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兰娜的诗:


  (一)相见

  很多年不见了

  你的脸苍老了

  很多年不见了

  你的脸还那么年轻

  很多年不见了

  你还记得我

  很多年不见了

  我看你更亲了

  我们拥抱在一起

  舅妈,姨,妹妹……


  (二)谢谢和祝福

  有一句语言很美——谢谢

  今天,诗人听了几十遍

  女儿说给公公和婆婆

  儿子说给岳父和岳母……


  二十八年前,弟弟和妹妹

  哥哥和姐姐,我们在一起

  还是在涿州,给我妹妹的

  谢谢我大姐,祝福我大哥


  岁月如梭,弹指挥间

  我们未老,孩子真好

  来自唐山,天津和北京的客人

  大家欢聚一堂,见证婚姻起步


  谢谢,谢谢,谢谢

  祝福,祝福,祝福


    (三)翎羽

  一只善良的白鸽子

  每天都简单的生活

  偶然,一日

  它遇到了孔雀

  孔雀说:

  我喜欢你的羽毛

  白鸽子不假思索

  拔下了一根最长的翎羽


  此后十年

  它们俩再没有见面

  白鸽子始终祝福着孔雀……


  2025年1月12日受邀参加婚礼



  岁月如歌,情感如诗

  ——解读韩兰娜参加婚礼的三首诗歌新作

  评论员:陈东林

  2025年1月12日,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里,北京著名女诗人韩兰娜受邀参加了亲友的一场婚礼。在这场婚礼上,她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回忆起自己一路踉踉跄跄走到今天的艰辛,以及如今拥有的幸福家庭。在此背景下,她由人即己,灵感迸发,创作了三首感人至深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是对亲友婚礼的祝福,更有自己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感悟,宛如从她心灵深处潺潺流出的诗意溪流,每一首都饱含着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且与她参加婚礼时的诸多感慨紧密交织,如同精心编织的一张情感之网。


  一、《相见》中的岁月与情感沉淀

  在第一首诗歌《相见》里,韩兰娜运用了一种简洁却极具深度的笔触来刻画与亲友久别重逢的画面。诗中多次重复“很多年不见了”,这一重复犹如重锤敲击着岁月的大钟,声声回响着时光悄然流逝的足音。每一次重复,都像是诗人在岁月的长河中驻足回望,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碎片在这一声声的喟叹中逐渐浮现。当她描述“你的脸苍老了”“你的脸还那么年轻”时,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仅是对人物外貌变化的直观呈现,更是对岁月无情侵蚀与不同个体生命轨迹差异的深刻揭示。岁月在某些人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似乎手下留情,这种对比之下的落差感,恰恰反映出生命的奇特与多样性。

  “你还记得我”“我看你更亲了”这两句诗,则如同一束穿透岁月迷雾的温暖阳光,直接照进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处。即便岁月如刀,改变了容颜,但那份铭刻在心中的情感记忆却从未褪色。这种情感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淡薄,反而在久别重逢的瞬间,如醇醪般愈发淳厚。诗末提及的众多亲属称呼,“舅妈,姨,妹妹……”,看似简单的罗列,实则如同编织亲情画卷的丝线,将整首诗笼罩在浓郁的家庭氛围之中。这些称呼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故事,是一段段情感纠葛,是无数次的欢笑与泪水。

  这一切与韩兰娜参加婚礼时的心境息息相关。婚礼,这个亲友团聚的特殊时刻,宛如一面镜子,也映照出韩兰娜自己的人生历程。她在人生道路上一路踉踉跄跄走过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而在家庭的怀抱中,在这样的团聚场合里,那些曾经的艰辛都被亲情的温暖所融化。她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无论生活给予了多少磨难,家庭的亲情纽带始终坚韧如初。就像诗中所描绘的亲友久别重逢,即使岁月流转,亲情的深厚依然不变,这种情感成为她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二、《谢谢和祝福》里的感恩与岁月的更迭

