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年初的时候,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捷报也已经传进入了渣滓洞看守所里,狱中的难友们(听说后)激动万分。此时,春节即将到来,所以,狱中的同志们就悄悄地商议决定,也在渣滓洞这个院坝里举行一场特殊的狱中联欢会……这是革命志士在敌人集中营里的一次政治示威,这是身经残酷折磨的志士不屈意志的一次能量释放,这更是一次对即将到来的新社会的尽情赞美和无限期望。

  “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我通过阅读《红岩》一书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行辕二处的特别看守所,这里关押的主要是1948年川东地下党组织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失败被捕的人员,以及川东地下党《挺进报》因发行出现问题被叛徒出卖的人员,总计200多人。


  一、这次联欢会原因和背景

  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狱友们一次有准备有预谋的狱中政治斗争,主要有这样几个背景:

  一是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通过狱中的报纸、广播和从特务嘴里不断传到狱中,汇集成一个强大的声音,胜利就在眼前,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当时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停战”把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对于其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二是1948年12月15日,龙光章(合川人)病死了,牢里空气很沉重,每一个难友都觉得生命毫无保障,连应有的医药都没有,因此发动绝食,要求追悼……在最困难的集中营里,这次斗争是相当成功的,难友写出了许多用草纸做的挽联、黑纱、纸花,充分表现了灵活的创造性和团结的斗争精神。这次斗争成功,为更大规模的狱中斗争———春节联欢会做了准备和预热。

  三是与难友一起坐牢8个多月的原新城区区委书记李文祥突然叛变,给狱中同志以极大的打击,同志们的情绪一度相当沉闷。罗广斌的狱中报告中记录道:“新年以前,听说李文祥叛变,各室开了检讨会,又写出大量慰问函件、诗、文给李妻熊咏辉,鼓励她、支持她。后来她明确表示不会叛变,而且以后要和李离婚。一方面是熊的坚持,另一方面,集体打气,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四是在狱中这些的革命者中,大多数都是在1948年因中共重庆市工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等人叛变和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而被捕的。这血的教训无比沉痛、无比深刻!在屠杀开始前,这些被捕的革命者利用各种机会交换意见,从内部寻找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并相互叮嘱:谁能活着出去,一定要向党转达这血与泪的嘱托。

  为了保证能够召开春节联欢会,春节的前一天,胡春浦做当天值班特务管理员黄纯清的工作,向他保证“决不出乱子”。但是,春节的当天却又是看守黄茂才当班,解放后他在一份材料中记忆:

  适逢春节这一天是我担任值日。从我的观念思想还是倾向让他们轻轻松松愉快过好大年初一这一天。我很早起来就把风门给他们打开了。我在院坝里散步。后面女室曾紫霞就叫我说:“小黄,今天是年初一,让我们搞文娱活动吧。”当时我没有马上答应,我说:“你们不要忙,我去了解徐组长今天往城里去不?”待我到徐家打听得知,他们一家人都要到城里去。我心想只要徐走了,所长今天肯定不会到所里来的。当时看见其他管理员和班长都溜进城里去了,于是我很大胆地回来对曾紫霞说:“你们把早饭吃了再搞活动吧。”等他们吃完饭后,我把他们风门全部打开了……


  二、冲出牢房尽情欢唱

  1949年春节,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通过策反看守员黄茂才,进行了一天的“春节联欢会”。

  一大早,不知哪间牢房唱起了国际歌,一间牢房唱响,大家纷纷响应,一时间,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同志们还利用草纸和香烟纸盒制作了一些贺年片,相互赠送,虽然并不精美,但它却传递着难友们之间浓浓的革命情谊。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狱中的同志们也不例外。男牢平七号牢门上就贴着这样一副春联,上联为“两个天窗出气”,下联为“一扇风门伸头”,横批是“乐在其中”。这副春联引起了一个小特务的好奇,他不解地问道:“你们都被关在这儿了,还有什么好乐的?”一位男同志轻蔑地说道:“你觉得乐不适合,我们就改为苦吧,苦在其中,如何?”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特务只好无趣地走开了。这副春联,充分体现了同志们虽在狱中,但仍然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吃完午饭后,渣滓洞看守所长李磊回家过年去了。女牢的杨汉秀、胡其芬便向已策反的看守黄茂才提出,“今天过年,想表演节目”,请他行个方便。黄茂才见上司不在,于是打开所有牢门,让同志们“开门大放风”。大家纷纷来到放风坝上,在特务机枪的监视之下,载歌载舞,举行了“春节联欢会”。

