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五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犹疑一阵之后还是点开了,原来是扬州日报社的老记者曹济钧。老曹问:“您现在住在扬州还是江都?”我回道:“江都。”他带着兴奋和喜悦的语气告诉我:“明天来看您。”第二天上午十时许,他来了,还带来报社另外三位老同事,这让我惊喜交集。
曹济钧1984年进扬州日报社当记者,一直干到退休。岁月的风霜已在他的两鬓染上了丝丝银发,但精气神挺足,思维敏捷,记忆力甚好,虽已七十多岁,当年一副老实人的模样并未有多大改变。
他为人正派,朴实低调,工作中像一条老黄牛,只顾埋头拉车,从不言苦,是日报工作中得力的骨干。当年,他一家三口人挤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里,报社虽然进行了两次分房,但是“僧多粥少”,曹济钧都没有拿到房子。曹济钧性格内向,不大善于表达,没有表示不满。1989年,我调任报社主持工作,1991年初夏报社进行第三次分房时,我说分房应该公正、公平、公开,曹济钧两次都没有分到并未有半点怨言,这次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经过集体研究,曹济钧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从此以后,曹济钧工作更加起劲了。1992年我调离报社到市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直至退休。30多年间,再也没有同曹济钧见过面,也没有电话联系过。没想到曹济钧将这件事却牢牢记在心里。35年后的这次江都见面,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动情地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因退休后常年住在南京,同儿孙们一起生活,这次难得回扬州一趟,再也憋不住了,拖到今天来看您,请您原谅!”字字情、句句意,掏心掏肺,我心里热乎乎的。当天夜里,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我反复在想,人走茶凉,这是社会常态。在任时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竟能让老同事念念在心久久不忘,我不禁感慨万千!
卅载分离茶未凉,重逢相望鬓如霜。人生难得真情在,把酒开怀酹一觞。
时间见证了真情,岁月留下了真心。人上了一定年纪,总是特别念旧。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当年报社的老报人、老同事,他们都是坚守初心、重情重义的好人。我与他们共事,真诚相处,以心相交,结下了牢固的友谊。曹济钧的这次江都来访,加深了我对报社那些老同事、老朋友的思念之情,我通过现在扬州日报社退休老同志党支部书记吴亚平,对十多位老同事一一送去了问候,表示新年的祝福。这些老同事有的生活在扬州,还有的生活在深圳、北京等地,更有远在美国的,享受着天伦之乐。有的老同事在电话中激动地对我说:没想到35年了,您还把我们念在心里,真正是人走茶不凉啊!
人间自有真情在,要获得真情,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要与人为善,付出真情。真情是两颗心碰出的火花,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人与人相处,绝对不能只图索取,不愿付出;作为部门负责人,更不能以权谋私,轻慢同事,丢失公平公正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事、部下的尊重和拥戴,才能做到人在情谊在,人走茶不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事之间在一起共事都是短暂的,也是十分难得的缘分,彼此间结成的纯洁友谊是永恒的,真情不以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而改变。人世间,相遇最美,相知最贵,相互牵挂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