福林博瑞公司经理田效模,还是中间人牛康山,都没有发现合同传真“甲方”盖章处是空白的,或者说,此刻,二人正陶醉在自己设想的虚幻成功里,早已忘记“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不细究合同细节,也根本不会想到这是叶嵩林布下的天罗地网,以至巨额钱财血本无归。自然,这是后话。
第三步:粟总出事。熬过漫长的等待后,煎熬的牛田组合等到了叶嵩林答复:受粟总牵连,镇远石油块项目搁置了。
作者使用限制叙述手法,并不交代牛田二人听到消息后的应对,这是他的睿智,这是小说版的中国绘画留白技法,不把小说写满,让故事叙事该略则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叶嵩林的如意算盘:压根没有背景,压根就为骗钱。就算粟总不被双规,他也不打算办事。只不过,粟俊涛出事,让他的欺骗有了合法的正当的理由。
第四步:虚假安慰。眼看巨额钱财打了水漂,牛田组合万分着急,整天催讨。在对方的紧逼下,叶嵩林仿佛下了决心似的“说了实话”“钱没付给天坛石化”估计听到这话,牛康山会舒口长气,庆幸钱款还在叶嵩林手中。但紧接其后的话,又让他五雷轰顶,“公司有一笔钱款到期,对方催得急”借你们的钱顶一下账。不过,有了钱会很快还给你们。
前来催账的牛康山如同坐着过山车,历经惊险、刺激、庆幸、紧张、惶恐、愤怒、失控诸多情绪变化。而叶嵩林始终是气定神闲,对方的态度早在预料之中,他无需顾忌牛康山的心情,也无需虑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如同被玩弄猴子,付出巨额钱款的牛康山,被他信任的叶嵩林耍的团团转。
至此,叶嵩林侵吞巨额钱财的计划,已经实施多半,只等最后一步,就大功告成。
第五步:狸猫换太子。这是整个设局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走好这步棋,叶嵩林不仅不用归还牛田的五千多万,还不担心对方上告法院。
叶嵩林的具体做法是,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威逼利诱牛康山同意自己“用环县石油区块替代镇远石油开采取区块”的建议,这样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令叶嵩林没想到的是,牛田组合的另一方田效模坚决不同意,执意要求退款。
终于,叶嵩林的流氓本色展露无遗,他勃然大怒,告诉牛康山只有两条路可走:或修改合同,或打官司。本着降低损失的心态,无奈的牛康山只得修改合同,且按照叶的要求,将合同时间提前半年。殊不知,千防万防,他还是上当了。
至此,叶嵩林逼迫牛田改签合同,“将投资镇远区块的五千五百万元,作为改投环县项目的前期费用”于是,叶嵩林不还巨额欠款就变的合理合法了。
至此,叶嵩林设局骗钱的计划完美实现。
3、为报恩,设局捞人
因为叶嵩林的后台和自编的人设,想办事的人觉得只要找他就找对了人,即使救命恩人派出所所长张炳坤,在他面前也失去了官威,也乖乖儿等他打完电话才敢讲自己所求之事。这便有了他第二次设局。如果说,骗取牛田钱财用的是“智慧”,那么设局捞人则依赖心狠手辣的流氓手段。
叶嵩林设局想捞的人张超,是派出所所长张炳坤的儿子,他涉嫌打架斗殴致死案,面临牢狱之灾。张炳坤是叶的救命恩人,当年叶嵩林被人追杀,是时任小警察的张炳坤救其一命。他发毒誓“此恩不报妄为人”,而他也做到了。发迹后,他用金钱帮助张炳坤由籍籍无名的小警察一路升为派出所所长。随着叶嵩林地位的攀升和财富的积累,他与张炳坤的位置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昔日张炳坤是他混迹江湖的保护伞,现在他是张炳坤的坚强后盾和心理靠山。此刻,张炳坤正等着他出手搭救儿子,希望他借助权势帮儿子摆脱罪名,免于起诉。
知道恩人遇到麻烦,他立即想法捞人。作者塑造的叶嵩林并非无能之辈,他认真思考之后,得出判定张超有罪的关键是目击证人毛满仓,只要他不出庭作证,那间接证据是无法定罪的。而检察官冀英正要去往毛满仓居住的山村,叶嵩山恨从心起随口便说:“让他消失。”他一面与属下刘浩密谋制造车祸,让冀英无法出席当晚熊耳寨的庭审,冀英不出现,关键的目击证人毛满仓就不会配合其他检察官说出真相,拿不到目击证人的口供,检察院就无法判处张超有罪。另一面,他从保护伞省委秘书处雷强处长拿到冀英们驾车路线、时间、地点以及车牌号,不久,受雇于叶嵩山的大货车主耿二龙,在冀英去毛满仓山村的必经之路,一处陡峭狭窄的山路,故意撞击冀英乘坐的警车,造成一死两伤的重大袭警事故。