  第二首诗歌《谢谢和祝福》如同一个细腻的情感妙手,精准地捕捉到了婚礼上那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感恩与祝福氛围。诗的开篇聚焦于“有一句语言很美——谢谢”,这样简单普通的两个字,在婚礼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内涵。随后,诗人详细列举了女儿对公公婆婆、儿子对岳父岳母所说的“谢谢”,这一场景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婚礼上常见话语的简单记录,更是对现代家庭关系中尊重与感恩文化的生动呈现。在现代家庭的构建中,这种感恩之情如同基石,支撑着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

  接着,诗人的思绪穿越回“二十八年前,弟弟和妹妹,哥哥和姐姐,我们在一起”的往昔时光。这一回忆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往昔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岁月如梭,弹指挥间”,这一表述生动形象地将时光的飞逝具象化,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岁月如同梭子在织布机上飞速运行,眨眼间便织就了长长的人生画卷。“我们未老,孩子真好”这一句,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岁月虽然匆匆而过,但看到下一代茁壮成长,心中的欣慰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欣慰,既是对生命延续的感慨,也是对家庭未来希望的寄托。

  “来自唐山,天津和北京的客人,大家欢聚一堂,见证婚姻起步”,这一描述勾勒出了婚礼的盛大与喜庆场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祝福,汇聚在一起,共同为新人的婚姻之旅送上美好的祝愿。这种团聚的力量,这种跨越地域的情感交融,是婚礼的魅力所在,也是家庭关系向外延伸的体现。韩兰娜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深知拥有一个幸福家庭的不易。她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可能曾经在家庭的发展过程中,亲身感受过感恩与被感恩的温暖瞬间。这些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婚礼这个特殊的场景下被再次激发,成为她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源泉。她在诗中传达出这样的观念:一个家庭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新人的结合,更在于整个家庭关系网络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感恩和祝福。这种情感的传递如同接力棒,一代接一代,天长地久,才能维系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三、《翎羽》中的奉献与祝福寓意

  第三首诗歌《翎羽》,宛如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诗中的白鸽子和孔雀分别象征着不同的形象。有必要指出:女诗人韩兰娜的笔名就是“白鸽子”,白鸽子在诗中作为纯洁和善良的化身,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它的生活就像一泓清泉,平静而清澈,没有太多的波澜和喧嚣。而孔雀则代表着一种更为华丽、引人注目的存在,它那绚丽的羽毛如同耀眼的光环,吸引着周围的目光。

  当孔雀表达对白鸽子羽毛的喜爱时,白鸽子不假思索地拔下了自己最长的翎羽。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赠予,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白鸽子的这种奉献是纯粹的,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功利心。它愿意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给予他人,这种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此后十年,它们俩再没有见面,白鸽子始终祝福着孔雀……”这一情节进一步深化了奉献与祝福的主题。即便长时间分离,白鸽子心中对亲友的祝福却从未间断。这种祝福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它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感境界。

  在韩兰娜的内心世界里,参加婚礼时看到新人踏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她的思绪或许如同脱缰的野马,联想到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点点滴滴。她可能像诗里的白鸽子一样,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默默地做出过许多奉献。这些奉献或许是对家人的默默付出,或许是为了家庭的和谐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她深知家庭的幸福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每一个成员用心去经营,用爱去奉献。就像白鸽子拔下翎羽一样,她在家庭中也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而她对家人始终怀着一颗祝福的心,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她都希望家人能够幸福美满。这种对家庭的奉献和祝福的情感,通过这个富有寓意的故事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由上可见,韩兰娜的这三首诗,从多个不同的维度折射出她参加亲人婚礼时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她把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对家庭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幸福的独特理解,都巧妙地融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尽管她感慨自己并非天资聪慧,在生活中有着诸多的局限,但在这三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些诗歌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既能窥探到她个人内心深处的角落,又能感受到家庭关系中那些美好的情感,如亲情的温暖、感恩的诚挚、奉献的无私以及祝福的美好。它们如同熠熠生辉的明珠,在人生旅程上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