  男同志们先上场,他们的节目是叠罗汉,十几二十个人围成一圈,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叠,最上方的人手持鲜花,头甚至都高出了监狱的外墙。大家不仅通过这个节目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最顶上的人可以越过高墙,越过电网,伺机观察渣滓洞周围的地势和环境,为有机会越狱做准备。这个特别设计的节目引起了大家的一片欢呼。男同志演完,该轮到女同志表演了,只见一位女同志将红色的被面系在腰间,带领大家扭起了陕北秧歌,将整个联欢会推向了高潮,让整个渣滓洞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而带领大家扭秧歌的这位女同志就是杨汉秀,当时重庆市市长杨森的亲侄女,从小不受家庭束缚,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嘹亮的《正气歌》(注:文天祥词)把春节联欢会控推向高潮!这声音是那样的清响、是那样的有情感、又是那样的自信。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难友们陆续走出牢房,有的唱着狂奔、有的跑跳着挥舞、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更有的击碰铁镣、敲打手铐……那金属碰撞声与发自肺腑的叫喊声,与《国际歌》声汇聚交响在一起,显示出狱中革命者“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的巨大能量!

  据罗广斌《关于重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和狱中斗争情形》的报告中记载:“新年,又是一次灵活的斗争场合。球赛时,队员穿着绣有“自由”二字的背心,各室利用放风的机会表演节目,早上全体唱洞歌——《正气歌》(各室预先约定),最后女室杨汉秀利用她的社会关系,正式要求所方准许女室表演,所方同意了,结果竟是一场化装的秧歌,弄得所方哭笑不得。”


  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力量

  这不仅是一次形式上有着重大意义的联欢会,而且是集中营里的一次政治大示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和平的年代我感受到了!感受到革命战士们那不畏牺牲,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精神!

  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被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的300多位革命志士,听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万分激动!他们梦寝以求为之奋斗目标,终于要变成现实。在狱中,难友们五相拥抱,在地上打滚,用脚缭手铐五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来表达对共和国成立的祟敬心情。胜利的来临使难友们暂时忘却了身陷囹圄,喜悦的心情使他们对未来产生许多憧憬。在兴奋之余,难友们情不自襟地为自已今后的人生开始做规划。有的人想出去后继续到学院完成学业,有的人想出去后当工人,用自巳的双手建设新中国,还有的人想计划出去后立即找一个心爰的人成家,也有人盼望出去后完成给父母做寿材的心愿……他们猜想生活在新社会又会是如何的一种幸福场景?

  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山城重庆,激起了敌人最后的疯狂。1949年11月27日晚9点多,除罗广斌等19人成功越狱,其余全部被国民党杀害。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总结出的经验,狱中八条。这份被提炼出的“狱中八条”包括:1、防止领导成员腐化;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3、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4、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5、切勿轻视敌人;6、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7、严格进行整党整风;8、惩办叛徒特务。还有一部分幸存者活了下来,最终将这份饱浸烈士鲜血的“狱中八条”,郑重地献给了党,成为我党一份永恒的精神财富。为共产党在建国后领导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提供组织保障。因为只有党风和政风正,党员干部才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自巳的奋斗目标。

  白公馆和渣滓洞英雄之所以牺牲了,是因为党内叛徒出卖的结果。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重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牺牲,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爰国乐章。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非常珍惜自已的生命,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难之时,做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已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英雄们虽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并没有完成。很多先烈在牺牲前,为活着的人过上幸福生活,向党组织留下瞩托。正如革命烈士陈觉所说的那样:谁无父毋,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已的一切。可见,他们的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爱;他们的情是为革命继续传承的情;他们的心是至死不渝赤子之心。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为国捐躯,才换来今天平安祥和,才换来今天的物质富足国家的强大,才使我们在安静的家中回望历史,而生存在好时代的我们,更应感念先烈的恩情,深化为民之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自已的奋斗目标,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安慰。

  时下,在一些部门、一些领域,金钱对权力进行腐蚀异化,权力对金线进行贪婪与攫取,党性原则和纪律法规被践踏,干部队伍被腐蚀,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严重地损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狱中八条是几百名列士用鲜血和泪水凝铸出来的。它揭示了当时党内生活和领导干部中一些突出问题,至今仍有较高的教育意义。今天一些党员干部辜负了先烈们遗志,怎么带领本地群众去追求美好生活呢!

  在欢度春节幸福时刻,我们要用此心去感悟彼心,打江山的先烈在生命最后一息,依然想着未完成的事业和使命。当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规划是我们早就享受过的温饱生活,现生我们正享受着小康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先烈的嘱托,牢记对党的庄严承诺,始终坚守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永远不能忘本,因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源于革命英雄的牺牲。为此幸存者之一的罗广斌,为了缅怀遇难的战友,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写了一部感动激励几代国人的革命纪实性文学巨著《红岩》,其中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等鲜活的英雄形象,无不都是牺牲的烈士的真实写照。他们永远鼓舞中国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强大的国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