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下午,应连山区作协主席梁玉梅女士的邀请,退休后久已赋闲的我,特意赶赴位于老区新大路东兴楼酒店,参加连山区作协2024年工作年会。
本人虽然已是年近七旬的老翁,而且在"岛"内也算是"曾经沧海",可参加会议的心情,竟然还有几分激动!激动的原因是什么?是突然"被想到"、"被重视"?还是"离群索居"多年后,已有如"涸辙之鲋"的我,重又回归充满生机的"大海"?好像与此有关,好像又不完全是这样。细细思之,应该是生活海洋偶然翻涌起的虽然微小但却不无新鲜感的"雪浪花",在一定程度上,激荡了我的情,澎湃了我的心……
让我颇感兴奋的是,在这次年会上,能与市、区两级文联、作协部分新、老班子成员不期而遇,并幸坐同桌。和这些新朋老友的相识与重逢,特别是相互间的"情话绵绵",投机入港,不仅使人心情愉悦,而且让我"虚空""孤寂"的心,感到了充实畅快,让灵魂相似的人,产生了"同频共振"的和谐惬意!尽管自己不过是文学边缘人,或曰是文坛的"边角余料",但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礼遇,激动的心情,不免让人深谢相知,也诚谢文学!
当然,与社会基本"失联"的"老干"参加社会活动,这只是偶发之事。生活中,不可能天天都有这样的"幸运"和"惬意。重要的是,要走出"象牙塔",到外面的世界去,用文学的眼睛和大脑,观察并游弋于生活海海,尽情领略开放而非闭塞的社会生活的精彩,充分品味生活的新奇味道,细心体悟生活大学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有了这些在"象牙塔"中得不到的收获,难道还不应该为之开心快意,不为之举杯贺"喜"吗?
上文所说的"诚谢文学"的话,并非脱口而出,而是久蓄于心、适时而发的真言。诚然,爱好文学多年的自己,的确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亦即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对我来说,目前还是零!但文学对自己的心灵、情操特别是做人,影响不可谓不大,亦不可谓不深远!我一向崇敬的著名古典文学教育家、诗人、词家叶嘉莹先生曾说过:"诗词可以使心灵美好,可以让人心不死"。几十年来,叶嘉莹先生的话,已经铭记我心,规范我心,激励我心,而且在做人方面,自己也始终坚持修"心",重视古典诗词对心灵的熏陶、浸润和滋养,尽管远未达到理想境界,但真善美的种子已在心灵深深扎根!
换个角度说,"走出去",也是一件补益身心的好事。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社会交际,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体多巴胺的分沁,分沁多巴胺后,人体会产生快乐、兴奋、幸福等情感。而这些积极情感的产生,对人的身心健康,毫无疑问,是正能滋养,正向促进!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志文,在其谈到退休时,表达了"退休,是新篇章的开始"的观点,我很赞成。既然要书写新的篇章,那么,观察生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就是"必须的",而且,要眼、心并用。只有切实全身心沉潜于生活,才能从生活中"磨"出"精粮"、"美味“,而你的"新篇章",也就更有"嚼头",更加好看耐思!
照片人物说明:从右至左,依次为郭宏文(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区作协名誉主席)、韩文鑫(市文联原副主席)、马松林(著名书画家)、叶泽石(区文联原主席)、刘红侠(区文联主席)、刘素平(区作协原副主席)、常志英(作者)、马根奇(著名朗诵艺术家)、梁玉梅(区作协主席)、严淑菊(著名散文家);后立者为杜秉江(区作协副秘书长)。