中国民间的文化律例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中国法律界坚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是依据民间的文化习俗,还是按照中国威严的法律法规,叶嵩林设局骗钱、捞人,都无法逃脱法律制裁,有着超强视辨能力的检察官,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最终识破其伪装,拆穿其骗局,将他绳之以法,而他也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二、案中案
前有叶嵩林设局,后有冀英破局
检察官冀英调查叶嵩林涉黑起于樊大庄举儿断臂鸣冤案。表面看去,断臂鸣冤案并不复杂,就像一起简单的过失致死案,与其他类似案件一样,属于年轻人意气用事。但实际上,案件背后还隐藏着张炳坤行贿案,麻鹏举受贿案,叶嵩林涉黑案,耿二龙交通肇事逃逸案,商智奇职务犯罪案,刘浩弑姥案、买凶杀人案等,形成小说案中有案的艺术特点。
1、主案:断臂鸣冤案
六十多岁的樊大庄举着儿子断臂在检察院门口喊冤,要求严惩凶手,还儿子以公道。经过网络发酵,此事上了热搜,成为人人皆知的“断臂鸣冤案,”也成为小说主要案件。
原来,樊大庄儿子樊凡,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在一次与朋友吃饭中,邻桌客人张超多次挑衅樊凡,并在樊凡外出就厕时,与其发生殴斗致其昏迷。随后而来的张超同伴梁巍将昏迷不醒的樊凡拖至马路中间,不久,便被疾驰而过的汽车碾压致死。对此,星州法院得出“樊凡的死系车辆撞击导致脾破裂,失血休克而死。故无法得出先前与樊凡发生肢体冲突的张超应负刑事责任的结论”,法院仅对梁巍过失致人死案做出刑事拘留。而星州检察院审查时,依据部分证据,做出对“梁巍不予批准逮捕”的最后结论。两年后,星州公安局终止侦查。
这是第四个主要案件,作者在叙述樊凡与张超打架时,采用限制性叙述视角,只讲述结果,于是,二人打架细节与具体经过,就成为只有他俩清楚的事,随着樊凡的死亡,导致他昏迷的事实也无法查证。因此,想要判处张超过失致人死亡,必须重新取证,必须找到目击证人毛满仓,而事过三年,物是人非,找人如大海捞针。
接受这需要二审的案件,冀英认真阅读卷宗,仔细梳理卷宗中有用信息。之后,他带着助手,拜访报案人,收集当年被遗漏的资料;实地走访当年事发小饭馆,采访老板,收集重要细节;三到熊耳寨,说服目击证人毛满仓出庭作证;遭遇车祸,熊耳寨带伤烛光庭审。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终,在人证物证面前,断臂鸣冤案终于有了结果:张超犯故意伤害(致死)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梁巍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张超和梁巍得到了应有的制裁。
冀英说:“我的使命是追诉犯罪,所以,我是因诉而战。”在冀英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罪犯得到了惩罚,断臂鸣冤案完美破案。当犯罪嫌疑人张超、梁巍被判刑之时,也是樊凡在天之灵得到慰藉之日。
2、衍生案
“断臂鸣冤案”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当它被推倒后,在它影响下,其背后的众多张牌也纷纷倒下。主案“断臂鸣冤案”成功侦破后,竟牵扯出一连串的各类案件,形成主案的衍生案件。张炳坤行贿、涉黑案便是其一。
衍生案1:张炳坤行贿、涉黑犯罪案
张炳坤是某派出所所长,办事嚣张跋扈,“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同事们都忌惮他。他的儿子张超仗着父亲的权势,更是为非作歹,出事时,在饭桌上多次挑衅素不相识的樊凡,并凭着身高优势,直接将瘦小的樊凡打晕。事出后,为帮儿子免罪,他先用五十万巨款,贿赂星州市副检察长麻鹏举。而麻鹏举收受贿赂后,滥用职权,利用手中权力,不惜帮张超脱罪,还做出了“梁巍不予批准逮捕”的荒谬判决。 另一面,他花重金聘请律师,要求他们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阻止目击证人毛满仓说出真相。受雇于他的律师,在金钱诱惑下,丧失了律师的职业道德,对案件的关键证人毛满仓威逼利诱,直接或间接阻止毛满仓到庭作证,使其多次推翻口供,为张超案的侦破带来巨大阻力。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证人证词的真实性,还使冀英与其办案小组三访毛满仓,次次艰难,导致张超案迟迟不能定案。
在得知麻鹏举被带走后,他担心书生官麻鹏举经审问,会交代自己贿赂的事,于是决定找跟自己有过命交情的叶嵩林,让他敦促律师,保证儿子免罪。对方不仅满口答应,还嚣张地说:“二审开庭最好别让他出现了。”不久,便有了警车山路遭遇车祸,一死两伤的交通肇事案。
如果说,贿赂麻鹏手下留情办假案,买通律师胁迫证人作伪证,是一个父亲知法犯法,是救儿心切的愚氓行为,那么,默许叶嵩林制造车祸,便是勾结黑社会,人为干扰办案,成了涉黑犯罪。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尽管警车遭遇车祸,尽管证人毛满仓玩失踪、翻口供,但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其子张超与同伙梁巍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眼看情形急转直下,无奈的张炳坤只得自首。而张炳坤搭救儿子的案件,竟然牵涉出麻鹏举的受贿案。这成为断臂鸣冤案的次衍生案。
衍生案2:叶嵩林涉黑案
由“断臂鸣冤案”衍生出的第二个案件是叶嵩林涉黑案。
其实,最初调查对象是张炳坤贿赂罪,检察官冀英们觉得“断臂鸣冤案”非常蹊跷,张超有致人死亡的嫌疑,却没有定罪;梁巍虽然判刑,但不是真正的凶手。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冀英团队乘坐的警车,怎么能那么“巧合”地被大货车撞击,造成一死两伤的恶性后果。谁给罪犯提供了警车车号,谁提供了乘坐人员信息以及经过事发地的具体时间?又是谁制造了这起离奇的车祸?
一连串的疑惑使冀英小组,夜不能寐。他们改变侦破思路,从张炳坤身边的朋友查起。很快,叶嵩林进入检察官的调查视野。
调查后才知道,叶嵩林曾是一个街头混混,在一次打架被伤时,得到警察张炳坤救助,随与他成为异性兄弟。当张炳坤找他帮忙救赎儿子时,叶嵩林的身份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了,他摇身一变成为有身份有地位有背景的成功人士。因此,当救命恩人向他求救时,他先安慰张炳坤放宽心,后安排手下让具体承办者冀英“消失”,随之出现了那起离奇的袭警车祸,由此牵出耿二龙交通肇事逃逸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竟然又牵出叶嵩林涉黑的另一案件:设局骗取牛田组合的巨额钱财。
作者靳国忠有着三十多年的从检经验,他身边有着无数像冀英一样恪尽职守的检察员,代表着国家指控犯罪,因而他们坚守着“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秉承着“绝不漏掉一个罪犯,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依靠自己过硬的职业素养,打击罪犯,维护正义,为蒙冤者伸张正义。当作者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各类故事,用文学形式呈现给读者时,我们便看到了那些经过检察员们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的经典案列。
于是,跟随着小说情节,读者便了解了叶嵩林涉黑的具体过程。当牛田组合想要借用叶的关系,打镇远石油田块的主意时,叶嵩林的骗财动作就开始运作。他先满口答应帮忙代办,很快拿到所谓的“批文”,五百万资金顺利落入口袋;时隔不久,“合同传真”到手 ,前期启动资金五千万又很快打到自己账户;接着,他用二百七十万低廉的价格购买环县无油区块,为下一步改签合同做好前期铺垫工作。又过一段时间,叶嵩林借着天坛石化公司粟总出事的机会,逼迫牛康山改签合同。迫不得已的牛康山,为降低风险,被迫改签合同。
经冀英与同事彻查后,叶嵩林欺骗真相浮出水面:叶嵩林所说的“环县石油板块”是无油区块,用无油区块替代有油区块,存在明显的欺诈;购买环县区块在收取牛田五千五百万之后,改签环县合同却在收钱之前,这就造成五千多万是为环县所投的假象;叶嵩林声称购买环县区块用了三千万,实际只有二百七十万,又有明显的欺诈;叶嵩林明知田效模不愿购买环县区块,却威逼利诱牛康山代签。由此,叶嵩林行为已经构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欺骗。
叶嵩林制作假“批文”、假“合同传真”,是用三百万巨款,找粟总秘书商智奇伪造批文签字,因此,经由叶嵩林涉黑案又牵出另一案件:商智奇职务犯罪案。这成为“断臂鸣冤案”的次衍生案。
睿智的作者,为读者设置了案中案情节,又用跳跃性叙述,把看似毫不相干的案件,借“断臂鸣冤案”组合在一起,环环相扣,案案相连,又在抽丝剥茧的推理侦破中,层层分析,最终找到真相,还原事件本来面目。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论叶嵩林如何狡猾,如何设局,以冀英为代表的检察官们,见招拆招,遇局破局,最终将涉黑嫌疑犯叶嵩林送进监狱。
衍生案3:耿二龙交通肇事逃逸案
农民出身的耿二龙,与叶嵩林本无交集,却成为帮他害人的帮凶。坐过监狱的他出狱后,靠跑大货车谋生,如果没有生病,那他的人生与大多数乡村劳动者一样,土里刨食外,拉货挣点辛苦钱,养活家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耿二龙得了肾癌,发现时已到晚期。人是怕死的,耿二龙也不例外。没钱的窘迫,使他一度想放弃治疗。但上有年迈的老爹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幼子需要抚养,作为家庭顶梁柱,他深知,如果自己倒下,那耿家就完了。但换肾所需数额庞大,根本无力支付天文数字的医药费。
他要活下去,他要换肾,他明白“救自己就是救家人”的道理, 但到哪里筹钱成为当务之急。走投无路的耿二龙想起了自己救过的狱友刘浩。心狠手辣的刘浩是叶嵩林的心腹,得知耿二龙急需一笔治疗费,便授意他开着大货车,制造一起假车祸,报酬一百万。听说对方是警车,更二龙犹豫了,胆怯了,退缩了。但活着的希望诱惑着他,家人生存的希望催促着他。最后,他毅然驾驶大货车,在冀英的警车走进事先选好的地段时,他恰巧撞了上去,最终,造成司机死亡、冀英二人受伤的恶性袭警案。
袭警交通肇事案,幕后操控者是刘浩,表面看去与叶嵩林无关,但刘浩是叶嵩林的生死之交,他与叶嵩林密谋“交通肇事”计划后,领命寻找抢手,耿二龙又恰好前来借钱。对刘浩来说,耿二龙的出现,仿佛是“瞌睡给了个枕头”。车祸案看似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冀英一行多方调查,最终锁定车祸制造者耿二龙,但对手却人间蒸发,毫无踪迹。得知他曾生病住院,冀英走访县医院,了解耿二龙主要情况;去丰京肿瘤医院,寻找耿二龙踪影;卧底丰京医院肿瘤科,保护嫌疑人生命安全;半夜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刘浩加害耿二龙,保住了主要证人耿二龙的性命。
在冀英循循善诱下,耿二龙最终交代了交通肇事案的幕后推手,原来是作恶多端的叶嵩林,坐实了叶嵩林涉黑事实。而刘浩的出现,又引出次衍生案:刘浩弑姥案、医院暗杀未遂案。
以冀英为代表的检察官,“代表国家指控犯罪,保障无辜者不蒙冤”,经过冀英与同事坚持不懈地努力,六个月后,对由“断臂鸣冤案”引发的一系列案件做出最终裁决:
判处叶嵩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判处耿二龙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判处商智奇有期徒刑十年。
判处雷强无期徒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有时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四十五万字的小说终于看完了,掩卷细思,感觉最能表明作者创作宗旨的是小说结尾:“人们有理由相信,法治中国的朗朗乾坤,一定不会容许犯罪肆意,等待罪犯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对于肩负使命的检察官而言,冀英和他的同伴们亦深知,未来仍或充满曲折,但是,以公诉的名义,除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